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76.2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京剧猴戏在中国戏剧中的发展历史 的原始碼
←
京剧猴戏在中国戏剧中的发展历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猴戏</big>''' |- |<center><img src=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708/91ef9ed3df6a424f9fd06cc652c98f89.jpe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708/91ef9ed3df6a424f9fd06cc652c98f89.jpe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京剧猴戏在中国戏剧中的发展历史'''[[猴戏]]的起源非常早,早在汉代画像石中百戏图里就有猴戏形象。但京剧中的猴戏来源于昆曲,归武生行当。猴戏在京剧中属于偏门,戏码并不多,和生旦戏不可同日而语,但由于演猴戏的名家辈出,因而,在观众中的影响还是不小的。<ref>[https://www.gugong.net/wenhua/5704.html 京剧猴戏在中国戏剧中的发展历史及猴戏名角 故宫历史网i] </ref> 猴戏的近代流传主要还是在清末时期。由于小说《[[西游记]]》的广泛传播,也促使了猴戏在市民阶层的流行,产生了不少擅演猴戏的名家,其中最着名的就有杨小楼、李万春、李少春、盖叫天等人,这些都是当时名震海内的京剧大家。众所周知,京剧是角的艺术,所以,再冷僻的戏,只要有好的角在,就能大放异彩。 自从明朝董其昌将绘画分为南北宗后,中国的艺术一直有南北派之分。如绘画上的南张(大千)北溥(心畲),篆刻上的北齐(白石)南邓(散木)。在京剧上也是如此,如老生行当的南麒(周信芳)北马(马连良),而在武生行当里,就是北杨(小楼)南盖(叫天)了。他们风格不一,都擅演猴戏,都是这个行当里的一代宗师。 京剧里的猴戏表演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经盛极一时。所谓时势造英雄,现代猴戏看的人少了,猴戏也就有些没落了,除了六小龄童因电视剧《西游记》走红而全国闻名以外,戏曲界擅演猴戏的名角已是难得一见。 杨小楼的猴戏学自他的父亲杨月楼。而他最早的艺名叫“小杨猴”,既源于家学,又有所创新。杨小楼重视舞台的完整性和整体美。他扮演的《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在“偷桃”“盗丹”等场中,穿戴黄色蓝团龙的智多衣和加球饰的硬壳“钻天盔”,以取代当时与孙悟空身份不相称的“猴衣猴帽”。这种细节上的一丝不苟,可以看出一个优秀演员所花的心力,而这正是名家区别于普通艺人的所在。 据老一辈的人说,杨小楼年轻时演《水帘洞》,在高台上,坐圈椅,有许多惊险的身段,闹海的跌扑灵活,开打的火爆热烈都令人叹为观止。杨小楼的《安天会》,据剧评名家丁秉鐩说,他的美猴王,穿蟒袍,有王者相,动作敏捷,嗓音清亮,且在动作、演唱、身段、表情上无不生动逼肖,演出得极有层次,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活泼而不过火,轻松而不俚俗。这种境界恐怕只有亲临现场的人才能感受得到,也足以说明杨小楼功夫之了得。 在北派的名家中,还有一位老伶工郝振基,在北昆名家韩世昌的昆弋班里搭班,也擅演《安天会》。为揣摩猴子的动作,表情,他在家里养了一只猴子,朝夕观摩猴子的动态,且郝振基本人瘦小枯干,天生就是猴子相。所以他的《安天会》,在模仿猴子的动作上十分“神似”,抓耳挠腮、挤眼缩脖,俨然就是活猴,很多人觉得郝振基甚至赛过了杨小楼,但这毕竟只是像而已,在表演艺术方面,他万不能与杨小楼相提并论。 