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56.2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前九年之役 的原始碼
←
前九年之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前九年之役''' </p> |- |<center><img src="https://kotobank.jp/image/dictionary/nipponica/media/81306024001272.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kotobank.jp/word/%E5%89%8D%E4%B9%9D%E5%B9%B4%E3%83%BB%E5%BE%8C%E4%B8%89%E5%B9%B4%E3%81%AE%E5%BD%B9-847258 圖片來自kotobank] </small> |} '''前九年之役'''(ぜんくねんのえき)是[[平安時代]]後期發生在[[奧州]]([[東北地方 (日本)|東北地方]])的戰役,此戰安倍氏 (奥州)滅亡,[[清原氏]]成為東北的霸者。<ref>[https://kotobank.jp/word/%E5%89%8D%E4%B9%9D%E5%B9%B4%E3%83%BB%E5%BE%8C%E4%B8%89%E5%B9%B4%E3%81%AE%E5%BD%B9-847258 前九年之役],kotobank</ref> == 名稱的變遷 == 此戰是從[[源賴義]]至奧州赴任(1051年)到安倍氏滅亡(1062年)的總年數,在《古事談》《[[愚管抄]]》《[[古今著聞集]]》等書中被稱為「奧州十二年合戰」,在《保元物語》《源平盛衰記》《[[太平記]]》等書中則被稱為「前九年之役」。「奧州十二年合戰」的說法是將「後三年之役(1083年-1087年)」也合計其中,但時間相隔甚久,故一般分成前後二次戰役。 == 背景 == [[奈良時代]][[寶龜]]5年(774),朝廷於陸奧地區征討[[蝦夷]],戰爭持續至[[弘仁]]2年(811),後,朝廷停止對蝦夷有組織性的討伐,與蝦夷達成協議,衣川關以北的版圖納入鎮守府的管轄範圍,設立[[膽澤郡]]、[[江刺郡]]、[[和賀郡]]、稗貫郡、[[紫波郡]]五郡,加上10世紀初於紫波郡北方設立的[[岩手郡]],此六郡又稱奧六郡。故,[[陸奧國]]北半部分由鎮守府膽澤城支配,並任用當地豪族,利用其影響力來管理蝦夷,而南半部分由[[國府 (日本)|國府]][[多賀城]]支配。 [[萬壽]]4年(1027)至[[天喜]]元年(1053),朝廷停止派任[[鎮守府將軍]]。此期間,朝廷改為委託陸奧豪族安倍忠良管理奧六郡,安倍忠良補任陸奧[[國司|權守]],其子[[安倍賴時|安倍賴良]](後改名為安倍賴時)也獲封[[從五位|從五位下]]位階,安倍氏在陸奧國持續擴張其勢力,更與許多搬遷至陸奧地區的他[[令制國|國]]武士結為姻親。「陸奥話記」記載,安倍氏於奧六郡各地修築[[城柵]],不但逼迫當地人民臣服,更拒向朝廷絕繳納賦稅、檢田,亦不承擔雜役,形成半獨立的勢力。 == 戰爭經過 == === 開戰到暫時停戰 === [[永承]]6年(1051),陸奧守藤原登任為對奧六郡檢田一事,與安倍氏產生衝突,後,雙方爆發合戰,安倍氏在玉造郡鬼切部擊敗官軍,史稱「'''鬼切部之戰'''」。此事件過後,朝廷任命[[河内源氏]]的源頼義為陸奧守,更兼任鎮守府將軍,希望利用其威名震攝安倍氏。永承7年(1052)5月,源頼義赴任陸奧國國府,正值[[後冷泉天皇]]的祖母・[[藤原彰子|上東門院]]身患重病,朝廷因而大赦天下,安倍賴良反逆朝廷的重罪也被赦免,此後,安倍賴良表示會服從源頼義,接受其對奧六郡的檢田,並繳納賦稅。安倍賴良也因「賴良」與「賴義」同音,改名為安倍賴時。 === 阿久利川事件 === 天喜4年(1056年),源賴義陸奧守任期接近尾聲,源賴義從鎮守府回歸國府途中,於阿久利川河畔紮營休息,結果部下藤原光貞、元貞遭人夜襲,人馬多有損失。藤原光貞表示「以前[[安倍貞任]](安倍頼時之子)想娶我的妹妹,但我認為安倍一族身分低賤而拒絕,此事應是安倍貞任為報仇而發起的。」