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百年戰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百年戰爭 |
本名 百年戰爭 發生時間 1337年 至 1453年 地 點 法蘭西王國、 參戰方 法蘭西王國、蘇格蘭王國、 VS 英格蘭王國、勃艮第公國、 結 果 法蘭西勝利, 瓦盧瓦王朝保有法蘭西王位 |
英法百年戰爭,簡稱百年戰爭(英語:Hundred Years' War;法語:Guerre de Cent Ans),1337年至1453年,交戰雙方是英格蘭王國和法蘭西王國;後來勃根第公國等國亦加入戰爭。它是世界最長的戰爭之一[1],長達116年,最後由法方勝出,不少新的戰術和武器因而發明。
目錄
起因
英格蘭王國的大陸領地
中世紀前期,法國長期遭受北歐維京海盜打劫侵略。西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三世以協助抵禦其他海盜為條件,於公元911年,同意維京人領袖羅洛及其族人定居在塞納河下游,英倫海峽南岸一塊肥沃的土地上,並封羅洛為公爵。由於維京人又稱為諾曼人,這塊土地稱為諾曼底(意思為諾曼人的封土)。維京人在此建立了諾曼底公國,停止海盜行為,並改奉天主教及接受法國文化,但諾曼第公國自此割據一方。
1066年,諾曼第公爵征服者威廉渡海征服英格蘭。其後150年內,說法語的諾曼第公爵同時為英格蘭王,統治英格蘭和諾曼底。可是諾曼底公國卻是法國國王的附屬國,導致了原來平等的兩個國王,變得完全不平等[2]:1。1127年,征服者威廉的孫女瑪蒂爾達皇后嫁給安茹伯爵若弗魯瓦五世,他們的兒子亨利二世後來繼承了諾曼第及安茹兩大公國的爵位及在法國的領地,並在1154年加冕為英格蘭國王。之後,控制著法國西南部阿基坦公國的法國王后阿基坦的埃莉諾與法國國王路易七世離婚,並且嫁給了亨利二世,於是,亨利二世與埃莉諾所生的兒子理查一世繼位為英格蘭王時,獲得了阿基坦的領土,加上諾曼第及安茹兩公國,英格蘭王控制法國近半的地區。
13世紀初,當時的英王約翰失政,法王腓力二世乘機奪回諾曼第及安茹兩地,約翰返回英格蘭。
1215年,約翰王在英格蘭貴族逼迫之下訂立大憲章,才保住英格蘭王位。此後百多年,法國貴族出身的英王,念念不忘要向法王取回祖宗的失地,而英王亦仍然控有法國西南沿岸一隅的阿基坦(Aquitaine),也成為銳意一統全國的法國王室的眼中釘。
14世紀時,法國想趕走仍然盤據西南地區的英格蘭,統一法國。後者非但不肯,還想奪回其祖先的土地,如諾曼底、曼恩、安茹等。兩國另因法蘭德斯的貿易糾紛,加深彼此的衝突。該地位於法國北疆,表面隸屬法國,實則獨自行政,且與英格蘭有很多羊毛貿易。
法國王位危機
腓力三世 r. 1270–1285 | |||||||||||||||||||||||||||||||||||||||||||||||||
肺力四世 r. 1285–1314 | 瓦盧瓦伯爵查理 1325年逝世 | ||||||||||||||||||||||||||||||||||||||||||||||||
路易十世 r. 1314–1316 | 腓力五世 r. 1316–1322 | 查理四世 r. 1322–1328 | 法蘭西的伊莎貝拉 | 愛德華二世 (英格蘭) | 腓力六世 r. 1328–1350 | ||||||||||||||||||||||||||||||||||||||||||||
納瓦拉的讓娜 b. 1312 | 伯貢蒂女伯爵讓娜三世 b. 1308 | 愛德華三世 (英格蘭) b. 1312 | |||||||||||||||||||||||||||||||||||||||||||||||
查理二世 (納瓦拉) b. 1332 | 奧弗涅伯爵肺力二世 b. 1323 | ||||||||||||||||||||||||||||||||||||||||||||||||
法蘭西王位規定不可由女性繼承,女性的繼承權在幾位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世(死於1316年),腓力五世(死於1322年),查理四世(死於1328年)逝世後曾多次提出,但每一次最終都由男性繼承。
當只有一獨女的查理四世於1328年去世,和他血緣最近的男性親屬英王愛德華三世。愛德華的血統繼承自其母伊莎貝拉,查理四世的姐姐;但由於其性別,伊莎貝拉是否具有王位繼承權同樣是個問題。此外,法國貴族對接受一位英國國王的統治也猶豫不決。因此法國的貴族和教士們在巴黎集會,明確男性不能因母親的繼承權而繼承王位。如此一來,最近的男性繼承人就成了查理四世的堂兄瓦盧瓦伯爵肺力,並確定他應該加冕,成為腓力六世。
1340年,教皇確定在薩利克法下男性不能通過母親的血統繼承王位。
