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55.16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之 - 汉语文字 的原始碼
←
之 - 汉语文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之 - 汉语文字 </big> ''' |- | [[File:T0178e97d50939240f0.png |缩略图|居中|[https://p.ssl.qhimg.com/t0178e97d50939240f0.png 原图链接][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4%B9%8B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之,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读作zhī。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属指事字 ,一说[[会意]]字 。古字形从止,止下面一横表示出发的地方,本义是往、到……地方去。"之"常假借作代词用,指人或物;又作指示代词,相当于"此""这";又由代词虚化为助词,置于主谓结构之间以取消其独立性;又用在偏正结构中,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之"字虚化后,有时仅为调节音节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之 拼音; zhī 注音; ㄓ 结构; 单一结构(独体字) 部首; 丶 笔画数; 1+2 五笔码; PPPP 统一码; 4E4B 郑码; WA 四角号码; 3030₂ 造字法; 指事(一说会意) 平水韵部; 上平四支 字级; 一级 异体字; 㞢、ࠔ�、ࡳ� =='''文字源流'''== "之"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六书中属指事字(一说会意字)。古字形从止,止下面一横[[表示]]出发的地方。金文线条化,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则规范化。 甲骨文"之"字是脚离开地面的示意图,由此产生"往"的含义。首先[[行动]]的人最引人注目,由此产生"这个人"的含义,引申成为代词;整个字还可理解为人脚在地面上,由此产生表示连属关系、所属关系和领有关系的含义,成为语法助词;以后字形是其变体。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按:卜辞从止,从一,人所之也。"本义是往、到……地方去。多借用为代词,又虚化为助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之部】止而切 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属皆从之。 说文解字注 出也。 段注:引伸之义为往。《释诂》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训为此者,如之人也、之德也、之条条、之刀刀。《左传》:郑人醢之,三人也。《召南》毛传曰:之事,祭事也。《周南》曰:之子,嫁子也。此等之字皆训为是。之有训为上出者。戴先生释梓人曰:颊侧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须鬣是也。 象艸过屮。 段注:过於屮也。 枝茎渐益大,有所之也。 段注:茎渐大,枝亦渐大。势有日新不已者然。 一者,地也。凡㞢之属皆从㞢。 段注:止而切,一部。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丿部】 之·康熙笔画:4·部外[[笔画]]:3 古文:㞢 《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并音枝。《说文》: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魂气,则无不之也。 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 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 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 又至也。《诗·墉风》:之死矢靡他。 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 又《魏风》:上慎旃哉。并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 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 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4%B9%8B 之],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之 - 汉语文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