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2.2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不似之似 的原始碼
←
不似之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30402/396b321c8305496ea38b0264c808ab72.jpe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661907474_121124707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不似之似'''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ref>[https://gov.sohu.com/a/576384522_121165722 中国专门创制文字的民族:千人从辽东迁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ref>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ref>[https://www.sohu.com/a/367979643_114731 见证殷商历史 走进中国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f>,[[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词解释== 指艺术作品不刻意追求外形与描写对象的酷似,而是在传神达意上达到更高程度的相似。也说“不似而似”。唐宋元绘画[[理论]]重视“神似”超过“形似”,到了明代,以石涛(1641-1718?)为代表的画论[[观点]],反对自矜神韵的重意轻形,亦反对刻意求似。他们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不似之似”,“不似”是指笔情恣意,脱离陈旧套路,不过于追求外形的真实;“似”是指以[[生活]]真实为基础,而臻于传神写意的真实。不似之似相当于在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中达到巧妙的平衡。 引例1 今人或寥寥数笔,自矜高简,或重床叠屋,一味颟顸(mānhān)。 动曰不求形似,岂知古人所云不求形似者,不似之似也。彼繁简失宜者,乌可同年语哉! (王绂(fú)《书画传习录》卷四) (今天的人有的随意画上几笔,就以为自己高远简约了;有的则叠床架屋似的繁杂,一味稀里糊涂。动不动就说不追求形似,不知道古人所说的不追求形似,其实说的是“不似之似”。那些连繁简都处理不当的人,怎么可以和古人相提并论呢!) 引例2 名山许游不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 (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一) (名山只允许你游玩但不允许你画它,你若画得太相似,那样画出的山一定怪异。只有在你懵懂间无法分辨它的神奇变化,所绘之山不似之似,它才会对你俯伏下拜。) 引例3 天地浑溶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 (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一) (天地浑然融合一体,再区分为风雨四季。有明有暗,有高有低,有远有近,只有做到了不似之似,才是真正的相似。)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不似之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