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陳人傑(1218-1243),一作陳經國,字剛父,號龜峰,長樂(今福建福州)南宋詞人,同時也是宋代詞壇上最短命的詞人,享年僅26歲。

目錄

人物生平

陳人傑是南宋末的愛國詞人。嘉熙元年,元兵壓境,沔州(今陝西略陽縣)諸鎮將帥棄官逃遁。他的〔沁園春〕《丁酉歲感事》一詞,及時地反映了這一重大時事,抨擊致使神州沉淪的南宋統治者。另一首〔沁園春〕詞,則直斥"諸君傅粉塗脂,問南北戰爭都不知",對南宋君臣文恬武嬉、醉生夢死的苟安現象表示強烈的憤慨。其他象《次韻林南金賦愁》、《南金又賦無愁》、《問杜鵑》諸詞,構思新穎,語意精警,反映了積極的人生態度。

陳人傑詞筆力雄健,詞風酷似辛棄疾。詞中常抒發胸中勃鬱,在激昂慷慨之中,透露出悲涼的氣氛。他還以詞論詩,提出"詩不窮人,人道得詩,勝如得官","惟詩也,是乾坤清氣"的主張,把詩歌創作當成高於利祿的崇高事業,發揮了北宋歐陽修"窮而後工"的詩論。

現存《龜峰詞》1卷,31首,全部是〔沁園春〕詞調。有《四印齋所刻詞》本。《龜峰詞》用史着力以古喻今,既藉以歌詠時事,憂嗟國家不幸;同時又用以抒寫現實人生,感慨命運遭際。通過對史書典故的大量運用,《龜峰詞》具有了豐富而又深刻的審美內涵。

陳廷焯《雲韶集評》謂"《龜峰詞》悲而壯"。"傷古吊今,議論縱橫,大聲疾呼,聲滿天地。預料'說和說戰都難,算未必江沱堪宴安'。有志不成,千古同慨。挑燈看劍,令讀者起舞。"

作品一覽

●沁園春

詩不窮人,人道得詩,勝如得官。有山川草木,縱橫紙上;蟲魚鳥獸,飛動毫端。

水到渠成,風來帆速,廿四中書考不難。惟詩也,是乾坤清氣,造物須慳。

金張許史渾閒,未必有功名久後看。算南朝將相,到今幾姓;西湖名勝,只說孤山。象笏堆床,蟬冠滿座,無此新詩傳世間。杜陵老,向年時也自,井凍衣寒。

我國古典詩歌寫"憂愁"的作品尤其多,詩仿佛是詩人走投無路的象徵。鍾嶸在《詩品序》中自"至於楚臣去境,漢妾辭宮"以下,列舉了六種人們的痛苦遭遇,這些遭遇給人帶來的痛苦,都要憑藉"陳詩""以展其義"、"長歌""以騁其情"。這樣才能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鍾氏把文學創作與作者的不幸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於是使得一些平庸俗氣的士人認為文學著作為不祥之物,並且它會導致災難,即所謂"不有人咎,必有天殃"。因此北宋歐陽修曾駁斥了詩能使人窮的說法。作者受到了歐陽修的啟發,結合自己的感觸,作者寫了該詞,充分讚美了詩人的價值,表現出一代文人的廣闊胸襟和非凡的自信。

