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178.22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尚书》是一部什么书?《尚书》介绍 的原始碼
←
《尚书》是一部什么书?《尚书》介绍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尚书》是一部什么书?《尚书》介绍''',中国文化故事。<ref>[https://www.gs5000.cn/gs/wenhuagushi/changshi/27541.html 《尚书》是一部什么书?《尚书》介绍] 中国历史故事网</ref> [[File:尚书123.jpg|缩略图|right |[https://www.gs5000.cn/uploads/allimg/200616/1_200616205406_1.jpg 原图链接]《尚书》]] == 故事内容 == 《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文件汇编,也是我国最古的一部历史文献。我国在很古的时候就有了专门记载历史的史官,他们把君王的言行和当时所发生的事件,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即《汉书·艺文志》所谓的“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从内容上看,《尚书》不但记言,也有史实。 在古代,“尚”与“上”是同义通用字,因此,“尚书”亦可称为“上书”。但是,对于“尚”或“上”在这里的意思,人们的解释却有不少差异,有人说“尚书”就是“上古之书”,以“上”为“上古”;有人说“尚书”是“人们尊崇的书”,以“上”是“尊崇”的意思;还有人说“尚书”是“君上的书”,以“上”为“君上”之义。现在,一般认为该书是因为所记为上古之事而称为《尚书》。、 据传说,《尚书》最初简册很多,经[[孔子]]整理后,选出百篇,纂集成“训典”“故志”和“语”,而以语为主。因为该书经过孔子整理,孔子后来曾经以此书为教育学生的教本,再加上该书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所以后人十分重视该书,儒家把它列为经书,而称其为《书经》。 《尚书》一书按照朝代顺序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大部分,分别记载各个时代的历史。《虞书》记载我国上古唐、虞时代的历史传说,包括唐尧禅位给虞舜、虞舜的政治活动、虞舜和他的大臣禹、皋陶等人有关政治的谈话等情节。《夏书》是记载夏朝初期的事情,其中有启征讨有扈氏的誓师辞,《禹贡》篇则记载了大禹治水以后全国的地理面貌。《商书》是记载商朝历史的,其中有商汤伐桀、盘庚迁殷时告谕臣民的讲话。《周书》记载了周朝的历史,其中几篇介绍了周灭商以及周人如何巩固其对殷人的统治等情况,如武王伐纣、周公摄政、周公和成王东征等等,这一部分是我们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的原始资料。 《尚书》各篇的文体不尽相同,它可以分为六类,即“典”“谟”“训”“诰”“誓”“命”。“典”指人们所尊敬的书册,《尚书》中的“典”即“典范”“经典”之义。如《尧典》记载尧、舜的事迹和言论,古代史官以为应当受到人们的尊重,把它奉为经典,所以称之为“典”。“谟”字读音和释义都与“谋”字相通,“谟”就是“谋议”的意思。如《皋陶谟》记载舜、禹、皋陶等人议论政治的谈话,互相谋议,所以称之为“谟”。“训”有“教训”之义,例如《伊训》,据说是记大臣伊尹教训商王太甲的话,所以称为“训”。“诰”的意思就是“告谕”,无论从口头上或书面上告谕别人,都叫做“诰”。“誓”一般是指出兵征伐或交战前所宣布的誓师词。“命”则是“命令”的意思。 《尚书》是一部不好读懂的古书,它所用的字、词汇、语义以及语法结构都属于殷周时代的上古汉语。由于该书历史悠久,它才影响深远,并经历了许多复杂曲折的过程,这就是它的真伪问题以及对它的内容文字考证注释的歧义。 秦朝末年,[[秦始皇]]焚书,实行“挟书之律”,不准民间收藏《诗》《书》。后来,[[项羽]]火烧[[阿房宫]],又毁掉了国家藏书。因此,西汉初年,学习古文,只能靠老先生记忆、背诵,进行口头传授,人们把它用汉代通行的文字记录整理下来,这便是今文,后来称其为今文经书;汉文帝时,废除“挟书之律”,并号召献书,这样,就陆续发现了一些用战国时期的文字写成的书籍,人们就称为古文,或通称为古文经书。当时很多书都有今、古文之分,同一种书,由于今文、古文的书写和内容不同,就发生了经今古文之争。在这种争论中,《尚书》是争论比较激烈的一种。 《尚书》的今古文之争主要是真伪之辨,涉及到篇数的多少和注释的辨别。西汉时期流行的《今文尚书》,是济南人伏生所传,该《尚书》本来收藏在墙壁中,后又从墙壁中拿出,因而有所损毁,只得28篇,用以教授门徒。汉武帝时民间又献《太誓》,共29篇(有的分《盘庚》为3篇,成31篇)。《今文尚书》不仅用汉代的隶书写成,而且后来也加入了今文经学家的观点,人们评论说它是把经文与谶纬神学结合起来,使经文神学化。 西汉的《古文尚书》得于孔子旧宅的墙壁之中,是用六国时的古文写成,后由孔安国进行了校读整理。除了《今文尚书》的29篇外,《古文尚书》还多得了16篇。孔安国虽然也将它献给朝廷,但一直没能列于学官。经过后世的政治变乱,《古文尚书》居然又亡佚了。 过了300多年,到了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又献出了孔安国所传的《古文尚书》,而且比伏生所传多25篇,又从伏生所传各篇中分出4篇,并作了序,共59篇。此书流传很久,唐朝的孔颖达还为其作了疏。但是,宋代以来,开始有人怀疑此书,清代,阎若璩积几十年的功力,着《古文尚书疏证》,引经据典,列举128条证据,以定《古文尚书》为伪书。以后,崔述又着《古文尚书辨伪》,继续进行了论述。于是,梅赜本的《尚书古文》作为伪书,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刘淑强) == 视频 == <center> ===44尚书-《尚书》的故事-讲解=== {{#iDisplay:u0539xqm6t7|640|360|qq}}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返回「
《尚书》是一部什么书?《尚书》介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