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7.1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前荔枝角醫院 的原始碼
←
前荔枝角醫院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前荔枝角醫院'''<br><img src="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20/1/ybqqhuvmfrg7dbrlca9gyy5a7uzgir.jpg?auto=compress&h=648&q=80&w=108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9724 圖片來自thenewslens]</small> |} '''前荔枝角醫院'''({{lang-en|Former Lai Chi Kok Hospital}})是[[香港]]一個已停用的醫院建築群,位於[[九龍]][[荔枝角]][[青山道]]800號,獲[[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三級歷史建築]]。該址現已改建成'''[[饒宗頤文化館]]''',推廣[[中國藝術]]和[[中國文化]]。 ==建築說明== 前荔枝角醫院建築群依山而建,雖然鄰近[[青山道]]與[[呈祥道]]等幹道,但為樹木環抱而構成隱閉環境。大致可分為上、中、下三區,建築物全為長方型金字斜頂單層或兩層的樓房,因應多年來不同用途而進行改建,實用為主而甚少細部裝飾,紅磚樓房以英國傳統一行[[順磚]](橫)一行[[丁磚]](直)的「[[英式砌磚法]]」(English Bond)砌成,結構堅固。 ==歷史== 前荔枝角醫院最早是用作[[華工]]暫住的[[屯舍]],1900年代英資公司「The Chamber of Mines Labour Importation Agency」在此興建屯舍供轉運往[[南非]]的華工暫住,其後因華工不堪苦役而群起反抗,屯舍因英政府禁止招聘華工而被荒廢。1904年一艘抵港的[[新加坡]]輪船爆發[[霍亂]]疫病,原位於[[昂船洲]]的疫症隔離所因興建軍營已關閉,時任[[香港總督|港督]][[盧吉]]要求英國政府購入棄置的屯舍用作疫症隔離站。當[[滿清政府]]被推翻後,盧吉擔心[[難民]]湧入,1912年英政府加派英軍到港,在此成立「荔枝角軍營」駐紮兩年。20世紀初[[域多利監獄]]有人滿之患,1924年當局將已停用的荔枝角軍營稍作修緝改建成低設防的「荔枝角拘留營」,直到1937年[[赤柱監獄]]落成後才正式關閉。 同年[[天花]]肆虐,香港成為[[疫埠]],荔枝角拘留營經修緝增建,成為一所[[傳染病]][[醫院]]兼[[療養院]]。位於[[喜靈洲]]的[[痲瘋病]]醫院於1974年關閉,餘下的病人被送到「荔枝角醫院」繼續療養。及後痲瘋病人數目日減,荔枝角醫院便再被改變成一座供[[精神病|精神科]]長期病患者療養的醫院。在2000年初,[[醫院管理局]]計劃將住有400多名長期精神病患者的荔枝角醫院,改變成一所長期護理院,把部份需要較多醫護服務的病人,轉送到其它精神科醫院,然後從這些醫院中交換回一些正在輪候長期護理院的病人,最後將這長期護理院交予[[社會福利署]]管理。2000年[[社會福利署]]表示不會接管荔枝角醫院,醫院管理局因而成立「荔康居」(H.A. Care Limited)管理過渡期間的荔枝角醫院。幸好社會福利署仍按照計劃,在2001年3月起,負責營運的經費。荔枝角醫院的轉營已大致完成,而位於葵涌荔枝嶺路新建的「明愛賽馬會荔景社會服務中心」於2005年4月30日竣工後正式移交[[香港明愛]],病人於2004年6月29日遷往新中心居住,荔枝角醫院舊址交回[[香港政府|特區政府]],當時預計原址可改建為懲教署員工及家屬宿舍。 ==現況== 荔枝角醫院於2008年成為首批[[發展局]]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下的7幢建築物之一<ref>{{Cite web |url=http://www.heritage.gov.hk/tc/rhbtp/buildings.htm |title=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 - 首批歷史建築 |accessdate=2008-01-28 |archive-date=2008-02-0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208053822/http://www.heritage.gov.hk/tc/rhbtp/buildings.htm |dead-url=no }}</ref>,最後由[[中國]][[國學]]大師[[饒宗頤]]擔任名譽會長的[[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成功獲選進行活化,以「香港文化承傳」為理念,用作推廣中國藝術和文化,2012年6月落成,除設有展覽館、綜藝館、有蓋庭園、書室外,另有89間旅舍房間及咖啡室等設施。該址最初計劃稱為「香港文化傳承中心」,但最後則定名為「[[饒宗頤文化館]]」。 2010年12月14日「[[饒宗頤文化館]]」活化項目的啟動禮由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擔任主禮嘉賓<ref>{{cite news |language=zh-hk |url=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012/14/P201012140167.htm |title=行政長官出席饒宗頤文化館活化項目啟動禮致辭全文 |publisher=''info.gov.hk'' |date=2010-12-14 |accessdate=2011-03-16 |archive-date=2019-10-2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1024191950/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012/14/P201012140167.htm |dead-url=no }}</ref>,項目分兩期完成,第一期於2012年6月22日啟用,市民可參觀藝術館、保育館、天光雲影、禮品閣、舊更亭和古石牆等歷史景點。第二期工程亦於2013年完成。饒宗頤文化館佔地約30萬呎,首期開放範圍約3千呎。當全期保育工程完成後,將可提供約180個青年旅舍宿位和餐廳。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new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Lang-e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前荔枝角醫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