"詩不窮人,人道得詩,勝如得官。"作者起句指出詩並不使人"窮",有人說得到優美的詩句勝於得到好官呢!這裡是化用唐鄭谷《靜吟》"相門相客應相笑,得句勝於得好官"句,作者對鄭谷語是充分肯定的。詞的開篇就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把作詩和作官對立起來,以詩人得詩勝於得好官來充分肯定詩人的價值,反映了古代文人投身詩文創作的執着追求和對此的真切熱愛的語言。"有山川草木,縱橫紙上;蟲魚鳥獸,飛動毫端。"此四句化用上述歐陽修之語,言詩人胸中蘊藏着廣闊的世界,筆端能驅使山川草木、蟲魚鳥獸,萬事萬物都將進入詩篇。這裡的"縱橫"和"飛動"兩個詞語非常生動傳神,把鬱鬱蒼蒼的山川草木和生機勃勃的蟲魚鳥獸表現得十分淋漓盡致,勾勒出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世界。"水到渠成,風來帆速,廿四中書考不難。""考",吏部每年對官員考核,任滿一周年為一考。中書即中書令,是唐代中書省是最高長官,為宰相。唐中葉時郭子儀,累官至太尉、中書令,封汾陽王,號"尚父",權傾天下,其中為中書令之時間最長,得二十四考。這些不僅為世俗的目光所仰慕,即使在正統史家看來也是難能可貴,可是作者用"水到渠成,風來帆速"兩個淺而生動的比喻,說明們的累至高官,其實並不難,只不過是時會所致而已。名垂千古的忠臣良將不過如此,其他平庸之輩便更不在話下了。人們所說的,作者如此用筆,目的還在於反襯詩人之難得,並進一步把為官和作詩來進行比較。作官,什麼才難呢?作者答道:"惟詩也,是乾坤清氣,造物須慳。""清氣"指俊爽超脫豪邁之氣,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指出:"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他認為文章根據作者氣質不同,分清濁二體。這裡作者把秉沉濁之氣者排出詩人行列,認為詩是天地間清氣的集中表現,因此,造物者是不願輕意給予的。言外之意是詩才難得,只有超脫了世間的庸俗氣息才能得到天地間清氣,寫出清澈的詩篇。作者將寫詩與天地間的傳揚之氣緊密相連,實則指出詩人乃得天地之最精而生,可謂將詩人價值推崇到極致。

過片又從世間權貴不足貴說起。"金張許史渾閒,未必有功名久後看。"金日磾、張湯的後代,世為貴顯,與外戚許氏、史氏交好,是西漢宣帝時的四大家族,他們或是高官,或是貴戚,都曾權傾一時,為人們所羨慕,作者則認為極為平常,他用"渾閒"二字,將這些當時大人物一筆抹殺。的確,在當時炙手可熱的人物未必有什麼對社會、對人類有益的"功名",他們隨着時光一起消逝是完全合理的。"算南朝將相,到今幾姓;西湖名勝,只說孤山。"這一韻把歷史上的權貴和歷史上的詩人作了生動的比較。"南朝"指宋齊梁陳,都建都於建康,偏安江左,所以故稱南朝。當時將相多為腐敗衰朽的高門士族,王、謝、庾、顧幾大姓之間輪流執掌國政。他們當時都曾不可一世,可是到今天有人們對豪門貴胄記憶頗少,這裡(包括上韻的"金張許史")說的雖是古代的權貴,實際上指南宋王朝的權貴奸佞如史彌遠、賈似道一類的人,他們或是已死,或正在氣焰囂張,世人為之側目,作者認為他們遲早要被人們所唾棄。與此相反,那位宋初隱居於西湖孤山、妻梅子鶴的詩人林逋,雖然他也沒有什麼"功名",但因為他不趨慕富貴,寫下許多清麗的詩篇,因此被人們永遠記憶,他的居住之地也成為西湖名勝,給湖山也增加無窮的魅力詞人讚美創造精神財富的詩人,極力貶低富貴榮華,功名利祿,抒發詞人蔑視權貴的激憤之情。到此作者意猶未盡。"象笏堆床,蟬冠滿座,無此新詩傳世間"。"笏"為古代官員上進所執之手板,唐玄宗時崔承慶一家,滿門高官,每歲家宴之時,其子婿畢至,"組佩輝映,以一榻置笏,重疊其上"。後多用以形容官僚子弟為高官者眾多,清代有傳奇名《滿床笏》。"蟬冠",漢代皇帝侍從官員所着之冠以貂尾蟬文裝飾,後來成為顯貴之代稱。此二句言貴族之家盡可安排自己的子弟占據高官要職,傳給他們財富權勢,但卻不可能給他們以濟世的才華。他們不會有傳世的詩句流傳在人間,他們無法創造精神財富。寫到這裡,作者充滿詩人的自豪感,因之,他舉出了最能引起詩人驕傲的杜甫,"杜陵老,向年時也自,井凍衣寒。"這位詩國的聖人,精神財富創造者的巨人,他為人們留下無比豐厚的精神財富,他終生關注國家和人民的疾苦。可是他自己卻常為饑寒所困,一子一女凍餓而死,自己最後也死於貧病交加。作者所舉出的詩句是杜甫被安史叛軍困於長安之時,至德元載(756年)之所作,他無衣無食,寫下了這篇著名的《空囊》。其中有句:"不爨井晨凍,無衣床夜寒。"與杜甫同時的有多少橫行一時的"五陵年少"、公侯卿相,乃至風流天子,但他們不都如過眼煙云為人們所遺忘了嗎?可是這位當時只"留得一錢看"的詩人卻能以他美妙的詩篇,在宋代就受到普遍的尊敬(宋有人將杜甫比喻為集大成的孔子),成為眾多詩人的欣慕的凱模,作者用這位詩國的權威壓倒了世間(封建社會)以富貴勢力為支撐的權威,使全詞達到高潮。詞至此戛然而止。這三句不僅和詞的起韻相照應,也表明作者最尊崇的詩人是愛國憂民的詩人。

