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50.18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佛教 的原始碼
←
佛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佛教01.jpg|缩略图|[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29/a0a07028bcf34146be58324620d16cba_th.jpg 原图连接]]] [[file:佛教02.jpg|缩略图|[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8/60383af77dae4c0692cf879fe701651b.jpeg 原图连接]]] [[file:佛教03.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208/fa85482cf74141829c41b82f3bfc459b.jpeg 原图连接]]] [[file:佛教04.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208/328562b89ead4d16b079883660a7f569.jpeg 原图连接]]] [[file:佛教05.jpg|缩略图|[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8/5546b6c33c4648579f8c0f80522ec9b4.jpeg 原图连接]]] [[file:佛教06.jpg|缩略图|[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715/54892a220b2245cb885d044ca31f7e63.jpeg 原图连接]]] [[file:佛教07.jpg|缩略图|[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727/022c0dc13e244af5803c1beb14821c97.jpeg 原图连接]]] [[file:佛教08.jpg|缩略图|[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6/05/18/146350840873859888.JPEG 原图连接]]] [[file:佛教09.jpg|缩略图|[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4/bd4276921ba247baac5d1ee6808222cf.jpeg 原图连接]]] [[file:佛教10.jpg|缩略图|[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0905/daf99e80181b48ac8de5d04472c89d41.jpeg 原图连接]]] [[file:佛教10.jpg|缩略图|[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0905/daf99e80181b48ac8de5d04472c89d41.jpeg 原图连接]]] [[file:佛教11.jpg|缩略图|[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14/5b13d27841a3444f8747f58569df40d5_th.jpg 原图连接]]] [[file:佛教12.jpg|缩略图|[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14/eb7bbe4fa83e4887a4fe9734009768df_th.jpg 原图连接]]] [[file:佛教13.jpg|缩略图|[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14/02b831210a5947aa8ea0c327b5b3b48b_th.jpg 原图连接]]] [[file:佛教14.jpg|缩略图|[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14/c87a6e7bdda34666aafd82242e15bcb0_th.jpg 原图连接]]] [[file:佛教15.jpg|缩略图|[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14/41446c8525704a8995f4e817a4994240_th.jpg 原图连接]]] [[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ref>[https://m.sohu.com/a/294532501_687628 佛教] </ref> 佛姓新称乔达摩,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释义== 翻译名义集:“[[佛陀(浮屠)]]。大论云。秦言知者。法华文句一曰:“[[西竺]]言佛陀,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 正如[[季羡林]]所说:“不知道”的对立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觉”,就是“佛”。 