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84.23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前黎朝 的原始碼
←
前黎朝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class="wikitable" " |-style="background:LightSkyBlue; color:black; font-weight:bold; text-align:center;" |中文名称||前黎朝|| |----- |简称||黎朝|| |----- |首都||华闾|| |----- |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 |----- |国家领袖||黎桓、黎龙钺、黎龙铤|| |----- |主要民族||越族 || |----- |建立时间||980年|| |----- |灭亡时间||1009年|| |----- |} <p style="text-indent:2em;">前黎朝(Nhà Tiền Lê),为[[越南]]历史的朝代之一,由黎桓建立,立国期间为980年-1009年。黎桓原为丁朝的十道将军,在丁废帝继位后独揽大权。980年黎桓受朝臣拥护,篡位建立前黎朝(疆域约今越南北部)。宋朝闻丁朝被篡位后派兵南下,黎桓率军伏击成功,击败宋军。之后黎桓与宋通好,获得宋朝册封。黎桓得国后,在国内制定律例,整顿政务,并平定以芒族为主的内乱。1005年黎桓逝世,诸子争立,黎中宗得位后不久被黎龙铤(即卧朝皇帝)所杀。黎龙铤自立,性好杀戮,1009年去世后,儿子尚幼,大将李公蕴被拥立为帝,建立李朝,前黎朝亡。 == '''政局发展''' == <p style="text-indent:2em;">黎桓称帝 <p style="text-indent:2em;">前黎朝的开国君主黎桓,爱州人,原是丁朝将领,官至"[[十道将军]]"。 979年,丁朝帝位由年仅六岁的丁璇继任,黎桓任"副王"摄政。丁朝大臣阮匐、丁佃、范盍等忧虑黎桓会对少主不利,乃共同起兵伐桓。黎桓在朝中得到丁朝太后杨氏支持,出兵击破阮匐、丁佃、范盍等人,扫除其掌权障碍。 <p style="text-indent:2em;">丁朝的内部斗争,引起中国宋朝的注意。980年,宋太宗皇帝听从廷臣"[[安南]](越南)内扰,此天亡之秋,朝廷出其不意,用兵袭击,所谓疾雷不及掩耳"的见解,于该年农历七月,派侯仁宝等率兵南侵。丁朝杨太后命黎桓选勇士拒敌,黎桓及派大将军范巨俩(《越史略》作范巨备)出击。范巨俩临行,认为"今主上(丁璇)幼弱,我众虽竭死力御外侮,脱有尺寸之功,其谁知之?不如先册十道(指黎桓)为天子,然后出师可也",军士"咸呼万岁",以表赞同,杨太后亦见黎桓已得到"众心悦服",于是请黎桓即位。黎桓便即皇帝位,改年号"天福",建立前黎朝,定都华闾。 <p style="text-indent:2em;">对抗宋军 <p style="text-indent:2em;">黎桓登基为帝后(后世又称之为"大行皇帝"),即着手对付宋朝军队。黎桓先是冒用丁废帝[[丁琏]]的名义,向宋太宗上表,希望宋廷"俯怜其过,未忍加罪" ,意在令宋朝暂缓其兵,但未果。黎桓见外交途径已无成效,便整顿边备。宋廷亦派出侯仁宝、孙全兴等率军讨伐。翌年,宋军水师进抵白藤江,黎桓守军撤退。宋军追击到支棱(在今越南谅山)时,黎桓遣士卒访降侯仁宝,将之诱杀,继而出兵,溃击宋军。 <p style="text-indent:2em;">黎桓获胜,标志着前黎朝解除了宋朝的威胁,"由是海内大定" 。战后,黎桓于982年春,因顾虑到宋朝野心不息,"终行讨灭",所以遣使到中国"上表谢罪,且贡方物" 。宋越两国的战事遂告一段落。 <p style="text-indent:2em;">平定内乱 <p style="text-indent:2em;">黎桓在位期间,越南国内曾发生数次民众起事。这些动乱,据史家陈仲金分析,是"芒人诸洞和各州郡之人反叛" 。黎桓于是致力镇压。 <p style="text-indent:2em;">989年,管甲杨进禄在驩州、爱州作乱,黎桓率兵征讨,残酷镇压,"杀州人不可胜纪"。 996年农历二月,黎桓亲征,击破麻黄、大发、丹波四洞。 997年(黎大行应天四年)七月,黎桓亲征杜洞江贼。 999年,黎桓亲征何洞(又称何蛮洞,在今越南清化省)等四十九洞,令"诸州洞皆率服"。1001年,黎桓亲征莒隆,击败当地贼众。1003年,黎桓到驩州、暗州一带时,在多盖地区发生人民叛变,但被黎桓处斩,以儆效尤。 <p style="text-indent:2em;">诸子争位 <p style="text-indent:2em;">大行皇帝黎桓晚年时,曾为册立太子的问题而烦恼。1000年,皇长子擎天大王黎龙鍮去世 ,黎桓遂于1004年,打算册立第五皇子开明王黎龙铤为太子,但朝中官员认为"不立长而立次非礼也",因而立第三皇子南封王黎龙钺为太子,并加封黎龙铤为"开明大王"。 <p style="text-indent:2em;">1005年农历三月,大行皇帝黎桓去世,众子之间随即发生夺位之争,最先参与斗争的有太子黎龙钺、黎桓第二子东城王黎银锡、第九子中国王黎龙镜、第五子开明大王黎龙铤。争斗持续九个月,在此期间皇位悬空。到该年十月,黎银锡被太子黎龙钺击败,逃亡去占婆途中被石河州人所杀。与此同时,黎桓第六子御北王黎龙釿亦加入斗争,据守扶兰寨,并得部份国人依附。而在国都华闾,黎龙钺即位,但仅三天即被黎龙铤所杀。龙铤即皇帝位,追谥龙钺为"中宗皇帝"。 <p style="text-indent:2em;">黎龙铤夺位后(后来因患有痔疾,"卧而视朝",故又被称为"卧朝皇帝" ),御北王黎龙釿与中国王黎龙镜联合,在扶兰继续对抗。黎龙铤亲征扶兰,围攻数月,黎龙釿知计穷势屈,便擒黎龙镜投降。黎龙钺即处斩龙镜,而宽恕龙釿。这时,尚有黎桓第四子御蛮王黎龙钉据守峰州,黎龙铤旋即率兵讨平。至此,黎龙铤才平息兄弟内哄,大致上稳住大局,"诸王及盗贼皆服之"。 == '''卧朝帝政局''' == <p style="text-indent:2em;">黎龙铤夺得帝位后,继续征讨国内的反 <p style="text-indent:2em;">取代前黎朝另建李朝的[[李公蕴]] <p style="text-indent:2em;">取代前黎朝另建李朝的李公蕴 <p style="text-indent:2em;">抗势力。降服扶兰寨后不久,黎龙铤到爱州,镇压莒隆贼。1008年,黎龙挺亲征都良州及渭龙州,击破当地"蛮人"部落,又征驩州、千柳州等地。1009年,农历七月,黎龙挺征驩唐州、石河州等地,但到环江附近海面时,因如大风,舟师无法行进而回。 <p style="text-indent:2em;">而黎龙铤本身也有不少凶残行为。在平定都浪州、渭龙州时,黎龙铤下令杖击俘掳,"蛮人甚痛,啼号屡犯大行(指黎桓)讳,帝悦甚"。平定驩州、千柳州时,所得战俘,"作囷纳人其中而焚之"。对临刑的罪犯,黎龙铤下令用茅捆绑,并用火烧,罪犯被烧至重伤时,立刻命人用刀解开捆绑,罪犯并未立刻致死,黎龙挺则以此取乐。因黎龙铤的种种残酷行为,对前黎朝政局造成不良影响。