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阜陽內地會是各教派中在阜陽發展最大的教會。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由英籍弗爾德牧師傳入太和縣,在東大街建雙層樓教堂1座,占地3000平方米。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由澳籍牧師密爾修奉上海差會派遣來阜陽傳教,賃施鳳亭民房4間,一面開診所,一面傳教。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有英籍優路斯、文光斗和荷籍賈合理3牧師來阜買宅建教堂。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山東籍傳教士王會英到潁上縣傳教。民國6年(1917年)潁上人姚華軒等人傳教,1923年在旗杆巷北首建教堂一座14間,後在張泊渡、新集設分堂,信徒最多時達300餘人,原屬上海差會,1918年後屬蚌埠差會。1920年後,河南省沈丘縣英籍牧師童約翰傳入鮦城鎮(今屬臨泉縣),阜陽縣栗頭店內地會信徒劉得道等人傳入今臨泉縣東楊橋鎮。

1929年臨泉於宏圖、於洪籌、太和劉逢林、劉恆德、李萬倉傳入界溝集(今界首縣),1937年建教堂3間。1937年於宏圖在新村(今屬阜南縣)街上設堂傳教。

1937年在阜陽成立內地會阜(陽)太(和)區聯合會,下設9個教區31個分堂,信徒約2000餘人。第一、二教區在阜陽,第三教區主要在潁上;第四教區在霍邱;第五教區主要在阜陽縣;第六教區主要在臨泉;第七教區主要在鳳台;第八教區主要在阜南;第九教區主要在太和。1940年在利辛縣王人集(原屬阜陽)設分堂。區會所在地分設在阜陽、高莊、三河尖、臨水集、插花、臨泉、闞疃、阜陽、太和。

目錄

基督教會

基督教會一詞亦可以解釋為特定的基督教的宗派。例如基督會、獨立基督教教會和北美基督教教會。在傳統基督教教會裡,這一詞則被借代為指會眾(這是在希臘文中的原來意思,希臘文為ησιαεκκλ)。

若從歷史來看,教會一詞可能是源自羅馬帝國時期的大公教會[1],因為這是最古老及最確實的基督教教會──泛指所有主張繼承使徒彼得和保羅的基督教教會。事實上,整個的基督教會差不多由一開始就是不完整的。多個世紀以來,不少獨立的「基督教會」出現,反對教會原有傳統的習慣以及視其他教派為阿里烏教派[2]的宗派或異端。因此,「真正」基督教會的定義是很廣泛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