根据多年考古实践与文献研究,中国有考古学家认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或曾禁止修建佛寺,由此推断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最早的时间应在秦始皇时代。 ==辩证思维==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主要是[[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的论述颇多,但专门涉及佛教的甚少,发现的仅有两处。一处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谈到的:“辩证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自身的性质的研究为前提——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这里,恩格斯明确肯定了佛教徒是“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具有辩证思维,另一处则是马克思对于一部佛学专著的关切和评定。1861年5月10日,马克思在伦敦致信当时在[[曼彻斯特]]的恩格斯时提到:“在[[柏林]]还访问了弗里德里希•科本,发现他在柏林还访问了弗里德里希•科本发现他丝毫没有改变,只是发胖了,而且有点‘难看’,我和他在一起单独喝了两次酒,对我来说真是一大乐事。他赠送给我两卷他所著的《佛陀》——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科本]]是德国的政论家、历史学家、史专家,著有《北六神话导论》、《弗里德里希大帝和他的反对者》等著作。马克思称为“很重要的著作”,《佛陀》一书,全名为《佛陀的宗教》,第一卷记述[[佛陀]]的生平与阐述[[南传佛教]]的纲要;第二卷阐述西藏的[[密宗]]。德国是西方国家中最早洞察佛教教义并明显赞美佛教的一个国家。科本《佛陀的宗教》是[[德国]]出版的第一部佛学专著。1848年([[戊申]]年)9月1日恩格斯致科本的信中深情的写到:“[[马克思]]可能已经对您说了我们在那被驱逐出境的不眠之夜,常想起您,我可以肯定的说您是我们在柏林唯一怀念的人。” ==佛教观点== ===否定宿命论===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忏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ref>[https://www.sohu.com/a/245220692_479097?_f=index_chan12news_402 佛家的这4个观点,你知道吗?] </ref> ===缘起论===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那么,什么是因缘呢?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缘起论]]是[[般若]]思想的基础。般若重视[[“缘起]]”。《[[佛说造塔功德经]]》里有一个偈语:“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今天,我们不论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看,这四句话都是对的,世界并不是神创造的,确实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聚合而成的,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缘起”是我们理解般若思想的一个重点。 <ref>[https://www.sohu.com/a/245220692_479097?_f=index_chan12news_402 佛家的这4个观点,你知道吗?] </ref> ===反对自杀=== 佛教认为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 [[传印]]会长指出,佛教既反对杀生,也反对自杀,更倡导护生。对自杀行为,佛陀有明确的呵责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岂不闻我所说慈忍护念众生,而今云何不忆此法?”并制定戒律:“若自杀身,得偷罗遮罪。”因此,所谓“自焚不违背教规教义”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ref>[https://www.sohu.com/a/245220692_479097?_f=index_chan12news_402 佛家的这4个观点,你知道吗?] </ref> ===反对末日邪说=== 末日传言没有任何佛教经典依据,佛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佛教徒不应该轻易相信和传播世界末日的说法。佛教宣称每天都是好日。<ref>[https://www.sohu.com/a/245220692_479097?_f=index_chan12news_402 佛家的这4个观点,你知道吗?] </ref> ==佛非众生== ===佛身即法身===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梵行品第八之六中有经文:“见佛性者。非众生也。”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如来性品第四之一中佛说:“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种种示现神通变化。