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基本內容

【藥 名】:鈎腺大戟

【拼 音】:GOUXIANDAJI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大戟科植物鈎腺大戟的塊根。

【功 效】:破積逐水、止咳逆、催吐、殺蟲解毒。

【主 治】:用於腸胃積滯、肺氣上逆之咳逆。外用治疥癤。

【性味歸經】:辛,平,有毒。入胃、大腸、肺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6克。外用:適量。

【別 名】:川布[(藏語)《西藏常用中草藥》]、燈籠兒草(《青藏高原藥物圖鑑》)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陝西、青海、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廣西、四川。

【拉丁名】:Euphorbia sieboldiana Merr et Decme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中文學名:鈎腺大戟

二名法:Euphorbia sieboldiana

:被子植物門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亞 目:大戟亞目

亞 科:大戟亞科

拉丁學名:Euphorbia sieboldiana Morr. et Decne

:植物界

:雙子葉植物綱

:大戟目

:大戟科

目錄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

詞條圖冊

形態特徵[1]

年生草本。 根狀莖較粗狀,基部具 不定根,長10-20 厘米,直徑4-15毫米。莖單一或自基部多分枝,每個分枝向上再分枝,高40-70厘米,直徑4-7毫米。葉互生,橢圓形、倒卵狀披針形、長橢圓形,變異較大,長2-5 (6)厘米,寬5-15毫米,先端鈍或尖或漸尖,基部漸狹或呈狹楔形,全緣;側脈羽狀;葉柄極短或無;總苞葉3-5枚,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5-2.5厘米,寬4-8毫米,先端鈍尖,基部近平截;傘幅3-5,長2-4厘米;苞葉2枚,常呈腎狀圓形,少為卵狀三角形或半圓形,變異較大,長8-14毫米,寬8-16毫米,先端圓或略呈凸尖,基部近平截或微凹或近圓形。花序單生於二歧分枝的頂端,基部無柄;總苞杯狀,高3-4毫米,直徑3-5毫米,邊緣4裂,裂片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內側具短柔毛或具極少的短柔毛,腺體4,新月形,兩端具角,角尖鈍或長刺芒狀,變化極不穩定,以黃褐色為主,少有褐色或淡黃色或黃綠色。雄花多數,伸出總苞之外;雌花1枚,子房柄伸出總苞邊緣;子房光滑無毛;花柱3,分離;柱頭2裂。蒴果三棱狀球狀,長3.5-4.0 毫米,直徑4-5毫米,光滑,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花柱宿存,且易脫落。種子近長球狀,長約2.5毫米,直徑約1.5毫米,灰褐色,具不明顯的紋飾;種阜無柄。花果期4-9月。

生長習性

生于田間、林緣、灌叢、林下、山坡、草地,生境較雜。

參考資料

  1. 鈎腺大戟,中國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