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59.1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的原始碼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jpg|350px|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07/8226241a0e6741249039296e8b61a594.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19108518_199807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是在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一部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0年5月开始筹建,同年8月1日正式成立。 当时属[[中国]]科学院领导,是[[中国科学院]]建院初期成立的第一批研究所之一。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考古研究所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ref>[http://www.docin.com/p-2028498071.html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中心 ],豆丁网,2017-10-11</ref>。 ==发展简史== [[考古]]研究所成立时,全所人员(包括十余位历史学者)仅有20余人,每年只能派出一、两个人数不多的考古队。1956-1958年人员发展较多,曾经超过300人。1961年精简机构时,许多人员调往其他单位。到“文革”前夕,全所有170余人。目前有各类在职人员153人,离退人员157人。 ==编写工作== 考古研究所的许多编写工作,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其中,被列为“六五”期间国家项目的有《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133152/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豆瓣</ref>,《青海柳湾》、《[[偃师二里头]]》、《[[定陵]]》等发掘报告,以及《[[小屯南地甲骨]]》、《[[殷周金文集成]]》等;被列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项目的有《大甸子》、《[[西汉南越王墓]]》、《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等发掘报告,以及《殷周金文集成》;被列为“八五”期间国家重点项目的有《偃师二里头遗址》等;被列为“九五”期间国家重点项目的发掘报告有《[[中国考古学]]》,这是考古研究所“九五”期间投入较多研究人员编写的重要的综合性项目。另外,还有几十项编写工作,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此外,考古研究所许多研究人员承担了国家重点项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和《[[当代中国丛书]]》的考古卷的编写工作,还参加编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的原始社会部分的图稿。 考古研究所历年来编辑出版了上百种[[考古学]]专刊,其中包括重要遗址和墓葬的发掘报告,综合性考古著作和论文集,[[甲骨]]、金文和汉简资料集录等,大部分是所内研究人员编著的。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出版物有四种:《考古》(月刊)、《[[考古学报]]》(季刊)、《考古学集刊》(年刊)和《考古学参考资料》(不定期)。[[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中国考古学年鉴]]》,由设在考古研究所的学会秘书处负责编辑。 ==视频== ===<center>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我旗揭牌</center> <center>{{#iDisplay:h0545gfwrt0|560|390|qq}}</center> <center>1 201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 </center> <center>{{#iDisplay:h0843o74xbc|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03 科學教育及研究]]
返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