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阎浮提]]种种示现。如首楞严经中广说。我于三千大千世界或阎浮提示现[[涅槃]]。亦不毕竟取于涅槃。或阎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而我此身毕竟不从淫欲和合而得生也。我已久从无量劫来离于淫欲。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随顺世间示现入胎。善男子。此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能[[东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人天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ref>[https://www.sohu.com/a/213218515_517098 佛身即佛法,洛阳灵山寺] </ref> ===婴儿走七步=== 随顺世间众生法故示为婴儿。南行七步示现:欲为无量众生作上福田。西行七步示现:生尽永断老死,是[[最后身]]。北行七步示现:已度诸有生死。东行七步示:为众生而作[[导首]]。四维七步示现:断灭种种烦恼、四魔种性。成于如来应正遍知。上行七步示现:不为不净之物之所染污,犹如[[虚空]]。下行七步示现:法雨灭地狱火。令彼众生受安隐乐。毁禁戒者示作霜雹。<ref>[https://www.sohu.com/a/190762_101503 佛教思想文化理念--佛非众生 ] </ref> ===出家降魔=== 我于阎浮提示现出家受[[具足戒]],精勤修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众人皆谓是阿罗汉果易得不难。然我已于无量劫中成阿罗汉果。为欲度脱诸众生故,坐于[[道场菩提树]]下,以草为座,摧伏众魔。众皆谓我:始于道场菩提树下,降伏[[魔官]]。然我已于无量劫中久降伏已。为欲降伏刚强众生故现是化。 ===随顺世法=== 我又示现大小便利,出息入息。众皆谓我有大小便利、出息入息。然我是身,所得果报,悉无如是大小便利、出入息等。随顺世间故示如是。我又示现受人信施。然我是身都无饥渴。随顺世法故示如是。我又示同诸众生故,现有睡眠。然我已于无量劫中。具足无上深妙智慧远离三有。进止威仪。头痛、腹痛、背痛、木枪、洗足、洗手、洗面、漱口、嚼杨枝等。众皆谓我有如是事。然我此身都无此事。我足清净犹如莲花。口气净洁、如优钵罗香。一切众生谓我是人、我实非人。我又示现受粪扫衣,浣濯缝打。然我久已不须是衣。众人皆谓:[[罗睺罗]]者是我之子。输头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处在世间受诸快乐。离如是事出家学道。众人复言:是王太子瞿昙大姓。远离世乐,求出世法。然我久离世间淫欲。如是等事悉是示现。一切众生咸谓是人,然我实非。<ref>[https://www.sohu.com/a/119963331_503664 佛教与世学(四):佛教与法律 ] </ref> ==担当为放下== ===无我之实践=== 佛教给予士大夫的不仅有超逸的处世态度,也有无私无畏的精神境界。突出自性的[[禅宗]]激发人自立自强,以佛禅[[心性论]]为主导,就会促生不惜牺牲的精神、不畏强权的坚定信念。再加上禅家讲随缘任运、处处是禅,那么又何必逃避社会责任呢?所以宋代大慧[[宗杲]]禅师就提倡以“忠义之心”入世,欲激励人们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很多士大夫因此与之交游。明末[[黄端伯]]是[[崇祯]]年[[进士]],平素精修禅学,在清兵破南京城后面对威逼利诱不降被杀,他曾作偈曰:“[[觌面]]绝商量,独露[[金刚王]]。若问安生处,刀山是道场。” 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有深厚佛学修养,他的《[[仁学]]》一书,正体现出以[[佛法]]求[[世法]]、[[经世致用]],积极[[入世]]的佛学思想。在他看来,佛教积极入世、[[普渡众生]]的精神与“孔孟救世之深心”是一致的。“度众生外无佛法”。谭嗣同最终因参加社会革命而慷慨就义,他是怀着佛教舍身救世的无畏精神慷慨赴死的——[[慈禧]]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并下令搜捕[[维新派]]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先后逃走。这时有人劝谭嗣同也赶快离开,但他态度十分镇静,回答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诚如梁启超所说:“然真学佛而真能赴以积极精神者,谭嗣同外,殆未易一二见焉。 ===念佛不忘救国=== 一天早晨,[[弘一法师]]在[[承天寺]]食堂用餐,当食之际,禁不住潸然流涕,备极痛苦地对弟子们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泉州古称)之水,身为佛子,此时此刻,不能共纾国难于万一,为释迦如来张点体面,自揣不如一只狗子,狗子尚能为主守门,吾人却一无所用,而犹[[腼颜]]受食,能无愧于心乎!” 弟子们听着法师的话,也都泣不成声,悲痛异常。在这之后,他每有开讲,座位后面的墙壁上,都挂起一幅由其亲手书写的中堂:“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后有跋语曰:“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讲演中,又往往触景生情,感时伤乱,勉励佛教徒们对国家、对民族应有爱护的热忱。 