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86.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克里斯蒂安·冯·厄棱费尔 的原始碼
←
克里斯蒂安·冯·厄棱费尔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2527/88480157.jpg "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97/beaorn9dnm.html 克里斯蒂安·冯·厄棱费尔]</small> |} '''克里斯蒂安·冯·厄棱费尔'''(ChristianFreiherrvonEhrenfels,1859年6月20日-1932年9月8日)是[[奥地利哲学家、心理学家、剧作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罗道恩(Rodaun),逝于奥地利下奥地利州历西特瑙(Lichtenau)。 == 学生生涯 == 他先在维也纳大学学习哲学,求教于 F.布伦塔诺和 A.麦农门下,后在麦农建议下转到格拉茨大学,1885 年获得该校博士学位。1888-1896 年在维也纳大学任职,1896-1900 年任德国布拉格大学哲学副教授,1900-1929 年任该校教授,在布拉格大学期间,威特海默曾听过他的课。 == 心理学研究 == 厄棱费尔的心理学在其整个研究生涯中只占一小部分。他是奥地利意动心理学学派的成员,格式塔运动的主要先驱。阿西曾称赞厄棱费尔和威特海默,认为这两个人对他把格式塔用于社会心理学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虽然一致认为格式塔心理学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惠特海默于 1912 年在德国法兰克福首创的,但是格式塔(Gestalqualrtüt)一词却是由厄棱费尔提出。在 1890 年论述音乐旋律知觉的著作 - 《论形质》里,他发展了马赫的形质概念,首先提出了格式塔一词。形质说是格式塔学派的前身,他试图反对内容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对知觉的解释,用意动心理学常用的经验的方法,探讨空间和时间的形式究竟是一种新性质或这种性质的集合,他的结论是前说。他认为,对事物整体的知觉,不附于事物已有的元素中,应该成为一个新元素,即一个形质。例如:一支曲调是一个形质,当用不同的琴键(例如转换不同的键)演奏时,它还是同一支曲调;但如果重新编排这些琴键,则该曲调就会变成不同的主题。这一观察导致“转换可能性”概念,它是形质的标准。 他认为形质是一种具有感觉和表象复合的新的属性。例如,组成一个正方形的四条直线:现在的四条直线要大于刚才的四条直线,他称之为“超总和性”的质。直线是正方形知觉的基本的感觉,因此就这个知觉而言,可称为“基素”;合起来,便可说是组成一个“基体”。但是正方形并不附着于这些元素之内,只是它们组成基体之后,正方形才可呈现。形式既为直接的经验的,当然应为一个新元素,即一个形质。后来,格式塔研究者坚持认为,要素或部分在整体中消失,而不是简单的相加。鉴于这一理由,形质论是不受欢迎的。 他把形质分成两类:时间的(音调、变红、变冷)和非时间的(空间、音的混合、香味、运动知觉)。就此诸例而言,形质的存在可以独立的变化;假使我们可改变基素的性质而不改变其形式,那么一个形质的独立的存在便不复有可怀疑的余地了。 他还认为基体和形质的关系可见于各种不同的平面之上。较高级的形质,可用低级平面的形质为其基素。较高的等级可得自比较,如以此曲和他曲相比;也可得自混合,如多音合成的曲调。需要指出的是,他并没有说形质发生基素中的关系。四条直线显然不能产生一个正方形,除非它们彼此有相当的关系。因此,人们易下一个结论,认为形质是一种关系,它不依赖基素而存在。但是厄棱费尔则认为形质附属于基素,虽可不随基素而变异,但不能有独立的存在。这一点引起了后人的争论。 == 主要著作 == 论感情和意志:1887 论形质:On Gestalt-qualities,1890 <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Tags/148/ 名人简历]</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画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克里斯蒂安·冯·厄棱费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