這首《沁園春》表達自己對詩歌作用的見解,論述詩人的地位,同時又抒發了自己在饑寒窮困中堅持創作的執著之情,詞人貶斥權貴反襯出作者的堅定,全詞充滿了為詩歌創作的獻身精神,表現出"貧賤不能移"的豪情。詞的基調高昂,激越氣勢磅礴,筆意跌宕。作者把詩人和權貴反覆對比,層層深入,權貴越來越遭貶仰,"二十四考中書"的郭子儀真正是國家的功臣,平安史之亂,拒吐蕃入侵,勳勞卓著,而"金張許史"則半是功臣,半是外戚,但這些功臣也只是忠誠於漢室,和安邦定亂關係不大,這比郭子儀就差了許多,而南朝將相則多腐朽不堪,能定國安邦者少而又少,列"家笏"、"蟬冠"指那些借祖先蔭庇而騰達的紈絝子弟,這些人更不足掛齒;用於對比的詩人,則從一般的詩人到隱逸山林的林逋,再到杜甫,逐級提高,更為鮮明地突出了主題,安排可謂匠心獨運。與表現內容相適應,作者用詞頗為恰當精準,對郭子儀這樣的功臣,只言達到也"不難",只要客觀條件具備。對"金張"等人則用"渾閒",表現了作者對他們的輕視。對"南朝將相"則用了一個"算"字,有"何足算也"之意。對貴族子弟則一筆否定。

由此看來,此詞的修辭雖然樸素、通俗易懂,但卻富於表現力。

●沁園春

陳人傑

予弱冠之年,隨牒江東漕闈,嘗與友人暇日命酒層樓。不惟鍾阜、石城之勝班班在目,而平淮如席,亦橫陳樽俎間。既而北歷淮山,自齊安溯江泛湖,薄游巴陵,又得登岳陽樓,以盡荊州之偉觀。孫、劉虎視遺蹟依然;山川草木,差強人意。洎回京師,日詣豐樂樓以觀西湖。因誦友為"東南嫵媚,雌了男兒"之句,嘆息者久之。酒酣,大書東壁,以寫胸中之勃鬱。時嘉熙庚子秋季下浣也。

記上層樓,與岳陽樓,釃酒賦詩。望長山遠水,荊州形勝;夕陽枯木,六代興衰。扶起仲謀,喚回玄德,笑殺景升豚犬兒。歸來也,對西湖嘆息,是夢耶非?

諸君傅粉塗脂,問南北戰爭都不知。恨孤山霜重,梅凋老葉;平堤雨急,柳泣殘絲。玉壘騰煙,珠淮飛浪,萬里腥風送鼓鼙。原夫輩,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錐!