1939年(己卯年)农历9月初一,时逢[[圆明讲堂]]莲池念佛会成立纪念之时,正当[[圆瑛大师]]在殿堂上供礼佛,日本宪兵突然包围了圆明讲堂,以抗日的罪名逮捕了圆瑛大师等人,押往上海北四川路日本宪兵司令部进行刑讯,企图威逼圆瑛大师承认并声明抗日有罪。圆瑛法师大义懔然面对侵略者的刑具,毫不屈服,高声念佛。随后,日寇又将他押往南京的日本宪兵司令部,由日本的所谓佛学专家进行刑讯。这些专家被圆瑛大师高深的佛理驳得哑口无言。理屈词穷的日寇恼羞成怒,对圆瑛法师进行百般肉体折磨,每天都折磨至深夜不止,几度使其昏厥不省人事,企图迫其就范。但圆瑛大师已进入[[无我境界]],他心系民众,深信自身的痛苦可以减免众生的痛苦。最后,日寇无计可施,又因圆瑛大师名播中外,众望所归,在日本也有很高的声誉,最后,只好将他释放。脱离虎口的圆瑛大师,仍然不改初衷,为抗敌救灾而奔走呼号。<ref>[https://www.sohu.com/a/168203664_657646 念佛不忘救国!致敬《弘一法师》] </ref> ==依了义经== ===世界观=== 法界一界是佛教了义的世界观。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譬如数学家能如实看清几何体形状,有些人就是看一辈子也看不清;又譬如色盲的人无法看清色盲测试图。所以同一法界,不同的人所见是不同的。正如《[[佛说不增不减经]]》所开示:“[[舍利弗]],一切愚痴凡夫不如实知一法界故,不如实见一法界故起邪见心,谓[[众生界]]增,众生界减。舍利弗,如来在世,我诸弟子不起此见。若我灭后过五百岁,多有众生愚无智慧,于佛法中虽除须发,服三法衣,现[[沙门]]像,然其内无沙门德行。如是等辈,实非沙门自谓沙门,非佛弟子谓佛弟子,而自说言:‘我是沙门真佛弟子。’如是等人起增减见。何以故?此诸众生以依如来不了义经,无慧眼故” 。<ref>[https://m.sohu.com/a/157284483_768988 佛教的世界观(好文)] </ref> ===与魔斗义=== [[永嘉大师]]云:“圆顿教。没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和迷信违背科学者争,一定[[往生净土]],诸佛菩萨必来迎,契合[[佛心]]故。譬如和上帝斗的布鲁诺菩萨。这就是我佛教的[[净土法门]]。[[菩萨行]],净人间,与一切迷信者斗其乐无穷。正如《殊胜具戒经》所说:“尔时佛告诸[[善男子]]言。汝善男子。应共[[魔斗]]寻求圣位。若修行菩萨。成熟众生之时。先共邪魔斗战。令其变化相应善行。不求余师。是为法行!” <ref>[https://www.sohu.com/a/190760_101503 佛教思想文化理念--依了义经] </ref> ===平等义=== [[宝积经]]:“[[文殊师利]]言。善男子。若法不增不减是名[[圆满]]。云何圆满。若于诸法不能了知则生分别。若能了知则无分别。若无分别则无增减。若无增减此则平等。” <ref>[https://www.sohu.com/a/190760_101503 佛教思想文化理念--依了义经] </ref> ===无业无报义=== [[大士]]。仁今已造极猛[[恶业]]。欲害如是天人大师。是业若熟当于何受。时文殊师利告舍利弗言。如是大德如汝所说。我今唯能造作如是极重恶业。而实不知于何处受。然舍利弗。如吾见者。当若化人幻业熟时我如斯受。所以者何。彼幻化人无心分别无有念想。[[一切诸法]]皆幻化故。又舍利弗。我今问汝随汝意答。于意云何。如汝意者实见剑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曰。又定见彼恶业可得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曰。又定见彼受果报耶。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言。如是舍利弗。彼剑既无复无[[业报]]。谁造斯业谁受报者。而反问我受报处乎。舍利弗言。大士。以何义故复如是说。文殊师利言。如我所见。实无有法业报熟者。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业无报。无业报熟故。 <ref>[https://www.sohu.com/a/190760_101503 佛教思想文化理念--依了义经] </ref> ===无报恩义=== 尔时善住意天子。复白文殊师利言。大士。希有希有。今日乃能宣说如是甚深义处。我于大士以何报恩。文殊师利言。天子。汝莫报恩。善住意言。大士。我今云何得不报也。文殊师利言。天子。汝莫报恩。所以者何。天子。汝能如是不报恩者。即为报也。善住意言。大士。仁今宁可无报恩乎。文殊师利言。天子。如是如是。我不报恩亦非不报。善住意言。大士。仁以何义更作是说。文殊师利言。天子。凡愚之人造种种法。起种种见。行种种行。以作如是种种见行。是故念言我当报恩。天子。此非正行善男子也。其有正行善男子者。乃至无有少作。或作不作。彼终不言我念报恩。又复天子。不报恩者。如佛世尊宣说平等。谓一切法悉无所作。无有作处。皆入平等。无有转还。亦无超越。非自非他。无作不作。是故我为无报恩也。 <ref>[https://www.sohu.com/a/190760_101503 佛教思想文化理念--依了义经] </ref> ==汉传八宗== ===禅宗=== 禅宗不是汉传佛教,又不离汉传佛教,是中国化后的佛教——即禅宗;禅宗又名佛心宗。禅宗最有名的就是六祖慧能和神秀之争,时称“南能北秀”。北宗神秀是以“坐禅观定法“为依归,渐进禅法,渐修菩提。所以称之为“渐悟”。南宗慧能大师是以“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依归。不拘泥”坐禅“”观定"与否即成佛道!