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茶人三部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茶人三部曲》,作家王旭烽的代表作,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作品展示了杭州一個茶葉世家的興衰沉浮,着重通過忘憂茶莊三代茶人的命運悲歡的展示,對茶的精神、茶人精神的透視,演繹出中華民族所不可或缺的具有永恆價值的中國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人類文明精神,塑造了中華民族之魂。


《茶人三部曲》以綠茶之都杭州的忘憂茶莊主人杭九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運變化為主線,塑造了杭天醉、杭嘉和、趙寄客、沈綠愛等各具不同社會意義和藝術光彩的人物形象,展現了在憂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堅忍負重、盪污滌垢、流血犧牲仍掙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氣質和風神,寄寓着中華民族求生存、求發展的堅毅精神和酷愛自由、嚮往光明的理想傾向。茶的青煙、血的蒸氣、心的碰撞、愛的糾纏,在作者清麗柔婉而勁力內斂的筆下交織;世紀風雲、杭城史影、茶業興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帶,熔於一爐,顯示了作者在當前尤為難得的嚴謹明達的史識和大規模描寫社會現象的腕力。

故事發生在綠茶之都的杭州,忘憂茶莊的傳人杭九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風流儒雅,卻不好理財治業,最終死在煙花女子的煙榻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經歷的是一個更加廣闊的時代,他們以各種身份和不同方式參與了華茶的興衰起落的全過程。其間,民族,家族及其個人命運,錯綜複雜,跌宕起伏,茶莊興衰又和百年來華茶的興衰緊密相聯,小說因此勾畫出一部近、現代史上的中國茶人的命運長卷。


《茶人三部曲》從1990年開始動筆,到1999年底改定,整整用了10年的工夫。全書以江南杭姓茶葉家庭六代人的命運沉浮為主線,將中國茶文化史和中國近代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1863年太平天國撤出杭州城寫起,一直寫到1998年由全世界茶人捐資修建的杭州國際和平館揭幕為止,共130萬字,寫了60多個主要人物,堪稱是中國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長篇小說。小說出版後,得到了相當的好評,其中《南方有嘉木》已重印四次。

小說以1966年6月至1976年清明期間的「文革」為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杭家的第四、第五代傳人在這個特殊的歷史年代登上人生舞台。世界很大又很小,杭、吳兩個有着深厚歷史淵源的家族後代又撞到了一起,善良與愚昧、天具與邪惡都以革命的面孔、狂熱的姿態自覺不自覺地投入了運動。杭嘉和這位世紀老人,目睹了浩劫的全過程,在家庭蒙受巨大災難的年代裡,保持了一個中華茶人的優秀品格。杭漢、羅力等茶業工作者在備受煎熬的苦難中從未停止過對事業的追求,茶支撐他們走過漫漫長夜,終於迎來了一個昌盛的科學時代。

小說以綠茶之都杭州的忘憂茶莊主人杭九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運變化為主線,展現了在憂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堅忍負重、盪污滌垢、流血犧牲仍掙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氣質和精神。王旭烽把人格化了的茶文化精神與中華民族求生存、求發展的堅毅精神和酷愛自由、嚮往光明的理想傾向融為一體,使世紀風雲、杭州影史、茶業興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帶,顯示出嚴謹明達的史觀和大規模描寫社會現象的腕力。王旭烽杭州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到茶博物館工作,接觸到中國茶文化的精髓,也接觸了很多茶人。她對茶文化的研究獨到精深,她說:「如果用一種植物來關照我們這個民族的話,沒有什麼比茶來得更為合適了。茶的內瀲、歷史悠久、生命力旺盛的特點很多地方與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相關。」