由於對肺力六世繼承法蘭西王位不滿,英王愛德華三世對法國懷有越來越大的敵意。此時肺力六世支持佛蘭德的親法勢力鎮壓當地的起義,影響當地英國商人的羊毛貿易。為報復,愛德華三世曾下令禁止向法國出口羊毛。1337年,愛德華三世正式自稱為法蘭西國王,而肺力六世亦宣佈收回愛德華三世在法國的所有領地,結果英法兩國全面開戰。
經過
百年戰爭依局勢轉變,大約可分四階段:
第一階段
1337年-1360年之間,英法爭奪佛蘭德斯和阿基坦。1340年,英軍在斯魯伊斯海戰打敗法軍,奪得制海權,防止法軍渡海入侵。1346年8月,英軍先於陸上的克雷西會戰大勝,再圍攻法國海防要塞加萊港,11個月後成功占領。接著又於本土的內維爾十字之戰打敗法國盟國蘇格蘭的入侵,擒獲親法的蘇格蘭王大衛二世,大大減少來自北方的威脅。
1348年,黑死病橫掃整個歐洲,兩國停戰十年。1356年,英格蘭再度進攻,奪取法國西南部的基恩和加斯科涅。隨即在普瓦捷戰役以相同戰術再次獲勝。法國王室則承受英軍橫徵暴斂、國家經濟崩潰、平民起義反抗等內外煎熬,情勢非常不利。1360年於布勒丁尼,法國被迫簽訂極不平等的布勒丁尼和約,割讓出盧瓦爾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脈的全部領土。
第二階段
1360年-1400年之間,法王查理五世展開報仇,欲奪回被侵佔的領土。他重組軍隊,以僱傭步兵取代大部分的騎兵、建立野戰炮兵、重建海軍。他改革內政,提升王權,整頓稅制並將國庫投入軍備上。時機成熟後,他任命貝特朗·杜·蓋克蘭統領軍隊,以突襲和游擊戰術攻擊英軍,在多場戰役大敗英軍。1380年,英軍已退守沿海區域。英王擔心丟失全部領地,乃與法國簽署停戰協定,僅保留波爾多、巴約訥、布雷斯特、瑟堡、加萊五個海港,和波爾多與巴約訥間的部份地區。
第三階段
1415年-1429年之間,法國勃根地、阿曼雅克兩派發生內戰,農民市民也起義反抗,英格蘭藉機重啟戰端。1415年,英軍於阿金庫爾戰役打敗法軍,再與勃根地公爵結盟,攻佔法國北部大多數地區。法王查理六世無力抵抗,於1420年5月21日在特魯瓦簽訂幾乎亡國的特魯瓦和約。英王亨利五世成為法國攝政王,有權承繼查理六世死後的法國王位。法國已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然而,英法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卻於1422年同年逝世。兩方新王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為爭奪法國王位,再度交火。百年戰爭進入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
1429年-1453年之間,法國人民不堪英軍壓迫,各方紛紛反抗,游擊隊經常捉拿英格蘭的徵稅者,牽制英軍部隊,對法軍有很大幫助。1428年10月,英軍和勃根地派包圍了奧爾良,法軍嚴重不利。此時法國出現一位傳頌後世的救星聖女貞德,指揮法軍於1429年5月擊敗英格蘭,奧爾良解圍,扭轉了整個戰局。
年僅19歲的聖女貞德不久被英軍捉住,1431年被以女巫罪處死。這激起法國民族義憤,助使法軍作出大反攻。1437年,法軍光復首都巴黎。1441年,收復香檳地區。1450年,解放曼恩和諾曼底。1453年,奪回吉耶訥。
1453年10月19日,波爾多的英軍投降,法國收復加萊除外的全部領土。
1558年,法軍攻陷加萊,英格蘭失去在歐洲大陸最後一個城市。
影響
百年戰爭對英格蘭和法國的人民都是大災難,期間又逢黑死病爆發,兩國受到戰爭和疫病雙重打擊,普遍經濟重創,民不聊生。
法國身為戰事進行之地,國土滿目瘡痍,人民流離失所。但戰爭勝利使法國完成民族統一,更為日後在歐洲大陸擴張打下基礎。英格蘭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之後英格蘭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帝國。
軍史地位
百年戰爭發生於1337年-1453年之間。後者也是中世紀結束的標誌之一。戰爭過程中,雙方的武器裝備、戰爭體制、戰術思想都有緩慢而深刻的改變。
戰爭開始時,兩國主要以西歐原來的貴族兵源制,由各領主募集軍隊,有服役時間考量。這對跨海遠征的英格蘭很不利,於是轉而招募更多來自下層人民的僱傭兵,並配合以有名的長弓兵戰術。法國則迫於初期戰局失利,必須擴張王室統合權力以抵擋外敵。因此在戰爭結束時,雙方都已走上中央集權的道路。
英格蘭在數次戰役得勝,嚴重挑戰了西歐貴族騎兵的軍事壟斷地位。戰後,勝利的法國仍保留許多重騎兵傳統,但步兵能夠打敗騎兵的思想已經流傳四方,步兵的重要性從此不斷提升,而騎兵的地位則不斷下降。
戰爭初期,法國在各次大會戰都使用重騎兵正面衝擊,到了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已模仿對手讓部分騎兵下馬徒步戰鬥,這說明騎兵步兵的戰場角色已大幅改變。法國藉由平民出身的聖女貞德鼓舞士氣取得最後勝利,更突顯騎士貴族為主的法軍於戰爭中屢屢失敗,標識出貴族騎士階層的衰退和民族戰爭特性的興起。