源頼義下令傳喚安倍貞任,並欲對其懲處,然安倍頼時拒絕源頼義的要求,並封鎖位於奧六郡與陸奧南部諸郡交界處的衣川柵。 源賴義將安倍頼時「謀反」一事告知朝廷,朝廷於天喜4年(1056年)8月下發命源賴義追討安倍頼時的宣旨,爾後,源賴義集結了大量[[關東地方|關東]]武士。此時,安倍頼時的女婿平永衡與藤原經清也在源賴義陣中,然,源頼義以通敵之罪將平永衡處死,使得藤原經清為了自保而投靠安倍軍。另一方面,源賴義以軍糧不足為理由,暫時中止追討。天喜4年(1056年)12月,源賴義續任陸奧守。 === 安倍賴時之死 === 天喜5年(1057年)7月,源賴義請求朝廷下令追討安倍賴時,並設法策反[[下北半島]]豪族安倍富忠。安倍賴時聽聞與自身同族的安倍富忠加入源賴義陣營的風聲,為使其打消念頭,安倍賴時親赴安倍富忠處。然,安倍富忠於途中設下埋伏,中伏負傷的安倍賴時回到本營-鳥海柵(膽澤郡[[金崎町]])即死去,此後,安倍貞任封鎖了奧六郡所有的關卡與城柵,以示對抗決心。 === 黃海之戰 === 天喜5年(1057年)9月,朝廷下發追討安倍貞任的官符。11月,源賴義再次動員關東武士,進軍衣川柵。這時源賴義的兵力推測最多只有國衙兵2000名,從屬武士500名,而安倍貞任則集結4000名的兵力,於黄海(現[[一關市]][[藤澤町]])襲擊北上的源賴義軍。由於冬季遠征的疲憊、補給物資的匱乏與兵力的劣勢,導致源賴義軍大敗,源賴義在其長男[[源義家]]及其他六騎的捨命搭救下逃離戰場。此戰役讓源賴義損失了手下佐伯經範、藤原景季、和氣致輔、紀為清等戰力。 === 清原氏參戰 === 黃海之戰後,安倍氏的勢力已延伸到衣川以南諸郡,甚至自行向人民納稅;而源賴義為與之對抗,從關東、[[東海道|東海]]、[[畿内]]調集武士以增加兵力。[[康平]]5年(1062),源賴義無視朝廷,自行追討安倍貞任。源賴義以「珍奇的寶物」成功勸說保持中立的[[出羽國]]山北三郡豪族清原光賴及其弟清原武則加入己方。 康平5年(1062)7月,出羽清原氏與源賴義向安倍氏進軍。征討軍分為七陣,除源賴義所在的第五陣外,其餘六陣皆由清原一族組成。征討軍先攻陷安倍良照所把守的小松柵(現[[岩手縣]]一關市附近),後,為籌集軍糧而分散各處;安倍貞任見機不可失,出衣川柵與追討軍進行野戰,不料戰敗,翌日衣川柵也淪陷,安倍貞任向北退往鳥海柵,又隔數日,征討軍先後攻陷鳥海柵及其他安倍氏城柵。 === 厨川落城 === 康平5年(1062)9月15日,追討軍包圍安倍氏最後的據點厨川柵與嫗戸柵,安倍氏用弩箭、投石、澆熱水等方式守城,追討軍久攻不下。9月17日,源賴義放火燒城,追討軍趁勢攻入柵中,與守軍搏鬥。先前投奔安倍氏的藤原經清被俘,源賴義下令使用鈍刀將其斬首;安倍貞任也於戰鬥中身亡,而後,安倍一族陸續投降。 == 戰後處理 == 康平5年(1062)10月,源賴義將追討安倍貞任的戰報送至朝廷,朝廷對其成功征服蝦夷之作為大加讚賞。康平6年(1063)2月,源賴義將安倍貞任、安倍重任、藤原經清的首級獻至朝廷;同月,朝廷賜予源賴義[[正四位|正四位下]][[伊予國|伊予守]],長子源義家從五位下出羽守,次子[[源義綱]]左衛門尉;源賴義更堅持要求朝廷賞賜其手下武士,而後,將近20名[[郎黨]]敘位任官,此舉奠定河內源氏於關東的地位。清原武則被朝廷晉升為鎮守府將軍,日後更成為奧六郡、出羽山北三郡的霸主。 源賴義以掃除安倍氏殘黨為由,於陸奧國多逗留一年。康平7年(1064)3月,源賴義押送[[安倍宗任]]等人踏上進京之路,朝廷將安倍宗任流放至伊予國(後流放至[[大宰府]]),將安倍良照流放至大宰府。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IObOyHWKc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教科書には載ってない『前九年合戦と後三年合戦のネーミングの由来』とは?なぜ実際の年数と関係がないのか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1 日本]]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前九年之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