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217.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为自己减刑》 的原始碼
←
《为自己减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为自己减刑.jpg|thumb|350px|right|[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1309/17/c8/25804805_1379419726732_m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2545918.html 图片来自太平洋摄影博客网]]] '''《为自己减刑》'''是余秋雨写的一篇散文,出自于余秋雨的散文集《霜冷长河》。 == 原文 ==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上好机会。” 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六十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 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时度日如年,而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外语就是我这位朋友的棋谱,轻松愉快地几乎把他的牢狱之灾全然赦免。 真正进监狱的人毕竟不多,但我却由此想到,很多人正恰与我的这位朋友相反,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自我减刑、自我赦免。 我见到过一位年轻的公共汽车售票员,一眼就可以看出他非常不喜欢这个职业,懒洋洋地招呼,受理不理地售票,时不时抬手看着手表,然后满目无聊地看着窗外。我想,这辆公共汽车就是他的监狱,他却不知刑期多久。其实他何不转身把售票当作棋谱和外语呢,满心欢喜地把自己释放出来。 对有的人来说,一个仇人也是一座监狱,那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层层铁窗,天天为之而郁闷忿恨、担惊受怕。有人干脆扩而大之,把自己的嫉妒对象也当作了监狱,人家的每项成果都成了自己无法忍受的刑罚,白天黑夜独自煎熬。 听说过去英国人在印度农村抓窃贼时方法十分简单,抓到一个窃贼便在地上画一个圈让他呆在里边,抓够了数字便把他们一个个从圆圈里拉出来排队押走。这真对得上“画地为牢”这个中国成语了,而我确实相信,世界上最恐怖的监狱并没有铁窗和围墙。 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眼带着一座座监狱在奔走。老友长谈,苦叹一声,依稀有银铛之音在叹息声中盘旋。 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恢复自由? == 赏析 == 很久以来,一直被一种郁闷的情绪笼罩着,始终不能释怀。也想尽总总办法,喝酒,唱歌,跳舞,逛街,疯狂购物,旅游,但都只是获得暂时的,片刻的宁静和愉悦,犹如朱自清游“荷塘月色”笔下抒发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自己把心灵禁锢成一种牢狱,无法解脱。 “世界上最恐怖的监狱并没有铁窗和围墙。”“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自我减刑,自我赦免。”社会上这类人比比皆是。有的是看别人赚钱眼红,心生嫉妒,因而不爽;有的是看人家升官晋级,心里不服,导致不高兴;还有的是对什么都不满,似乎世界都对不起他,牢骚满腹,怨声载道,这样怎么会快乐起来?产生这样消极心里的原因,一切根源就是心胸狭隘,不大度,不达观。 周瑜这个英姿勃发火烧赤壁,谈笑间就能使百万曹军灰飞烟灭的三国大英雄,竟被诸葛孔明活活气死。历史留给后人的,是一串串深思…… 千百年过去了,心胸狭窄因气致死的人时有发生。应该怎样避免此类事情的呢?看不惯就视而不见,不爱听的充耳不闻,想不通就不钻牛角尖,"气人有笑人无",是慢性自杀。 “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眼带着一座监狱在奔走。”人生快乐与否,是否幸福都源于你的心态。如果能够积极,乐观的,一分为二地看待世间万事万物,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会看到许多美好的东西。那么每天的阳光也都将是新的。 让我们记住余秋雨的话,“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恢复自由?”只有自己心里充满阳光,才能发现世间的美好。不要带着枷锁生活,释放自己,为心灵减刑!<ref>[https://www.vrrw.net/hstj/11772.html 余秋雨《为自己减刑》原文及解析]</ref> == 《信客》作者余秋雨简介 ==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辞职后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198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艺术创造工程》(197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文化苦旅》]](1992年,知识出版社出版)、《文明的碎片》(1994年5月第1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秋雨散文》]](199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山居笔记》]](1998年,文汇出版社出版)。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获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山居笔记》获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此篇[[《信客》]]选自[[《文化苦旅》]]。<ref>[https://wenda.so.com/q/1361652655062461 《信客》作者余秋雨简介]</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为自己减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