所以称之为“顿悟”。 慧能传承的禅宗,让中国人知道佛教不从外来,如众生的佛性本具。得佛心者知佛不从外得,信佛教不从外来。印度达摩西来传的就是这个心印。慧能指出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之学,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也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传承人。<ref>[http://ehss.blog.sohu.com/147530137.html 佛教八宗] </ref> ===天台宗===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台州的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宗学统自称是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九祖相承。该宗思想,虽称出自龙树,实则启蒙于北齐慧文。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也称法华宗。 该宗是中国汉地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它集合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加以整理和发展而成一家之言,当时得到朝野的支持和信奉,对隋唐以后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响。元、明以后,该宗学者往往兼倡净土,形成“教在天台,行归净土”之风。该宗在汉族地区虽几经兴衰,但仍延续至今不绝。而且如今的天台宗在日本非常兴旺。<ref>[http://ehss.blog.sohu.com/147530137.html 佛教八宗] </ref> ===三论宗=== 三论宗,是中国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祖庭为西安草堂寺;南京栖霞寺。因据印度龙树 《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 《百论》三部论典创宗而得名。又因其阐扬“一切皆空”、“诸法性空”而名空宗或法性宗。后秦鸠摩罗什传译《三论》,盛倡龙树、提婆之学,为创立三论宗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南朝刘宋时僧朗将鸠摩罗什、僧肇的学说传入江南。 僧朗弟子僧诠,僧诠门人法朗,数代相传,教义渐趋成熟。法朗门人吉藏集鸠摩罗什、僧肇、僧诠、法朗等人的三论学说的大成,创立三论宗。吉藏门下有慧远、硕法师等,硕门人有元康,继续弘扬“三论”。但是流行不久,该宗即渐趋衰微。<ref>[http://ehss.blog.sohu.com/147530137.html 佛教八宗] </ref> ===法相宗=== 法相宗是中国众多佛教派系中以法相立宗的大乘佛法派系,也是直接修证和修炼佛法的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最高佛学宗派。法相宗源起于到印度游学18年而后回国的唐代高僧玄奘,是玄奘全面学习印度佛教理论和全程考察释迦如来业迹、了悟佛及佛法之后而创立的有益于修行、修炼、修持的方便之门。 法相宗是一个极具先锋作用的佛学宗派。它在理论创新上富有睿智,蕴含着依法而治的法治思想,在实践拓展上具足功效,表现出法如利剑的威力及锋芒,敢破敢立,能破能立,不惧邪魔与妖孽。法相宗微妙玄通,深不可识,非专业人士难以窥其奥妙。唯真正懂佛法、知佛性、明佛理的人可以由此踏上坦途。<ref>[http://ehss.blog.sohu.com/147530137.html 佛教八宗] </ref> ===华严宗=== 华严宗为汉传佛教的流派之一,此宗以《华严经》为所依,故称为华严宗。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为七祖。实际创始人是法藏,但传统上以龙树菩萨为初祖。因法藏受封贤首国师,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 大唐道璇律师于日本天平八年,赍《华严宗章疏》入日本,新罗之审祥往大唐,从贤首学华严,后至日本,住于大安寺。日本始有华严宗。十宗略说华严为经中之王,秘于龙宫,龙树菩萨乘神通力诵出略本,流传人间。此派从盛唐立宗,至武宗灭佛后,逐渐衰微。<ref>[http://ehss.blog.sohu.com/147530137.html 佛教八宗] </ref> ===律宗=== 律宗发源地是陕西西安净业寺。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复因道宣住终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律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也称四分律宗。戒法是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实践;戒相是戒的表现或规定,即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该宗的主要学说是戒体论。 戒体是受戒弟子从师受戒时所发生而领受在自心的法体。即由接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这是律宗教理的核心理论。