越南史家吴士连就将他跟中国古代的夏桀、商纣相比,认为"其促亡也岂无所自哉"。 <p style="text-indent:2em;">李公蕴代黎 <p style="text-indent:2em;">1009年农历十月,黎龙铤去世,太子年幼,祗候陶甘沐便劝殿前指挥使李公蕴"间者主上(指先帝黎龙铤)昏暴,多行不义,天厌其德,弗克终寿,嗣子幼冲,未堪多难,庶事烦扰,百神靡怀,下民嗷嗷,以求真主",于是李公蕴获拥立为帝,建立李朝,前黎朝灭亡。 == '''制度''' == <p style="text-indent:2em;">分封诸王 <p style="text-indent:2em;">前黎朝在大行皇帝黎桓时期,就分封诸王,"诸子以次受封,分居州郡"。这种派儿子去镇守各重要区域的分封制度,是意在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 黎桓所分封诸子如下:长子[[黎鍮]],989年封为"擎天大王";二子[[黎银锡]],989年封为"东城王";三子[[黎龙钺]],989年封为"南封王",1004年,立为太子;四子[[黎龙钉]],991年封为"御蛮王",居峰州;五子[[黎龙铤]],992年封为"开明王",居藤州;六子[[黎龙釿]],991年封为"御北王",居扶兰寨;七子[[黎龙]],993年封为"定藩王",居五县江司营城;八子[[黎龙锵]],993年封为"副王",居杜洞江;九子[[黎龙镜]],993年封为"中国王",居干沱末连县;十子[[黎龙铓]],994年封为"南国王",居武泷州;十一子[[黎明提]](提又作鍉),995年封为"行军王",居北岸古览州;义儿(缺名),995年封为"扶带王",居扶带乡。 <p style="text-indent:2em;">其后,卧朝帝黎龙铤得位,亦奉行分封诸子为王的政策,封长子黎乍为"开封王";义儿绍理为"楚王",居于左;绍兴为"汉王",居于右。 <p style="text-indent:2em;">改革官制 <p style="text-indent:2em;">黎桓开国后,参考了中国唐朝中央官制,设立官职。例如在986年,黎桓命徐穆为总管(负责专掌军政)、知军民事。又命范巨俩任太尉。在地方官制上,黎桓沿袭丁制,将全国辖境分为十个"道",每道下置州、府、县、社,所有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到黎桓的晚期,1002年,又改十道为路、府、州。 <p style="text-indent:2em;">到卧朝帝得位后,1006年,对文武臣僚及僧道官制及朝服,有所变更,"一遵于宋"。 关于当时模仿的宋朝官服冠帽制度,《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记载道:"宋朝服之冠有三:一曰进贤冠,一品二品之服;二曰貂蝉冠,诸司三品、御史台三品、两省五品之服;三曰獬豸冠,四品至六品之服,公卿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 <p style="text-indent:2em;">军事制度 <p style="text-indent:2em;">前黎朝时期的兵制,从黎桓开始,就承袭丁朝,将全国分为十道,每道十军,每军十旅,每旅十卒,每卒十伍,每伍十人,十道之首由皇帝黎桓本人担任,因此能集中权力。 除十道军外,黎桓又于986年农历八月编选亲军,"选其骁健者,补宿卫,谓之'亲军',皆黥额,涅'天子军'三字"。 <p style="text-indent:2em;">前黎朝军队的兵源,史籍所载为从民众中抽选。