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蘇軾《催試官考較戲作》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蘇軾

催試官考較戲作》這首詩為熙寧五年(1072)八月蘇軾任監考貢舉時作。貢舉是封建社會朝廷開科取士的地方選拔階段。宋制貢舉的考試放榜例在中秋節日,這一年卻遲延到八月十七日放榜,故有蘇軾催試官考較之作。較,通校,考較即試後的閱卷、評定。然而,通讀全篇,這首詩實以寫中秋明月、賞錢塘江大潮為主,僅是結尾四句是催促之詞,此也詩題「戲作」之「戲」吧。[1]

目錄

原文

八月十五夜,月色隨處好。

不擇茅檐與市樓,況我官居似蓬島。

風味堂前野桔香,劍潭橋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

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得!

願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

注釋

風味堂:在杭州鳳凰山下。

鯤鵬:《莊子·逍遙遊》說鯤化為鵬,從北海遷到南海,「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組練:組甲、練袍,指武裝部隊。

白袍:指未仕的士子,宋代沒有官職的人依宋制穿白袍。

立鵠:即鵠立,形容伸頸踮腳盼望的樣子。

譯文

八月十五夜,月色處處好。它不偏愛城裡的樓台亭閣,也不嫌鄉間的茅檐低小。何況我們官居杭州,境遇酷似蓬萊島。風味堂前的野橘,正是果熟香飄,劍潭橋邊秋意深,秋荷花已老。八月十八潮,天下最壯觀。許是鯤鵬聳身剛展翅,掀動起三千里的巨濤狂瀾;又好像披掛出戰的十萬兵馬,從海外長驅直入,響遏雲天;潮頭上霞染日照,水光閃耀,如同紅旗青蓋在滾滾翻卷;更有黑沙白浪相互吞沒,好一場轟轟烈烈的海上鏖戰!世上機緣少,人生幸會難。八月的景觀、人事,兩者不能兩全。還得恭請各位考官,清宵閱卷添蠟燭,門外鵠立的士子,一個個正伸長脖子、踮着腳尖……

解析

杭州的八月十五月、八月十八潮是特色獨具、令人神往的,詩人的詩也寫得別有神采,令人讚嘆。寫月色,抓住了月色的柔美、多情;寫大潮則用「鯤鵬水擊」「組練長驅」之喻突出其壯美、雄強。寫月寫潮各六句,卻勾畫了極鮮明生動的意象。這首詩雖名為「催試官考較」,卻正面描繪了杭州的秋月與大潮,讀者才有此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美感,真該感謝東坡先生的有意「跑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