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38.6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凤头蜂鹰 的原始碼
←
凤头蜂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big>凤头蜂鹰</big>'''(学名:Pernis ptilorhynchus):又称东方蜂鹰,共有6个亚种。体长为50-62厘米,体重800-1200克。头后及枕部羽毛狭长,形成短羽冠,常明显露出。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具对比性浅色喉块,缘以浓密的黑色纵纹,并常具黑色中线。飞行时特征为头相对小而颈显长,两翼及尾均狭长。尤喜食蜂类,主要以黄蜂、胡蜂、蜜蜂和其他蜂类为食,也吃其他昆虫和昆虫幼虫,通常栖息于密林中,一般筑巢于大而多叶的树上,繁殖期为4-6月。每窝产卵约2枚。分布于中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南部至萨哈林岛,日本和朝鲜,越冬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部分留居于印度、缅甸、泰国、马亚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File:凤头蜂鹰.jpg|缩略图| 300px |右|[https://p1.ssl.qhimgs1.com/sdr/400__/t0116e3e84897b8028b.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so.com/view?ie=utf-8&src=hao_360so&q=%E5%87%A4%E5%A4%B4%E8%9C%82%E9%B9%B0&correct=%E5%87%A4%E5%A4%B4%E8%9C%82%E9%B9%B0&ancestor=list&cmsid=a648cd6a8ab5201523f1571127e674c3&cmras=0&cn=0&gn=0&kn=19&crn=0&bxn=0&fsn=79&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7#id=462f6a7e0e6c1d030f89b5aad4ca3f30&currsn=0&ps=67&pc=67 来自 360 的图片]]]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凤头蜂鹰 外文名 Oriental Honey-buzzard 别 名 八角鹰、雕头鹰、蜜鹰拉丁 学名 Pernis ptilorhynch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 纲 今鸟亚纲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亚 科 蜂鹰亚科 属 蜂鹰属种凤头蜂鹰 亚 种 6亚种 命名及年代 Temminck, 1821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 ==形态特征== 凤头蜂鹰为中型猛禽,头顶暗褐色至黑褐色,头侧具有短而硬的鳞片状羽毛,而且较为厚密,是其独有的特征之一。头的后枕部通常具有短的[[黑色羽冠]],显得与众不同。虹膜为金黄色或橙红色,非常美丽。嘴为黑色,脚和趾为黄色,爪黑色。上体通常为黑褐色,头侧为灰色,喉部白色,具有黑色的中央斑纹,其余下体为棕褐色或栗褐色,具有淡红褐色和白色相间排列的横带和粗著的黑色中央纹。初级飞羽为暗灰色,尖端为黑色,翼下飞羽白色或灰色,具黑色横带,尾羽为灰色或暗褐色,具有3-5条暗色宽带斑及灰白色的波状横斑。凤头蜂鹰的体色变化较大,但通过头侧短而硬的鳞片状羽和尾羽的数条暗色宽带斑,可以同其他猛禽相区别。它的羽冠看上去像在头顶戴了一尊“凤冠”,凤头蜂鹰之名就是由此而来的。 大小量度:体重1000-1800克;体长500-600毫米;嘴峰21-39毫米;翅400-501毫米;尾241-291毫米;跗蹠54-60毫米。(注:♂雄性;♀雌性)<ref>[https://v.qq.com/x/page/f3043lnzkyv.html 萌宠:凤头蜂鹰一顿伙食九十块钱?新来病号吃穷保护中心,腾讯视频 2019年12月30] </ref> ==栖息环境== 栖息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阔叶林、针叶林和混交林中,尤以疏林和林缘地带较为常见,有时也到林外村庄、农田和果园等小林内活动。 ==生活习性== 凤头蜂鹰有一部分为留鸟,一部分为候鸟,但均较为罕见。分布于中国境内的除了海南岛外均为夏候鸟,春季于4月初至4月末迁来,秋季于9月末至10月末迁走。平时常单独活动,冬季也偶尔集成小群。飞行灵敏具特色,多为鼓翅飞翔。振翼几次后便作长时间滑翔,两翼平伸翱翔高空。常快速地煽动两翅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偶尔也在森林上空翱翔,或[[徐徐滑翔]],边飞边叫,叫声短促,象吹哨一样。有时也见停息在高大乔木的树梢上或林内树下部的枝叉上。 主要以黄蜂、胡蜂、蜜蜂和其他蜂类为食,也吃其他昆虫和昆虫幼虫,偶尔也吃小的蛇类、[[蜥蜴]]、蛙、小型哺乳动物、鼠类、鸟、鸟卵和幼鸟等动物性食物。通常在飞行中捕食,能追捕雀类等小鸟。虽然蜂类都有螫人的毒刺,甚至于能致人于死命,但是蜂鹰却把它们当作食物,不仅喜欢吃蜂类的成虫,还吃它们的幼虫、虫卵,以及蜂蜜、蜂蜡等等。凤头蜂鹰大多在林中的树上或者地上觅食,常用爪在地面上刨掘蜂窝,就象家鸡刨食一样,啄食蜂巢中的各种食物。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科威特、老挝、[[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斯联邦]]、新加坡、[[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泰国、东帝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 旅鸟:埃及、以色列、约旦、澳门、蒙古、阿曼、[[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也门。 不确定分布:[[阿富汗]]。 中国分布 中国东北小兴安岭、丹东、朝阳等地繁殖;为四川南充、峨眉,云南腾冲、丽江及西双版纳夏候鸟或旅鸟;迁徙时见于新疆喀什、河北、[[山东烟台]]、青岛、江苏、福建、青海西宁、云南、[[贵州金沙]]、广西、广东等地;为台湾、海南罕见冬候鸟。 ==繁殖方式== 筑巢于高大乔木上,多以枯枝叶为巢材,有时利用鵟或苍鹰等的旧巢。5月下旬到6月产卵,每窝2-3枚,淡灰黄而带红褐色斑点。孵卵期30-35天,育雏期40-45天。繁殖期为4-6月。求偶时,雄鸟和雌鸟双双在空中滑翔,然后急速下降,再缓慢盘旋,两翅象背后折起6-7次。营巢于阔叶树或针叶树上,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28米。巢主要枯枝构成,中间稍微下凹,形状为盘状,内放少许草茎和草叶,有时也利用鸢和苍鹰等其他猛禽的旧巢。每窝产卵2-3枚,一般为2枚。卵为砖红色或黄褐色,被有咖啡色的斑点。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濒危物种。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森林砍伐致使营巢场所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以迁徙期的乱捕滥猎,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 有人认为凤头蜂鹰捕食蜜蜂,应该将其列为害鸟。其实,它捕食的主要对象并不是家养的蜜蜂,而是野蜂,特别是它还吃一些林业的害虫、害兽等,只有生活在养蜂场附近的一些个体,才会给养蜂业造成少量的损失。所以凤头蜂鹰和其他猛禽一样,也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鸟类 == 外部链接 == *[https://v.qq.com/x/page/p06169zd64n.html?start=11腾讯视频] == 腾讯视频== <center> 陕西榆林首次发现凤头蜂鹰 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center> <center> {{#iDisplay:p06169zd64n|600|480|qq}} </center> ==参考文献== ==分类格式==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返回「
凤头蜂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