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152.1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坜圣迹亭 的原始碼
←
中坜圣迹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中坜圣迹亭22.jpg|350px|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21/8c7606f681d04d84ba5c69c30a71fc28.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05761666_649010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中坜圣迹亭'''位于[[桃园市]]中坜区新街里延平路新街国小校门旁,夹在陆桥(现已拆除)与伯公庙的夹缝间。为专供焚烧字纸的惜字亭,目前已停止使用。惜字亭建于[[道光]]时期,昭和年间重建为现代的样貌。建筑风格具日治时期融合西洋风的特色,与清治时期所建的其他惜字亭迥异。中坜圣迹亭2004年被登录为历史[[建筑]],2014年扩大登录一旁的伯公庙,合称“中坜圣迹亭及东伯公”<ref>[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cultural/3_0011.aspx?i=167 中壢聖蹟亭及東伯公 ],臺灣宗教文化資產</ref>。 圣迹亭又名“字纸亭”、“敬字亭”、“惜字亭”或“敬圣楼”等。古时因受[[教育]]人口比例低,一般人对文字怀有敬畏之心;而士人可因读书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且书本取得困难,久之产生敬字惜书的习惯。故广泛设立圣迹亭,雇人搜集字纸后于圣迹亭内燃烧,燃烧后的灰烬称为“圣迹”。“圣迹”自亭中清出后,以[[沉香]]或[[檀香]]熏过,再用白纸妥善包好,置于[[仓颉]]牌位前。每年择日祭祀后,将灰烬送至水边或河边。 ==沿革== 中坜于[[乾隆]]年间开始开发,先于老街溪东岸形成市区。道光六年(1826年),中坜发生闽粤械斗,客家人为避祸陆续移居新街溪西岸。八年(1828年),重新规划街道,称为“新街”,而旧有的街市则称为“老街”。十二年(1832年),为保护居民安全,在聚落四周兴建土造[[城墙]]。同时新街开始成为锻冶业的中心,一度打铁铺林立,原聚集于老街的居民与商贾也逐渐迁至新街。82随着新街的繁荣,文人开始聚集。为祈求金榜题名、助长文风,于新街溪畔建造惜字亭。圣迹亭原位于仁海宫庙埕、桥头左方沿溪步道20m处一户民宅后方,昭和七年(1932年)左右因年久失修,重建于现址,伯公庙也大约于此时迁至现址,呈现现今的风貌。 惜字亭虽非客家人独有的建筑,却是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文化]]代表。[[客家人]]多分布于贫瘠的[[丘陵]]地,自古生活困苦,唯有靠读书出仕改善生活,对教育的重视也转变为对文字的[[尊重]]。在客家地区的庙宇中,庙埕皆会设置惜字亭,并如钟、[[鼓楼]]般左右对称,成为建筑格局的一部分、47。客家人也习惯在村落边缘建造惜字亭,同样情形还可在桃园市龙潭区与[[屏东县]]佳冬乡等地区看到<ref>[http://www.china.com.cn/overseas/zhuanti/ftlvyou/txt/2005-05/30/content_5875692.htm 桃园惜字亭巡礼 ],中国网,2005-5-30 </ref>。 ==建筑== 中坜圣迹亭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基座为方形,四周围以洗石子造围墙,正面有阶梯通至亭身,基座的地坪及扶手、阶梯均有不同程度的毁损,由因毁损裸露的红砖可得知中坜圣迹亭使用TR砖。亭身成宝塔状,以红砖砌成再外敷洗石子。底层为八边形,各角边再加上棱角。中层为[[四边形]],具有大正时期流行的[[巴洛克]]雕花,四周饰以复杂的线脚,炉口位于正面,呈椭圆形,上下各有类似[[蝙蝠]]的[[装饰]],有祈福的含意。顶层为六边形,上镌“圣迹”两字,采六角钻尖飞檐,中央有花草装饰的球体。亭身三层六边形、四边形、八边形的设计分别代表六合、四像与八卦的[[概念]]。 ==视频== ===<center> 中坜圣迹亭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耕读传家 廉传千古 ——口述“天下第一清廉”陆稼书家训</center> <center>{{#iDisplay:u0316gwkarc|560|390|qq}}</center> <center>百家讲坛_客家人(1)客从何来</center> <center>{{#iDisplay:o0329rcfb4r|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返回「
中坜圣迹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