而且书法大家“草圣”怀素也是律宗一派,并自成新说,形成“东塔律宗”。而后来由于相部、南山二宗的教理有别,使南山律宗更加彰显于后世。 ===密宗=== 密宗由印度传来,可分为两派,一为胎藏界,一为金刚界。唐一行得两宗真传。唐印果长老时,将密宗传于日本空海。日本密宗,分为东密与台密。包含真言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秘密乘、金刚乘等宗派。佛教密宗综合了各国家地区密宗的传承。 八世纪时印度密教,由善无畏阿阇梨、金刚智阿阇梨、不空法师等宗派祖师传入中国,并传僧一行。僧一行从此修习传授形成密宗,被称为密宗领袖,并著有《大日经疏》,为《大日经》的注解。此宗派依《大日经》、《金刚顶经》等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无上本尊秘法。由于三武灭佛等历史原因,从唐朝以后,密宗在我国几乎没有完整的传承。<ref>[http://ehss.blog.sohu.com/147530137.html 佛教八宗] </ref> ===净土宗=== 净土宗是根源于大乘佛教净土信仰,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法门而得名的一个宗派。中国净土宗祖庭是江西庐山东林寺和陕西西安香积寺。众多佛经记载,佛在很多法会中均无问自说,宣讲了净土法门。在大藏经中,专谈净土以及带说净土的经论,有数百种之多。 印度著名马鸣菩萨,龙树菩萨,天亲菩萨等均有净土论著,解释与弘扬净土法门。净土宗与禅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其影响深远,自东晋创立后流传于中、日、韩、越等地,至今不衰。净土宗独尊念佛,以之为一代佛教归宗结顶之法,所谓“《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ref>[http://ehss.blog.sohu.com/147530137.html 佛教八宗] </ref> ==历史派别== ===原始佛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陀示现涅槃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称为[[原始佛教]],这段时间称为原始佛教时期。 自佛陀入灭百年后起,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曾发生多次分裂,进入[[部派佛教]]时期。<ref>[https://www.sohu.com/a/163592391_466015 原始佛教所认知的佛陀,可能超乎你想象 ] </ref> ===汉传佛教=== 北传的佛教分陆路和海路两条线进行。陆路经西北印度和[[西域]]诸国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印度[[[大月氏贵霜]]皇朝等时代,其势力范围曾直接覆盖到西域诸地,与中国西部边境接壤),另一路由海路传入中国南方,如[[达摩]],[[真谛]]等大祖师,均从海路直接来到中国在广州登陆后北上。 印度大陆的声闻佛教和[[菩萨乘]]佛教是同时传入[[东土]]的。除[[大乘经]]典外,中国现存的印度大陆各部派的[[声闻乘]]经典也很丰富。达摩祖师西来,曾赞叹“东土汉地,好一派大乘气象!”由于中华文化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根性,[[汉传佛教]]主流为菩萨乘佛教(又称[[大乘佛教]]),声闻佛教在汉地一直不如菩萨乘佛教被接受和流行,尤其到后代,“汉传佛教”几乎成了大乘佛教的代名词。 公元前后,佛教就已正式传入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传统不同,佛教一传入中国即开始的佛典翻译事业,是以皇室官方组织高僧,严谨制度下的书面系统翻译。随着[[汉明帝]]打开官方佛教的大门,随后数百年间,天竺西域与中原两地传经、取经之高僧络绎不绝,如[[鸠摩罗什]]、[[真谛]]、[[法显]]等祖师菩萨。到了唐朝的[[玄奘法师]]遍参天竺数十国取经,并在大小乘各派均取得最高成就圆满归唐后,印度佛教大小乘各部派的主要经典之后都渐翻译到了汉地。此时的东土,各大宗派纷纷成熟,高僧辈出,证者无数,从教理研释证悟到民间百姓的广泛传弘,大乘佛教在中国的辉煌实践与[[隋唐]]盛世交相辉映。世界佛教的中心也渐转移到了中国,并进而传播影响到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及我国的西藏等地。佛教至此成为世界性宗教。而印度佛教此后则日趋没落而消亡了。中国翻译收藏的佛教典藏是最全面、系统和完整的。 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年代尚无定论,异说颇多,最广泛的说法是[[东汉永平]]十年(67),汉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并迎请[[迦叶摩腾]]、[[竺法兰]]等僧至[[洛阳]],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为我国寺院的发祥地;并于此寺完成我国最早传译的佛典《[[四十二章经]]》。 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南北朝时佛教已遍布全国,出家、在家佛教徒数量增加很快,北魏《[[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城]]中寺庙鼎盛时达到1367所, 而北方的长安僧尼过万,南方的[[建业]](今南京)也有[[佛寺]]数百座。