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1.247.7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诗》 的原始碼
←
《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诗111.jpg|缩略图|[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 诗]]] '''诗''',汉语一级字,读作shī,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后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等。《说文解字》认为是“心志”。 (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 )中文名诗拼音shī注音ㄕˉ繁体詩古字𧥳结构左右结构简体部首讠繁体部首言字码1U:8BD7;GBK:CAAB;郑码:SBDS字码2仓颉码:IVGDI;四角码:34741五笔YFFY总笔画8画笔顺丶フ一丨一一丨丶字 级一级字(1288)平水韵上平<ref>[https://wenda.so.com/q/1619711056210464 _360问答] </ref> == 汉字源流 == “诗”字的战国文字、[[小篆]]、[[汉隶]]、[[楷书]]等诗,形声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尚未见于甲骨文和金文。据学者周策纵研究,“诗”字是从图A所示的基本符号发展而来的。该符号先发展到图B所示的符号,再发展到图C所示的符号(寺),有指祭祀中伴随着某种动作、音乐、歌诗和舞蹈的一种特定行为的意义。后来,当强调音乐、歌诗和字词等方面时,就造出了“𠱾”字,该字后最终演变成了“诗”字。在字形上,战国文字中的“诗”字由左边的“言”和右边的“寺”组成,小篆中的“诗”字基本承续其战国文字字形,汉隶中的“诗”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承续小篆字形=,一种简化“诗”字的小篆字形=而演变为楷书中的“诗”字。在字义上,“诗”字的本义是“文学的一种体裁(言说心志、抒发情感的押韵文字)”,古籍中特指《诗经》,引申指“作诗(言说心志、抒发情感的押韵文字)”,又引申指“奉持,承继”,又通“邿”,指“春秋时期国名”等。 == 详细释义 ==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shī 名词 言说心志、抒发情感的押韵文字。 poetry;poem 《国语·鲁语》: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 诗友、诗眼《诗经》。 The Book of Songs 《孟子·梁惠王上》:《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序、诗传作诗(言说心志、抒发情感的押韵文字)的人。 poet 叶燮《原诗·外篇上》:诗圣推杜甫。 诗圣、诗奴 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fine thing 刘禹锡《鱼复江中》:客情浩荡逢乡语,诗意留连重物华。 诗景、诗意 姓。 凌迪知《万姓统谱·支韵》:诗,见《元和姓纂》。 同“邿”,春秋时期国名,故址在今山东省济宁市东南。 《公羊传·襄公十三年》:夏,取诗。 动词 作诗(言说心志、抒发情感的押韵文字)。 poetize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能造者其必诗,敢往者无不赋。 诗功、诗境 记录,记载。 keep a record of 韩愈《刘统军碑》:又有即外碑刻文以显诗之。 奉持。 hold 《仪礼·特牲馈食礼》:诗怀之。 诗负接续,继承。inherit 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诗之为言承也。 == 古籍解释 == 说文解字 【第三上】【言部】 诗,志也。从言,寺声。书之切。 [10] 说文解字注 【卷三】【言部】 诗,志也。 注:《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按:许(许慎)不云“志之所之”,径云“志也”者,《序》析言之,许浑言之也。所以多浑言之者,欲使人因属以求别也。又《特牲礼》(《仪礼·特牲馈食礼》):“诗怀之。”注:“诗,犹承也。”谓奉纳之怀中。《内则》(《礼记·内则》):“诗负之。”注:“诗之,言承也。”按:《正义》引《含神雾》(《诗纬·含神雾》)云:“诗,持也。”假“诗”为“持”,假“持”为“承”,一部与六部合音冣(最)近也。《上林赋》:“葴持。”持音惩。 从言,寺声。书之切。 注:一部。 == 康熙字典 == 【酉集上】【言部】诗 《唐韵》:书之切,《集韵》、《韵会》、《正韵》:申之切,并始平声。《说文》:志也。《释名》:之也,志之所之也。《书·舜典》:诗言志。《传》:心之所之谓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诗言志”。《诗·国风·关雎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前汉·艺文志》:诵其言,谓之诗。《旧唐书·经籍志》:诗以纪兴衰诵欢。 又六诗。《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疏:按诗上下惟有风雅颂是诗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赋兴,故总谓之六诗。郑康成《六艺论》:“诗,弦歌讽谕之声也。”朱子曰:“风雅颂,声乐部分之名。赋比兴,则所以制作风雅颂之体也。” 又乐章也。《荀子·劝学篇》:诗者,中声之所止也。注:诗谓乐章,所以节声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又《类篇》:承也,持也。《礼·内则》:国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齐,朝服寝门外,诗负之。注:诗之言承也。疏:《诗·含神雾》云:“诗者,持也。”以手维持,则承奉之义,谓以手承下而抱负之。 又姓。《后汉·南蛮传》:诗索,交阯朱人。 又《字汇补》:读作诛。《荀子·王制篇》:修宪令,审诗商。注:诗商,当为“诛赏”,《乐论篇》作“审诛赏”。 《说文解字》“诗” 《说文解字》“诗” 《说文解字注》“诗” 《说文解字注》“诗” 《康熙字典》“诗” 《康熙字典》“诗” 四库全书本《说文解字》 书影《说文解字注》 书影同文书局本 《康熙字典》书影 == 字形书法 == === 字形对比 === “诗”字的字形对比 “诗”字的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 书写演示 === “诗”字的书写演示 “诗”字的书写演示 (参考资料:) === 各体书法 === 篆书 隶书 楷书 篆书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行书 草书 == 音韵汇集 == 字头 小韵 韵目 韵部 韵母 反切 声调 声母 声符 上古音系 诗 诗 之 寺 广韵 诗 诗 之 之 书之 平声 书 中原音韵 诗 施 支思 支思开 阴平 审 洪武正韵 诗 施 二支 支 申之 平声 分韵撮要 诗 诗 第三几纪记 几 阴平 审 == 常用词组 == 诗碑 诗词 诗才 诗歌 诗格 诗行 诗集 诗节 诗经 诗境 诗剧 诗礼 诗律 诗篇 诗琴 诗趣 诗人 诗圣 诗史 诗书 诗坛 诗仙 诗兴 诗眼 诗意 诗余 诗韵 诗章 诗传 诗作 古诗 律诗 情诗 唐诗 挽诗 写诗 吟诗 杂诗 组诗 藏头诗 回文诗 近体诗 游仙诗 现代诗 自由诗 画中有诗 七步成诗 梧叶题诗 子曰诗云 诗朋酒侣 诗朋酒友 诗肠鼓吹 诗酒风流 诗礼之家 诗情画意 诗书礼乐 诗意盎然 诗以言志 诗云子曰 诗中有画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57943209627757045.html _百度知道] </ref> [[Category:360 中国文化史]]
返回「
《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