王旭烽的寫作過程非常艱苦,三部小說共寫了十年。第一部是手書完成的,這部書稿後成為浙江圖書館當代文學史收藏的第一部手稿。從第二部起,她用電腦打字。儘管當時有孕在身,但為了創作,她全然不計後果。王旭烽說:「一部好作品有三個特點,一是對人類生存狀態的關注程度,二是具有不可重複性,三是要在文本、語言、結構上一個民族與另一個民族要有差異。我在小說中用了三種語言,即使用了成語、詩詞,追求工筆畫般的細緻;用了吳越方言,杭州人讀起來特別親切;還有外來歐化的長句子,尤其是展示內心世界和抒情時用。我是學歷史的,歷史學錘鍊了人的品格,窮盡一生追求一個真理是我們的座右銘。我的習慣是寫完了以後要朗讀,看看是否通順,刪除多餘的詞,特別是副詞。我每部作品都修改了5遍。」待小說第三部完成後,王旭烽對孩子說:「咱們慶祝一下吧!領着孩子走到街上,她買了一束鮮花,讓孩子捧着,因為孩子也是這套書的半個作者。」

王旭烽在小說創作的同時還寫下20萬字的茶學專著,闡述茶文化與哲學特別是儒釋道的關係。其中《大象無形——論中國茶藝形式》獲得國際茶文化學術論文二等獎,《飲茶說茶》被韓國作為茶文化的大學教材。她如今是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

王旭烽酷愛自己的故鄉,辛勤地創作。她說:「寫作是一種孤獨的勞動,當我們在文學中看人生、看幸福、看人際交往和終極關懷時,就如同有一根血脈相連。十年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一個農夫勞作的態度來耕耘這片茶園,我感受到了工作的艱辛和欣慰,也習慣了自己在勞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質樸的工作與生活方式。我把我虛構的文學世界建立在我腳踏實地生活着的大地上,這既是文學生涯所然,也是命運所然。」


作者簡介

王旭烽,女,國家一級作家,1955年2月生於浙江平湖,祖籍江蘇徐州,1982年畢業於杭州大學歷史系,曾在中國茶葉博物館工作;現任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其代表作品《茶人三部曲》獲1995年度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八五計劃優秀長篇小說獎、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小說:茶人三部曲 (《南方有嘉木》 、《不夜之候》 、《築草為城》)、《斜陽溫柔》、《飄羽之重》 報告文學:《家國書》 散文:《瑞草之國》、《走讀西湖》 其中《茶人三部曲》(第一、二部)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小說以綠茶之都杭州忘憂茶莊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運為主線,展現了茶人在憂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掙扎前行的氣質和精神。杭九齋是清末忘憂茶莊的傳人,不好理財治業,最終死在煙花女子的煙榻上。下一代茶人叫杭天醉,生長在民國誕生的時代。有學問,有才氣,也有抱負,但卻優柔寡斷,最終不得已逃遁佛門。他所生的三子二女,經歷了一個更加廣闊的時代,他們以各種身份和不同方式參與了華茶興衰起落的全過程。小說勾畫出一部近、現代史上的中國茶人的命運長卷。 這部以《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築草為城》三部小說組成的長篇三部曲,從1990

內容預覽

-天.堂浙西茶苗在遙遠的南亞次大陸迅速繁殖之際,它的故鄉對它的行蹤幾乎一無所知。上世紀中葉,這個清帝國的富庶省份,正在一場大戰亂之中。東南一隅的浙江,本來有着性情溫和的歲節和濕潤多情的雨季。縹緲的霧氣在清晨與傍晚線繞省城杭州的三面峰巒,那裡是小葉種灌木茶林生長的最舒適溫床。憤怒的拜信上帝教的中國南方的農民們,聚集為太平軍,頭上裹着紅巾,被稱之為長毛,占據了這個茶商雲集的集散之地。同治三年,歲在甲子,春三月三十日,駐紮杭州的太平軍彈盡糧絕,在死守兩年三個月之後,終於在夜半時分,撤出武林門,退向德清。次日,餘杭相繼失守,清軍入城。馬嘎爾尼和長毛都不會對位居杭州城羊壩頭忘憂茶莊的杭老闆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同樣也染上了芙蓉痛的中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