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之时。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对佛教等其它诸多宗教都采取宽容、保护政策。中国佛学逐步发展成熟。 封建社会后期,汉地佛教衰落,戒律废弛,丛林破败,僧人无知,迷信盛行。近代以来,在[[杨文会]]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佛教在各个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僧人如著名佛教社会活动家[[太虚大师]]积极支持抗战,为争取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在全世界广为宣传,佛教界还在战地组织了僧侣救护队,为争取祖国自由独立做出了应有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传佛教界首先与全国人民一道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及其它各种剥削制度,佛教事业日益发展。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筹备处,1953年(癸巳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圆瑛法师当选会长,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使中国佛教获得新的发展。 ===南传佛教=== 在第一次佛教分裂后,原始佛教分成了[[上座部]]和[[大众部]]。上座部诸派向南传播,盛行于斯里兰卡,遍传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后传入中国云南等地。称为[[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所传诵的[[三藏经典]]使用的语言主要是属于[[巴利语]]系,故又称为[[巴利语系佛教]]、[[巴利佛教]]。<ref>[https://www.sohu.com/a/125249615_589198 南传佛教基本礼仪须知 ] </ref> 南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圣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生活,故亦称[[上座部佛教]]。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主要流行于[[西藏]]、[[云南]]、[[四川]]、[[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自治区。 藏传佛教的戒律体系是完整的佛教体系,[[比丘]]、[[比丘尼]]、[[居士]]瑜伽士等戒律一应俱全。藏传佛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如蒙古、锡金、不丹等地)的佛教;二是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如蒙古、纳西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仍用藏语和藏文,故又称“藏语系佛教”。<ref>[https://m.sohu.com/a/325650931_486825 佛教常识:树立对藏传佛教的基本认知] </ref> ===回鹘佛教===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域]]]、[[敦煌]]出土了为数极为丰富的古代[[回鹘文]]文献,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佛教内容。这些文献填补了历史记载上的许多空白,为古代回鹘佛教、历史、文学、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知的资料,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回鹘佛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说是20世纪西域古代佛教研究中成果最为辉煌的领域。在世纪之交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回顾,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 根据[[吐鲁番]]、[[哈密]]等地发现的回鹘文《[[弥勒会见记]]》的题跋,该文献是由[[[吐火罗语]]翻译过来的。由吐鲁番出土文书推断,除了印度诸语(首先是[[梵语]],还有[[犍陀罗]]俗语,印度贵霜皇朝时代梵语势力范围曾覆盖此地)之外,[[塞语]]和[[粟特语]]在回鹘西徙以前也都曾对[[塔里木盆地]]佛教的流传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同[[粟特人]]一样,吐火罗僧侣接过印度高僧传来的接力棒,把佛教进一步传给东方的[[突厥人]]。把佛教由中亚向东亚推进。他们对古突厥、回鹘人产生影响的时间都早于汉传佛教。