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格尼
詹姆斯·卡格尼 1899年7月17日 美國紐約
詹姆斯·卡格尼 | |
---|---|
出生 | 1899年7月17日 |
國籍 | 美國 |
別名 | James Cagney |
職業 | 演員 |
知名於 | 第15屆奧斯卡影帝 |
知名作品 |
《地獄之門》 《別人的女人》 《百萬富翁》 |
詹姆斯·卡格尼(James Cagney,1899年7月17日—1986年3月30日),美國演員。曾為歌舞演員,
20世紀30年代起演電影。以扮演強盜、刻劃罪犯的病態心理而著名。
在《國民公敵》、《法網驚魂 》、《殲匪喋血戰》等影片中扮演不法之徒。
- 1942年在影片《勝利之歌》中飾科漢,獲第15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詹姆斯·卡格尼
外文名: James Cagney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美國紐約
出生日期: 1899年7月17日
逝世日期 :1986年3月30日
職 業 :演員
代表作品 :《地獄之門》、《別人的女人》、《百萬富翁》
主要成就: 第15屆奧斯卡影帝
人生履歷
詹姆斯·卡格尼,原名小詹姆斯·弗朗西斯·卡格尼,出生在美國紐約的一個中下階級家庭,父親是愛爾蘭籍酒吧招待,母親是挪威人。他的童年是在紐約下東區度過的。 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
- 1919年起,詹姆斯為養家,曾當過侍者和賭場夥計,後又在約克維爾演時事諷刺劇。
- 1920年,他在百老匯劇《皮特·帕特》中擔任合唱隊員,直到1925年開始在百老匯的舞台劇中擔任主角。並和瓊·布朗德爾主演《無賴漢的假日》。
- 1929年,華納兄弟公司與卡格尼簽訂合同起初500美元一周,為期三周,很快擴展到七年的合同。
- 1926年,與珍·哈露、愛德華·伍茲、瓊·布朗德爾合作出演由威廉·韋爾曼導演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黑幫電影《國民公敵》,故事講述的是在美國實行禁酒令時期,一個壞小子發展成為大匪徒的興衰。詹姆斯·卡格尼扮演殘忍的私酒販子湯姆·鮑爾斯 ,電影中最著名的場景是卡格尼的角色把一個葡萄柚砸到他的同伴明星梅·戴維斯的臉上。因其表演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一舉成為大明星。這個角色也預示了他在以後的影片中,專門趾高氣揚的好鬥之徒。
貧賤的出生使他有一種成名的強烈欲望,他對工作相當的認真,並不斷嘗試新的角色。卡格尼並非好萊塢的典型影星,其身材矮小,相貌平平,但奔放熱情的活力和強勁的雙拳,使他成為蕭條時期打鬥片和社會劇情片的理想主角。後來他成功地塑造了《仲夏夜之夢》中的伯頓,《千面人》中的朗·錢尼,以及《一,二,三》中一個精悍的美國商人等許多角色,證明了自己是個戲路很廣的演員。
- 1942年,他在傳記音樂片《勝利之歌》中的成功地飾演了喬治·科漢一角,從而獲得了第十五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
此後他還試圖導演一些電影。不過在商業上都不是很成功。在拍完《一二三》後他宣布息影,
- 1957年,曾導演了一部影片《通往地獄的捷徑》,該片根據《此槍出租》改編,但不太成功。
- 1942年,同弟弟威廉創建了卡格尼製片廠。他的妹妹瓊·卡格尼是名舞台和電視演員,曾演過幾部電影。卡格尼一生共主演了60多部影片,其他代表作品有:《地獄之門》、《別人的女人》、《百萬富翁》、《罰金》、《出租車》、《人群怒吼》、《一切歸勝者》、《難以對付》、《抓拍照片者》、《地獄市長》、《舞台奇觀》、《了不起的傢伙》、《紅髮女郎》、《太陽上的血跡》、《吻別明天》和《瘋狂的年代》等。
- 1974年,他成為獲得美國影視協會授予的終身成就獎的第一個電影明星。
- 1975年又出版了他的自傳《卡格尼自傳》。80年代初,他重返影壇,拍有《爵士年代》等幾部電影。
- 1984年獲得美國的最高榮譽「自由獎章」。
- 1986年3月30日去世。
主要作品
爵士年代 Ragtime (1981) | 一.二.三 One, Two, Three (1961) | 千面人 Man of a Thousand Faces (1957) |
鐵漢柔情 Tribute to a Bad Man (1956) | 愛我不要害我 Love Me or Leave Me (1955) | 羅伯茨先生 Mister Roberts (1955) |
光榮何價 What Price Glory (1952) | 苦酒滿杯 Come Fill the Cup (1951) | 虎穴煞星 Kiss Tomorrow Goodbye (1950) |
The West Point Story (1950) | 殲匪喋血戰 White Heat (1949) | 太陽之血 Blood on the Sun (1945) |
新聞戰爭 Johnny Come Lately (1943) | 空軍英雄 Captains of the Clouds (1942) | 勝利之歌 Yankee Doodle Dandy (1942) |
綁架新娘 Bride Came C.O.D., The (1941) | 熱帶酒吧 Torrid Zone (1940) | Oklahoma Kid, The (1939) |
一世之雄 Angels with Dirty Faces (1938) | 愁雲慘霧 Ceiling Zero (1936) | 執法鐵漢 'G' Men (1935) |
仲夏夜之夢 Midsummer Night's Dream, A (1935) | Here Comes the Navy (1934) | Footlight Parade (1933) |
坑錢 Smart Money (1931) | 國民公敵 Public Enemy, The (1931) | 地獄之門 The Doorway to Hell (1930) |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1956 第28屆 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 愛我不要害我 (提名) | ▪ 1943 第15屆 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 勝利之歌 (獲獎) |
▪ 1939 第11屆 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 一世之雄 (提名) |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 1942 第8屆 最佳男主角 勝利之歌 (獲獎) | ▪ 1938 第4屆 最佳男主角 一世之雄 (獲獎) |
參考來源
- ↑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875041/46190-rRzQn0-5--0OE15td0WMcoudm2ONMR4htD3hb7YU9GLHezDz5Fsu4VrSnLwJym17rhtKrYUS6-r42I2omIbA AFI百年百大)],美國電影協會[引用日期201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