北派武生在杨小楼去世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武生的领军人物,且擅演猴戏的还有李万春和李少春,他们是郎舅关系,但因为是同行,“二李之争”一度达四五年之久,在当年也是轰动梨园界的大事。 李万春身材不高,擅长短打,演猴戏自然是得心应手。李万春的招牌戏是《武松》,和南派的盖叫天一样。李万春的《安天会》活泼生动,浑身都是戏,在当时人看来,仅次于杨小楼。他的猴戏在北方奠定了基础,几乎每场必演。但猴戏的剧目非常少,也就《水帘洞》《安天会》几出。李万春走红后,开始拓展剧目,于是出现了二本 《安天会》《五行山》《斗六贼》《真假美猴王》等一连串的猴戏,并在表演上也增加了新型的开打,在把子上用黏、勾、搭、挂等各种小动作丰富角色的形象,使观众感到新鲜、有趣、刺激,而李万春也因此成为猴戏的权威。 李万春虽在京剧史上留名,但论影响力则不及妻弟李少春。由于京剧电影 《[[野猪林]]》 的拍摄,更使得李少春声名大振。 李少春同样生于京剧世家,他的父亲李桂春,艺名小达子,以演包公戏闻名上海滩,赚得钵满盆满。当时上海有一句话,梅兰芳包银再大,也只是几年到上海演一回,而小达子一年要挣好几万。言下之意是梅兰芳也不及他。 李少春师从余叔岩,嗓子虽不及孟小冬,但毕竟是世家子弟,基本功扎实,这又是孟小冬所不及的。既然提到“二李之争”,我们不妨来说说其间的趣闻吧。 既是郎舅关系,李少春初到北平(京)演出,李万春自然尽心尽力安排。但李少春头一天的打炮戏是 《战马超》和《群臣宴》,后面贴的又是猴戏《水帘洞》,而这两出戏都是李万春擅长的戏。李少春演的又是风生水起,这让做姐夫的如何高兴。于是在李少春再度演《水帘洞》的同一天,李万春也贴出文武双出的《水帘洞》和《四郎探母》,引得戏迷大为兴奋。 正当擂台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老生李宝奎向李少春献计,既然李万春的《安天会》《水帘洞》叫座,但观众总不能一直看这两出戏吧!于是李宝奎编了一出新戏《智激美猴王》,并设计了很多新的开打动作,由李少春演孙悟空,自己反串猪八戒。新戏推出后,轰动京城,从此郎舅开始结下梁子。 《[[智激美猴王]]》成功后,李少春又推出了《十八罗汉斗悟空》,气得李万春随即推出《十八罗汉收大鹏》,没想到这又引出了一段公案。 李万春在上海贴出《[[十八罗汉收大鹏]]》时,引发了盖叫天的儿子,也擅长猴戏的张翼鹏的多心———你既然想收伏我,那好吧!我也还以颜色。张翼鹏顺势推出《[[孙悟空棒打万年春]]》。而在报纸的广告上,故意把“年”字登得比较小,乍一看,让人觉得是“孙悟空棒打万春”。令人发噱,也是一段梨园趣闻。 在南派的猴戏名家中,最着名的就是有着“江南活武松”之称的盖叫天和他的两个儿子张翼鹏和张二鹏了。盖叫天演猴戏是一代名家,尤其是在连台本戏《西游记》中的绝技舞双鞭,脚舞双圈,手弹琵琶等功夫,令人叫绝。 盖叫天久在江南一带演出。有一次在上海的马路上遛弯,看到一个卖草药的人牵着一头骆驼,聪明的盖叫天觉得骆驼在南方是稀罕之物,如果用在舞台上,肯定会有号召力,于是花200元将骆驼买下。起初,骆驼就拴在弄堂里的过街楼下过夜,清晨买菜的妇女路过弄堂,稍不留意,菜就被骆驼席卷一空,惹得邻居有怨言。盖叫天只得另找空地,安放骆驼,并令人每天训练它。盖叫天训练骆驼,自然是一件新鲜事,消息后来被上海共舞台知道了,觉得大有文章可作,即刻礼聘盖叫天去演《西游记》,盖叫天就把骆驼当做孙悟空当上弼马温后看管的动物,把它牵上舞台,孙悟空则骑在骆驼背上,表演各种动作,这一演出竟然轰动申城。 盖叫天的牵动物上舞台,自然只是一个“噱头”,艺术成分很低,但很适合上海这个喜欢新鲜,追求刺激码头。当然,这只是盖叫天舞台生涯的一段小插曲,而他真正的舞台艺术,是严肃的,非凡的。<ref>[http://www.92xiqu.com/xiqudata/619.html 戏曲猴戏的历史发展_戏曲知识_92戏曲网]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京剧猴戏在中国戏剧中的发展历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