詞作鑑賞

這首詞題於南宋京城臨安豐樂樓東壁之上,寫於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九月下旬。當時南宋政權日益衰敗,如風中殘蝕,而蒙古正當勃興,虎視眈眈。作者生逢此時,難免心中憤郁不平,這首詞的主旨正是抒發這種心情而作的。詞前小序詳述了他自二十歲到江東槽參加"牒試"時起至作此詞止,先後遊歷江淮一帶山川名勝和歷史古蹟的經過。序文氣魄宏大,酣暢恣意,很有特色。

此詞上片寫遊覽的經過,下片緊接着抒發自己的感情。

一開頭:"記上層樓,與岳陽樓,釃酒賦詩"。層樓,指在建康所登之樓;釃酒,斟酒。此總敘詞人遊歷江、淮和荊湖期間的豪情壯舉。接下去便從兩方面表述。一是"望長山遠水,荊州形勝",一是見"夕陽枯木,六代興衰",即"命酒層樓"時睹鍾阜,石城及平淮間的六朝故跡而觸發的對歷史興亡的感慨。

當然,詞人的這種興亡之感自始至終貫穿於全詩,即使是當他回到京師,也因為讀友人"東南嫵媚,雌了男兒"的詞句而嘆息不已。前一處望"荊州形勝",展現了空間的無限遼闊,後一處見"六代興衰",追溯了悠久的歷史。時空移易,給讀者以無窮、無垠之感,因此意趣盎然。

"扶起仲謀,喚回玄德,笑殺景升豚犬兒。"景升為劉表的字,豚犬兒指他的兒子劉琮。這是作者由於親歷六朝故物而憶及三國英雄孫權(仲謀)、劉備(玄德)等人;而引起的一種"尚友古人"之感慨。《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裴松之注引《吳歷》說:曹操見孫權"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顯而易見詞人選用這個典故是富有深意的。曹操稱讚反抗他的孫權而鄙視向他投降的劉琮,以此來喻指當時宋和蒙古當時的局勢,詞人意在譏刺南宋朝廷軟弱無能。

"歸來也,對西湖嘆息,是夢耶非?"前段由物及人,撫今逸古,這段又由人及物(西湖),由"尚友古人"到返回現實,並為過片抒發感慨做了鋪奠。承上啟下,真正做到了"最是過片不要斷了曲意"。面對着烽火遍地、哀鴻遍野的危殆局勢,南宋統治者仍然醉生夢死。西湖內外,依然是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陳人傑戳破眼前"是夢耶"還是"非夢耶"的疑惑,拍案而起,憤怒地斥責當朝者。

下片:"諸君傅粉塗脂,問南北戰爭都不知。"南宋君臣文恬武嬉、紙醉金迷、百事不問的顢頇無知的形象,躍然於紙端。

緊接着,詞人借景抒情,把無限憤慨和無窮愁悶都凝潔在景物的畫面中:"恨孤山霜重,梅凋老葉;平堤雨急,柳泣殘絲。玉壘騰煙,珠淮飛浪,萬里腥風送鼓鼙。"在這裡,孤山上的濃霜,蘇堤、白堤一帶的急雨、凋零的梅葉,低泣的柳絲,都成了詞人情感外射的產物,寄託了詞人對世事的深切憂慮,南宋王朝的國運不正象這凋零的梅葉和低泣的柳絲一樣風雨飄搖嗎?玉壘山、淮水,當時都遭到蒙古軍的進攻,硝煙密布戰事不休。萬里前線,一派腥風;鼓鼙之聲,不絕於耳。詞人作為一介書生,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心中的憤激之情溢於言表。

"原夫輩,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錐?"原夫輩,泛指舞文弄墨的知識分子;毛錐,即毛筆。詞人把自己歸入"原夫輩",含有某種自嘲意味;惟有棄文興武,方可救國於萬一,時局已如此險惡,舞文弄墨於國何用?抒發了一種切望為祖國而戰的豪情。與陳人傑同屬福建長樂人的陳容,在他的《龜峰詞跋》中把陳人傑比做李賀,這一點是很有洞察力的,陳人傑和李賀一樣都想為祖國效死沙場。

這首詞雖少修飾和雕琢,但是環境氣氛和作者的激情都能鮮明地顯現出來,語言遒勁有力而又揮灑自如,即使與宋末劉克莊、劉辰翁等辛派詞人相比也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