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08.23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义学 的原始碼
←
义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义学1.jpg|350px|缩略图|右|[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13/190/2226/144794113.jpg 原图链接][https://cul.qq.com/a/20170724/035551.htm 来自 腾讯文化 的图片]]] '''义学''',俗称义塾,[[清朝]]义学之设,系根据[[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定义学小学之制”,及康熙五十一年(1713年),“令各省府州县多立义学,聚集孤寒,延师教读”之规定而办理。 义学之创立,由所在地官民义捐创立,或由官府创建,或单殊属个人私设;学生年龄多为六岁至十一岁,学习读书识字,为地方的[[基础教育]]。 ==历史== 义学产生于[[北宋]]时期,始于名相[[范仲淹]],是一种专为民间孤寒子弟所设立的[[学校]]<ref>[https://www.sohu.com/a/135736354_484808 【网文精选】贾府的义务教育为啥搞不好?],搜狐, 2017-4-22</ref>。这类学校,有的是一些官员、地主出资在家乡所开办,也有以[[祠堂]]地租或私人捐款而设。[[长沙]]地区自宋代开始,已有了义学的记载。[[宋真宗]][[天禧]](1017-1021)年间,湘阴人邓咸“创义学于县南,以训族子弟及四方游学。” 义学之创立,由所在地官民义捐创立,或由官司创建,或单殊属个人私设;[[学生]]年龄为六岁至十一岁,[[学习]]读书写字,为地方的基础教育。 ==教学内容== 义学、教馆和[[家塾]],一般来说,主要是从事[[小学教育]],又称蒙学教育,故这类学校的老师又称蒙师。从学者都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而[[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学算等,并兼有[[伦理教化]]的功能,常用的课本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昔时贤文》等<ref>[http://rb.lzbs.com.cn/html/2011-11/23/content_306383.htm 二进士不忘家乡敦劝乡人办学],兰州新闻网日报 , 2011-11-23</ref>。这类学校除了少数由[[官僚]]、[[地主]]、[[商人]]等富贵人家所开设的以外,大多都十分简陋,没有专门的教舍,[[教师]]束脩微薄,仅能糊口,就学子弟也多出自贫苦人家,大多只求粗识[[文字]]面已。 [[中国]]古代曾有不少吟咏这类学校的小诗,反映了其中的一些情况。如[[宋朝|宋代]][[诗人]][[刘克庄]]有诗云:“短衣穿结半瓠空,所住[[茅檐]]仅蔽风。久诵经书皆默记,横挑史传亦能通。青窗灯下研孤学,白首山中聚小童。却羡安昌师弟子,只谈《[[论语]]》至三公。”清代著名诗人[[袁枚]]也有诗吟道:“漆黑茅庐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 ==视频== ===<center> 义学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经典蒙学教育 </center> <center>{{#iDisplay:a0188y5wxbh|560|390|qq}}</center> <center> 【尕学堂】新时代中国蒙学教育新名片</center> <center>{{#iDisplay:p0721uhy8ah|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义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