986年农历八月,黎桓"点民为兵" ;1002年农历三月,"拣民丁之壮勇者,充补队伍"。此外又整顿军队,"分将校为两班,造兜鍪数千顶颁赐六军"。 <p style="text-indent:2em;">促进经贸 <p style="text-indent:2em;">前黎朝时,黎桓相当重视经济发展。987年,黎桓在队山(一名龙队山)"耕籍田",即亲自下田工作,以示鼓励农业。 <p style="text-indent:2em;">此外,黎桓改善交通、大兴建设等措施,刺激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钱币铸造的重要性。前黎朝曾铸造货币。黎桓于984年农历二月,铸"天福钱" 。该货币为铜钱,直径约为24毫米,钱孔宽约7毫米,厚约1毫米,重约2.7克。 它的式样,是沿袭丁朝"大平兴宝",钱面改刻"天福镇宝"四字("镇"字在此前后的中国钱币没出现过,为前黎朝首创,可能由于越南独立以前其行政区域一度被称为"镇"而衍生而来,亦可能有"博大"、"重大"等引申义),钱背弃掉原先的"丁"字,在背孔的上方刻一"黎"字,以示区别。在中国南方,亦发现有"天福镇宝"。 <p style="text-indent:2em;">前黎朝还很重视与中国的贸易。1009年,卧朝帝向宋朝辖下的邕州互通贸易,宋方则改为在廉州(在中国广东)、如洪镇(在中国广西)两地通市。 <p style="text-indent:2em;">尊崇佛教 <p style="text-indent:2em;">佛教在前黎朝以前,己在越南流传。至黎桓时,积极发展为全国性的信仰,下令大兴寺院、祀庙、佛殿,使全国遍布佛教设施,香火不断,佛教势力因而大盛。高级僧侣亦获皇帝黎桓垂青,提拔入朝,委以重任。较重要的有僧人万行,曾在黎氏朝廷向君主进谏并共商国是。黎桓又留意佛教经典,重用占城国人马哈父子,命他们翻译佛经。黎桓、卧朝二帝,又曾派员到中国宋朝取经。 如在1007年,黎卧朝派其弟黎明昶携贡品入宋,"乞《大藏经》文",到1009年黎明昶"得《大藏经》文"而回。 <p style="text-indent:2em;">前黎朝的崇佛,亦为一种替君主宣传的手段。黎桓得位后,便将丁朝主政人物丁琏在国都华闾修建的百余根石柱子(上面刻有佛经),加以破坏,改为"黎氏佛经柱"(即黎皇经场),为黎桓本人传名。 <p style="text-indent:2em;">工程建设 <p style="text-indent:2em;">黎桓在位时期,大兴土木,当中包括兴修宫室、以及发展交通运输等工程。 <p style="text-indent:2em;">据《越史略》所载,982年,黎桓鉴于南侵占城时,"海路险阻,艰于去来",于是开凿渠道,便利船只航行。其后,在983年,又下令修建"百宝千岁殿"于火云山(一作大云山),造功华丽,"其柱裹以金银,东建风流殿,西建荣华殿,左建蓬莱殿,右建极乐殿。次构火云楼(一作大云楼),连起长春殿,其侧起龙禄殿,盖以银瓦" <p style="text-indent:2em;">前黎朝的大兴土木,曾惹起民众不满及反抗。1003年,黎桓驾幸驩州时,于多盖一地进行疏浚工程,以便船运。但却遇到多盖人的叛变,最终黎桓将之镇压。 <p style="text-indent:2em;">后妃制度 <p style="text-indent:2em;">黎桓在位初期,于982年立皇后一共五名,分别为大胜明皇后杨氏、奉干至理皇后、顺圣明道皇后、郑国皇后、范皇后。 这种多后制度,始于丁朝,"下至黎、李,亦多效而行之"。 至卧朝帝时,亦立皇后四人。 == '''对外关系''' == <p style="text-indent:2em;">与中国关系 <p style="text-indent:2em;">981年宋黎之战结束后,宋朝在一段时期内仍觊觎越南。982年农历三月,"岭南转运使许仲宣既分遣南伐之师,乃草檄谕交州(指越南),明国威信,期必再举"。黎桓忧虑宋朝"终行讨灭",于是用前朝皇帝丁璇的名义"上表谢罪,且贡方物"。 <p style="text-indent:2em;">此后,两国恢复宗藩关系,使节往还密切。983年春,黎桓遣使通好于宋,致送金银犀象等物。985年,宋廷与黎桓互派使节,黎桓"求领节镇",宋廷即授与黎桓"安南都护,充静海军节度"等头衔。988年、990年双方亦派使节互访。993年三月,宋廷册封黎桓为"交趾郡王"。 <p style="text-indent:2em;">995年,宋黎关系一度出现裂痕。据《大越史记全书》所载,黎桓看到"宋惮于征役",乃乘机"负山海险固,稍纵边民,侵掠宋境"。 该年春季,中国广西地区官员察觉到黎桓有所举动,向宋廷报告"有交州战船百余艘,寇如洪镇,掠居民,劫廪食而去"。该年夏季,黎桓从其治下的苏茂州出兵,入寇中国邕州,被宋军击退。幸而宋太宗皇帝"志在抚宁荒服,不欲问罪"。 <p style="text-indent:2em;">996年,越南境内有杀人犯逃到宋朝境内的如昔镇(在中国广东),黎桓派官员追捕,但遭当地镇将拒绝遣返,黎方官员就"剽掠而去"。不久,新上任的广西转运使陈尧叟到如昔镇查明实情,即将犯人遣还越南,黎桓深表感谢,向宋朝保证"约勒溪峒不复骚动"。宋廷派李若拙为使到越南,访问黎桓,黎桓却"慢不为礼",声言之前劫掠如洪镇的,是"外境蛮贼"所为,与己无关,李若拙便指出,如果黎桓面对贼寇时"力不能独制",宋廷可以"发劲卒数万",南下越南,"会交(越南)兵以剪灭之,使交、广无后患"。于是黎桓"顿首谢"。 <p style="text-indent:2em;">997年,宋太宗去世,宋真宗继位,加封黎桓为"南平王"。在此之前,宋朝朝廷派出的使节,常以"贡咸"为由,在越南聚敛。宋真宗得知后,就令边疆官员负责出使,不再从朝廷派出专使。 <p style="text-indent:2em;">宋真宗仍与前黎朝保持密切关往。998年九月,黎桓遣使入宋献象。1001年,宋廷加授黎桓"功臣"称衔,黎桓入贡礼品致谢。1002年十一月,宋廷加授黎桓"俸节功臣"称衔。1004年,黎桓派第十一子黎明提以"摄驩州刺史"的名义,出使中国,宋廷对之待遇甚厚。 黎桓死后,卧朝帝杀兄自立,兄弟内战,宋朝广州知事凌策乃于1006年六月向宋真宗建议"乞粮出兵,平定交州",唯宋真宗认为"黎桓既修贡,亦尝遗子入觐,海阳宁谧,不失忠顺",并强调"何必劳民动众,贪无用之地"。而因本国战乱而滞留中国广州的黎明提,则获宋廷安顿,然后赐钱遣返。 1007年七月,黎龙铤遣弟黎明昶等入宋,求得《大藏经》,宋廷又于八月封黎龙铤为"交趾郡王",赐名"至忠"。1009年,黎龙铤遣使入宋进贡,并要求在宋境邕州互市。宋真宗认为"边隅控扼之地,今或直趋内地,事颇不便",止许廉州和如洪镇互市。 <p style="text-indent:2em;">与占婆国关系 <p style="text-indent:2em;">占婆国(又称占城)为前黎朝南邻,双方时常发生冲突。黎桓开国后,曾派使节到占婆,但却被占人拘禁。黎桓对此怀恨在心,便装备好战船兵甲,于982年亲征占婆,获得大胜,"浮获士卒,不可胜计,获宫妓百人,及天竺僧一人,迁其重器,收金银宝货以万数,夷其城池,毁其宗庙"。 983年,黎桓率兵征讨,因海路险阻,于是开凿渠道,令航道通行。 