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岐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岐鎮古名黃崎,又稱鳳岐。位於福州市連江縣東北黃岐半島中段南部,與馬祖列島一水相連。鎮駐地黃岐,海拔10米,距縣城58公里。

沿革

唐代屬永福鄉崇德里,宋為崇德下里(後為崇德一里)。元代後改稱二十六都直到清末。民國初屬第八區。民國24年(1935年)編查保甲設黃岐、長沙2個聯保,屬第三區署。民國29年首設黃岐鎮。民國33年後苔北琇鄉併入改稱黃苔鎮。 新中國成立初屬第六區。1950年6月劃為第八區,暫由七區(筱埕)代管。1952年4月正式設區,改為 第九區。1955年底改稱黃岐區。1958年撤區設鄉,同年9月成立 人民公社。1979年4月析為安凱、苔菉、黃岐3個公社。1984年6月撤社建鄉,同年11月改為鎮建制。1995年全鎮陸地總面積13.5平方公里,設4個 居民委員會,7個 村民委員會,118個村(居)小組,計5206戶,25090人,其中畲族近300人,分布13個自然村。[1]

轄地

長沙赤澳大谷後侖赤才大建古石7個行政村。


經濟

該鎮為沿海丘陵地區,2836畝耕地多為山園。半島南北兩面島礁棋布,港灣眾多,海域廣闊,海產豐富,尤以大黃魚名聞遐邇。居民世代以海為田。黃岐灣是省內著名漁港。但歷史上這裡常受倭寇和海盜劫掠,明代海禁,清初遷界,漁區經濟受到嚴重破壞。抗日戰爭時期,兩度淪陷,各村遍遭日軍轟炸殺掠,人民流離失所。新中國成立後, 海洋捕撈恢復很快,1957年海帶南移成功,海水養殖業迅速發展。但因地處海防前線,經濟發展受到很大制約。1979年,隨着改革開放深入和兩岸關係逐漸緩和,國家加強對海島建設支援,使水、電、路、通訊、碼頭、港口等 基礎設施日漸改善, 發展速度加快。1995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4.16億元,擁有27對遠洋捕撈鋼質漁輪,扇貝、鮑魚等海珍品養殖迅速發展,水產品總產量3.51萬噸,居全縣第三位。以水產加工、船舶修造、海上運輸等行業為骨幹的 鄉鎮企業發展到600餘家,年產值2.41億元。出口商品交貨總值305萬元,鎮 財政收入197萬元,漁民人均純收入2630元。對台小額貿易發展很快,1995年達4700萬元。居住馬祖列島軍民的蔬菜、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大部分由黃岐對台貿易點轉運供應。成為省內對台貿易的重要基地及和平統一祖國的一個窗口。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9.81億元,比增11.8%,其中工業產值3.98億元,農業產值5.83億元,財政收入 41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11元。

相關視頻

連江縣黃岐鎮開漁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