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子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子升(1614年-1692年),字喬生,號中洲。南海沙貝村(今廣州白雲區金沙街沙貝社區)人。

陳子壯之弟,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出生,「善鼓琴,能吳歈,九宮十三調,曲盡其妙」[1],嶺南琴曲《水東遊》即其作品。永曆時以諸生授兵科給事中,在廣東九江起兵抗清。事敗後,陳子壯被佟養甲命人鋸開身軀,陳子升攜母匿藏深山。入清不仕,晚年貧困,出家於廬山。著有《中洲草堂詩》23卷、《硯集》1卷等。

人物生平

(1614—1692年),字喬生,號中洲,廣東南海沙貝村(今屬廣州市白雲區石井鎮沙貝村)人。子壯弟,諸生。年幼時子壯教以為詩,應聲而就,少有才子之譽。崇禎末年,與薛始亨等人結社於廣州仙湖。隆武元年(1645)赴閩追隨唐王,拜為中書舍人。閩陷,赴肇慶,桂王拜為吏科給事中、兵部右給事中。雖世貴,刻苦力學,讀書一覽輒成誦。少年時即與黎遂球、陳邦彥、歐必元等文章往來,詩文受時人稱頌。成年後與兄子壯、黎遂球、區懷瑞、區懷年、黎邦瑊、黃聖年、徐棻、歐必元、歐主遇、黃季恆、僧通岸等十二人同復南園詩社。晚入廬山,受僧函昰戒。後清兵陷粵,桂王西行,子升追隨不及,鄉居終老。子升喜韻律,善鼓琴,工詩,早年詩力學漢魏三唐,尚有摹擬的痕跡,中年以後,經歷國變,為詩多「麥秀黍離」悲慨之音。繪畫法自倪董。能書法、篆刻。着有《中洲草堂遺集》。兄子壯,明末殉難,子升因同產竄避,艱險備至,子升脫身浪遊,度嶺浮江,詩風清虛超脫,洗盡鉛華,波瀾獨老,胸中壯氣,依然不減當年。事跡載《清史列傳》傳於世。

後世評價

詩卷》上,陳子升的題詩位居第一,賦贈時雖年僅20歲,卻已具詩文盛名。史籍謂其「為人美須髯,有晉人風致」。子升所書溫潤端麗,取法趙孟頫和蘇軾,點捺凝健,獨具左出右飄筆勢風格,秀逸天成,結體雋永,氣息儒雅,超然脫俗,具文人書卷氣度。

張喬在《詩卷》中的書跡是其罕見存世手跡,賦辭濃情淺語,詞語間滿溢少女柔情,衍詞擷句優美生動。字體清秀雅逸,柔美婉約,又見法度,明顯有子升書法的影子。

談到子升與張喬二人的字體風格,正如一些前輩學者所言,確實頗相似,為此,史上不斷有學者擬予考證。綜合而言,大體得出二種結論:一為「真跡」說,如近代鑑藏家葉恭綽在卷尾跋評曰:「獨二喬之詩字,必為孤本,則無可疑者」,確認《詩卷》為張喬真跡。二為「代筆」說,如近代廣東學者冼玉清、汪宗衍當年專為此問題曾做過書信探討,均認為喬書是子升代筆。這雖列出了一定依據,然而,筆者經細作考究。[2]

詩作

《人日》

舊官閒叟及愚民,此日從人喚甚人。

刻就玉章行別號,洗青桐樹倚吟身。

妻兒過計多因谷,鬚髮推尊略似銀。

獨往獨留還復值,空園一片鳥聲春。

柳波曲

燈垂錦檻波,煙鎖池塘柳。

妄夢五湖湄,郎家大堤口。

注釋

  1. 徐珂:《清稗類鈔》
  2. 美術史上的才子才女:張喬與陳子升,九藏學院書畫新聞,2015-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