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6.7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药药性理论 的原始碼
←
中药药性理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XXX'''<br><img src="https://img2.baidu.com/it/u=261533418,1388930110&fm=253&fmt=auto&app=138&f=JPEG?w=500&h=334"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zhuanlan.zhihu.com/p/95744320?utm_source=wechat_session 圖片來自知乎]</small> |}'''中药药性理论'''即是研究中药的性质、性能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有毒无毒等。 中药药性理论即是研究中药的性质、性能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ref>[https://m.med66.com/zhiyeyaoshikaoshi/zhongyao1fudao/ha2101253449.shtml 执业药师考试2021年备考:关于中药性能!_手机网]医学教育网</ref>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无毒等。<ref>[https://www.sohu.com/a/506285847_121124546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法对蒙古族药药性理论研究的启示与借鉴...]搜狐网</ref>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有些还具有涩味或者淡味,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的作用。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症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 “酸入肝经,苦入心经,甘入脾经,咸入肾经,辛入肺经。” 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的趋向而言。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上行,沉是泻利下行。升浮药上行而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等作用。凡气温热,味辛甘的药物大多有升浮的作用;凡气寒凉,味苦酸的药物,大多有沉降作用,花、叶及质轻的药物大多升浮,种子、果实及质重的药物,大多沉降。 毒性,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基本上把毒性分为“有毒,无毒,微毒,小毒。” 现代所谓毒性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素问·五常政大论》把[[药物毒性]]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 《神农本草经》分为“有毒,无毒” 《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分为“大毒,小毒,有毒,微毒”。 ==参考文献== [[Category:揭密生活]]
返回「
中药药性理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