占婆国王因陀罗跋摩四世(中国文献作"施利陀盘吴日欢")对于越人的连番入侵,甚为不满,便于985年,向宋朝要求交涉,宋太宗答复越占双方应"保国睦邻"。 <p style="text-indent:2em;">因陀罗跋摩四世死后,当地的越南人刘继宗自立为占婆王,对占婆民众实施暴虐统治。刘继宗死后,占婆人立因陀罗跋摩五世为王(越南文献作"冰王罗"或"俱尸利叮呷排麻罗",中国文献作"杨陁排")。990年,黎桓乘占婆积弱,出兵入寇,夺取地哩州(在今越南广平省)等地,俘获甚多。 占婆王再次向宋廷投诉"为交州(指越南)所攻,国中人民财宝皆为所略",宋太宗便提醒黎桓,"各令保境"。 992年,黎桓将在地哩州所掳获的三百六十多人,以及乌里州(今顺化)归还占婆。994年,占婆国王的赴越使节因礼节问题,令黎桓不快,因而派王孙制荄入朝前黎朝。 <p style="text-indent:2em;">995年至997年,占婆连番出击越南边境。 黎桓便在997年击退占婆军队后,向宋廷投诉"本道境接占城,一二年间,邻部骚动,掠近乡之税户,侵边境之驯良,累发兵戈,御彼捍御,致稽朝贡,深负宪章",宋廷"优诏答之",表示尊重,并赐给带、甲马。 <p style="text-indent:2em;">占婆国王毗阇耶(中国文献作"杨普俱毗茶室离"或"杨普俱毗茶逸施离")在位时期,鉴于国都因陀罗补罗被前黎朝军队破坏,便迁都佛逝(毗阇耶、佛逝都是"Vijaya"译名)。 1004年,黎桓派儿子黎明提出使宋朝,宋真宗特意安排于次年正月上元节,请黎明提与占婆、大食国使节,一同观灯宴饮。 此后,未见前黎朝与占婆双方再起交争。 == '''历史意义''' == <p style="text-indent:2em;">前黎朝对内对外的发展,均有所成就。越南史家黎嵩就指出其重要性:"黎大行拥十道之权,行居摄之事,主少国危,乘时受命,诛占城主,以雪执使之耻。摧赵宋师,以挫必胜之谋",又"耕籍田于龙队,征处士于象山,选用贤良,创立学校,有帝王之大略"。但黎嵩亦认为前黎朝诸帝的若干举动,有违道德标准,因此趋于速亡,如黎桓时"土木繁兴,以金玉而饬其宫室。干戈屡起,以草芥而视其人民",并且"上蒸丁后,则无夫妇之道"。而黎卧朝帝则"弑兄虐众"、"溺乱女色,伐性伤生",因此"虽欲不亡,其可得乎"。 <p style="text-indent:2em;">中国学者郭振铎、张笑梅认为,前黎朝在越南封建时期,实是中央集权君主制的里程碑,"丁朝立国短暂,国内封建使君的残余势力,时有反抗,并不受其节制,实权仍掌握在地方豪族手中。丁朝从第二代起,王权受军事贵族所左右,丁璇实为黎桓的傀儡,凡事均出于黎氏之口,王权极为衰微。而前黎朝却与之相反,皇权至上,所有臣民均受黎氏制约、中央和地方官员均由黎氏任免,国有土地制开始建立起来,黎桓是中央禁军和地方军的最高指挥者,若有任何反叛之举,皆被斩首"。此外,前黎朝亦使越南的对外关系出现转变,"黎桓即位后,不仅发兵侵略中国边土,而且派兵南侵占城,企图实现称霸于半岛的美梦"。 <p style="text-indent:2em;">历代君主谥号姓名年号在位时间皇陵大行皇帝椞 Hành Hoàng黎桓Lê Hoàn天福Thiên Phúc兴统 H渁最 Th渞最鐀天 渞最 Thiên980年-1005年德陵挞 Lang中宗Lê Trung Tông黎龙钺Lê Long Vi琞鐀天 渞最 Thiên1005年(3天)卧朝皇帝Ngo Tri甞 Hoàng黎龙铤Lê Long 渁栀漀幦 C渞栀 Th礞1005年-1009年
返回「
前黎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