<ref>[https://www.sohu.com/a/190602_101503 佛教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语系传承 ] </ref> ==佛藏== 《大藏经》为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有多个版本,比如乾隆藏、[[嘉兴藏]]等。现存的大藏经,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巴利语]]三大体系。这些大藏经又被翻译成[[西夏文]]、[[日文]]、[[蒙文]]、[[满文]]等。其主要内容涉及佛教哲学、伦理学、逻辑学、语言学、诗学、文学、医学、天文学等。 ==中国文化== ===建筑===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文学=== 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 ===绘画和音乐===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既]]、[[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由此可见佛教对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至于音乐方面,公元3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 ===随顺国王法===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而佛教的哲理部分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文化的内容极其广泛,项目极其繁多,凡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一切总成绩,都可以叫文化。 1975年6月,毛泽东在会见一位外国共产党领导人时强调说:各国革命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不要照抄中国。接着,他以佛教为例,援引[[鸠摩罗什]]的话说:“学我者病。”鸠摩罗什是外国人,会讲中国话,翻译了许多佛经。这就是要自己想一想。马克思说,他们的学说只是指南,而不是教条。五分中:“虽我所制,余方不行者,不得行之。谓俗王为僧立制,不依经本也。非我所制,余方为清净者,不得不行。即依王法而用,不得不依。”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或结合不同民族之具体情况所建立的佛教,正是此佛戒义。无怪乎,马克思、恩格斯说佛法是辩证法。[[纳丹]](新加坡总统):“我对于所有宗教,最尊重的是佛教,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 ===语言和文字=== [[赵朴初]]这样说:[[“胡适]]当年写《中国哲学史》半途辍笔,就是因为当时不懂佛学写不下去了。我国当代著名的史学家[[范文澜]]早年曾对佛教文化采取过[[虚无主义]]态度,但到了晚年却开始系统地钻研佛经,表示自己需要补课。这位史学家对人说,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可是人们还是不重视研究佛教,把它看成粗俗的宗教迷信。例如对玄奘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翻译家、旅行家、语言家和佛学大师,在西方学者的世界史著作中都给他留下了应有的篇章。在印度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把他尊为历史上的四大伟人之一。但在中国,人们反而只知《[[西游记]]》里的唐僧,不知中国文化史上的玄奘。更有甚者,有人还把佛教文化,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单纯地当作生财之道,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授人以中国不尊重文化的话柄。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成分。语言是一种最普通最直接的文化,我们中国汉语的大量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觉悟、意识、忽然等等都来自佛教语汇。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梁启超先生曾统计日本人所编的《[[佛教大辞典]]》,共收有“三万五千余语”汉语佛教词汇,佛教词汇不仅占据汉语词汇一个大部分,还大量包括了高端的行而上的词汇,从广度和深度上大大拓展了中国文化。可以说,没有博大精深,灿烂缤纷的佛教词汇充实,就没有中国汉语文化的成熟。因此,今天在制订文化发展战略时应该提出认真研究佛教文化精华的问题。 ==视频== <center> 中国是一个佛教大国,但是它起源于哪里呢? {{#iDisplay:g088485sbdf | 560 | 390 | qq }} </center> ==视频== <center> 佛教视频音乐《无常》 {{#iDisplay:f0712ek56pp | 560 | 390 | qq }} </center>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宗教]]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佛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