雙方的武器裝備也有很多演進。如何設計和應用攻城武器,對戰事發展有重大份量。鎖子甲在歐洲已超過千年歷史。戰爭初期,它仍是最好的護身裝備。但中後期的貴族騎士已普遍使用新創的板甲,防護力大為增進。1513年的弗洛登戰役,板甲已讓稱雄300年的英格蘭長弓失去效用了。
參見
文獻
- 書籍
- Allmand, Christopher, The Hundred Years War: England and France at War, c.1300-c.145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978-0-521-31923-2 (英文)
- Braudel, Fernand,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orld, vol III of Civilization and Capitalism 1984 (in French 1979). (英文)
- Burne, Alfred, The Agincourt War, Wordsworth Military Library ISBN 978-1-84022-211-1 (英文)
- Seward, Desmond, The Hundred Years War. The English in France 1337-1453, Penguin Books, 1999, ISBN 978-0-14-028361-7 (英文)
- Sumption, Jonathan, The Hundred Years War I: Trial by Battl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September 1999, ISBN 978-0-8122-1655-4 (英文)
- Sumption, Jonathan, The Hundred Years War II: Trial by Fir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October 2001, ISBN 978-0-8122-1801-5 (英文)
- Dunnigan, James F., and Albert A. Nofi. Medieval Life & The Hundred Years War, online book. (英文)
- Wagner, John A. Encyclopedia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Westport, C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August 2006. ISBN 978-0-313-32736-0 (英文)
- Bennett, Matthew: Agincourt 1415, Osprey´s, Reed, Londres, 1991. Ed. Cast.: Del Prado, Madrid, 1995. ISBN 978-84-7838-540-9.
- Dos Santos, Marcelo: Jacques de Molay, Aguilar, Madrid, 2006. ISBN 978-84-03-09675-2.
- Dunan, Marcel; Mosca, Roberto; et. al (dir): Historia Universal, Tº II, Noguer, Rizzolli, Larousse. Ed. Cast.: ANESA, Barcelona, 1974. ISBN 978-84-279-6646-8.
- Sackville-West, Vita: Juana de Arco, Siruela, Madrid, 2003. ISBN 978-84-7844-705-3.
- Townson, Duncan: Breve historia de Inglaterra, Alianza, Madrid, 2004. ISBN 978-84-206-5814-8.
外部連結
- 百年戰爭時間表(英文)
- 百年戰爭 (1337-1453) 由 Internet Medieval Sourcebook 所提供(英文)
參考來源
- ↑ 我愛科學系列叢書——世界百科之最
- ↑ 黛博拉·A.弗雷奧利. 聖女貞德與百年戰爭.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520-0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