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迎客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迎客松黃山的標誌性景觀,也是安徽省的象徵之一,從人民大會堂鐵畫《迎客松》至車站碼頭,都有它的身影。迎客松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象徵。迎客松在玉屏樓左側、文殊洞之上,倚青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黃山「四絕」之一。其一側枝椏伸出,如人伸出一支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另一隻手優雅地斜插在褲兜里,雍容大度,姿態優美。是黃山的標誌性景觀。

迎客松的知名度可謂高矣。上至莊嚴的人民大會堂,下至車站碼頭,隨處都會發現它的身影,就連賓館的屏風,庭院的影壁,也有迎客松的雅姿。登堂入室的迎客松,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象徵。

迎客松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遊覽。此松是黃山松的代表,國之瑰寶。

土壤環境

松樹可以生長在各種不同的土壤上。因針葉灰分含量低,能忍耐貧瘠土壤,但以種在疏鬆肥沃土壤上的生產力高。濕潤地區的松樹大多適宜酸性土壤。而有些松樹,如白皮松和油松,則能適應含量多和pH高的土壤。松樹根系有菌根菌共生。主要為外生菌根的菌絲體形成鞘,包圍着短的側根,有利於根系對水分和養料的吸收。因而誘發菌根發育對有些松樹造林的成敗至關重要。大多數松樹不能生長在漬土上,因而不能靠近海濱生長[1]。但是有些松樹如由日本引種到中國的黑松,具有較強的抗鹽能力。

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製作的。

生長環境

黃山松的生長方式很奇特,它們都紮根在岩石縫裡,沒有泥土,枝丫都向一側伸展。不錯,漫山遍野的黃山松就是生長在這樣的一種環境。它們的根大半長在空中,像須蔓一般隨風搖曳着,為的是能夠更好的迎接雨露,擁抱陽光。這裡山峰陡峭,土少石多,無法留住很多水分。但它們卻都能長得那麼蒼翠挺拔、雋秀飄逸!那麼,是誰在滋養着這些無本之木?是雲?是霧?

還是黃山獨有的自然環境?為了生存,黃山松別無選擇。它以驚人的堅韌、剛強突破了生命的底線,創造了奇蹟。生命能夠承受的底限到底是多少?也許十分,也許百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即便是自詡為世上最高級的動物的人類,也無法具體地回答這個問題。而黃山松卻以它的雋秀飄逸告訴世人:生命的承受力是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屬於黃山的標誌性景觀。

這棵聞名中外的名鬆通過了古樹專家的「體檢」,生長狀況良好。

中國著名古樹專家叢生教授專門來到黃山風景區,對迎客松等重點名松的生長狀況進行了檢查。叢生教授在對迎客松進行全面細緻的檢查後認為,由於採取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迎客松生長旺盛,狀況良好,樹幹牢固度進一步增強,樹體生長已步入良性循環軌道,尤其是2至3年生的松針宿存率已高達40%,松針年生長量平均在2公分以上。

特級護理

黃山早就對迎客松實行了「特級護理」,管理人員說,「迎客松是稀世珍寶,照看它要像帶小孩一樣精心,哪怕是一根枝條和一根松針都不能疏忽」。在迎客松邊上一間不到6平方米的小屋裡,常年居住着專職護理員,使它成為全國唯一的配有「警衛」的樹木[2]。護理員每天的工作就是負責觀察迎客松的樹幹、樹皮和松針的變化以及病蟲害和天氣變化情況,並做好詳細的日記。一有異常情況立即匯報,並配合技術人員採取有效的措施。此外,管理員還要給迎客松澆水、培土、施肥;整個白天都站在迎客松的保護柵欄外看護,規勸遊客不要吸煙、不要接近迎客松。據了解,黃山現有古樹名木800餘株。其中,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有103株,隸屬17個科、計31種。對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54棵名松古樹,配有專人負責看護。

視頻

迎客松 相關視頻

為什麼黃山上的迎客松,能夠千年不倒?這下算是長見識了
迎客松,黃山的標誌性景觀,國家AAAAA級景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