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約旦 | |
---|---|
約旦 約旦哈希姆王國(阿拉伯語:المملكة الأردنّيّة الهاشميّة,英語:The 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簡稱約旦,位於亞洲西部,阿拉伯半島的西北,西與巴勒斯坦、以色列為鄰,北與敘利亞接壤,東北與伊拉克交界,東南和南部與沙特阿拉伯相連。約旦基本上是個內陸國家(在西南部臨近亞喀巴灣有極小一段海岸)。 [1]
約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公元7世紀初屬阿拉伯帝國版圖。公元1517年歸屬奧斯曼帝國。 一戰後淪為英國委任統治地。1921年以約旦為界,西部仍稱巴勒斯坦,東部稱外約旦酋長國。1946年3月22日,外約旦獨立。成立君主立憲制國家。
約旦是一個比較小的阿拉伯國家,但相對周邊國家來說約旦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穩定。約旦人民生活較為富裕,在伊斯蘭國家中相對開放。約旦比較缺乏淡水資源,石油資源不豐富。旅遊業是約旦支柱產業之一,佩特拉古城,死海和瓦迪拉姆沙漠等景點成為世界各國遊客探險旅行和休閒度假的首選目的地。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約旦哈希姆王國 | 英文名稱 | The 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 |
簡 稱 | 約旦 | 所屬洲 | 亞洲 |
首 都 | 安曼 | 主要城市 | 伊爾比德,亞喀巴等 |
國慶日 | 1946年5月25日 | 國 歌 | 《國王萬歲》 |
國家代碼 | JOR | 官方語言 | 阿拉伯語 |
貨 幣 | 約旦第納爾 | 時 區 | UTC+2(夏時制:UTC+3) |
政治體制 |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 國家領袖 | 國王:阿卜杜拉二世、首相:阿卜杜拉·恩蘇爾 |
人口數量 | 1001萬(含巴勒斯坦、敘利亞、伊拉克難民)(2018年) | 人口密度 | 106.5人/平方公里(2016年)[2] |
主要民族 | 阿拉伯人 | 主要宗教 | 伊斯蘭教-遜尼派、東正教 |
國土面積 | 8.9萬平方公里 | GDP總計 | 422.91億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
人均GDP | 4248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 國際電話區號 | +962 |
國際域名縮寫 | .jo | 道路通行 | 靠右駕駛 |
國家格言 | 真主,國家,君主 | 人類發展指數 | 0.770(中) |
氣 候 | 亞熱帶沙漠氣候 | 國 花 | 黑鳶尾花 |
最大城市 | 安曼 | 軍隊節日 | 陸軍節:6月10日 |
通用語言 | 英語 | 主要學府 | 約旦大學、亞爾穆克大學等 |
歷史沿革
約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見巴勒斯坦歷史)。公元7世紀初屬阿拉伯帝國版圖。 1516年被土耳其人占領,屬奧斯曼帝國的大馬士革省。
1920年,聖雷莫會議將巴勒斯坦地區劃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同年7月,法軍占領大馬士革。11月漢志王侯賽因的次子阿卜杜拉·伊本·侯賽因奉其父之命,率軍到敘利亞企圖收復失地,駐紮在安曼,遂成為該地區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 1921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一分為二,西部仍稱巴勒斯坦,東部建立外約旦酋長國。英國在這裡設立了一個半自主的蘇丹國,立漢志國王侯賽因次子阿卜杜拉一世為外約旦酋長國酋長。英國承認阿卜杜拉為外約旦的統治者,阿卜杜拉則承認英國的委任統治權。 1923年外約旦成為英國委任統治下的一個半獨立的埃米爾國。英國完全控制了外約旦的政治和經濟。外約旦的阿拉伯軍團由英國人指揮,王室的費用由英國政府資助,外交事務由英國總督掌管。
1928年英國迫使外約旦接受為期20年的「英約協定」,使英國對外約旦的統治合法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外約旦人民反對英國委任統治的鬥爭迅速發展。1946年3月22日,外約旦同英國簽訂倫敦條約,廢除了英國的委任統治,英國承認外約旦的獨立,但保留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特權。同年5月25日,阿卜杜拉登基為王(1946~1951在位),改國名為外約旦哈希姆王國。由於倫敦條約遭到人民的反對,1948年又簽訂英約同盟條約。條約規定成立聯合防務委員會,英國在外約旦有駐軍和使用基地的權利。同年5月,第一次中東戰爭(阿以戰爭)爆發。在戰爭過程中,外約旦部隊占領了1947年聯合國分治決議劃歸巴勒斯坦人的約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地區和耶路撒冷舊城所屬的大約4800平方公里的土地。
1950年4月,外約旦宣布把該地區納入該國版圖,國名改稱約旦哈希姆王國。 1951年7月20日,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在耶路撒冷被暗殺,王儲塔拉勒·伊本·阿卜杜拉繼位。
1952年1月頒布新憲法,規定立法權屬議會和國王。1952年8月,約旦議會廢黜親美的塔拉勒,立其長子侯賽因·伊本·塔拉勒為國王(1953年5月2日加冕)。侯賽因繼位後,在國內採取一些改革措施,執行獨立的外交政策。 在人民運動的推動下,侯賽因於1956年1月宣布約旦拒絕參加任何軍事集團,3月初解除了英國人J.B.格拉布的約旦陸軍參謀長和阿拉伯軍團司令的職務。 1957年3月,約旦政府廢除《英約同盟條約》。7月英軍全部撤出約旦。從此,約旦走向獨立發展的道路。
1958年2月,約旦與伊拉克王國組成「阿拉伯聯邦」。同年7月伊拉克爆發革命後,聯邦解散。約旦支持巴勒斯坦人反對建立以色列。它參加阿拉伯國家聯合對以色列的戰爭,在阿拉伯國家戰敗後,約旦獲得了對西岸的控制。1967年約旦又與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一起對以作戰。以色列占領了西岸以及整個耶路撒冷。在兩次戰爭後都有大量巴勒斯坦難民逃到約旦。這使巴勒斯坦人在約旦的勢力大為增加。這個勢力的增加使約旦的王室非常不安。
1970年,在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多次劫機後,約旦開始對他們開火。這場戰鬥影響到整個阿拉伯社會。敘利亞在約旦的北部邊境上集中坦克部隊以對約旦施加壓力。1970年9月22日在在開羅的阿拉伯國家外交部長會議的調停下雙方熄火。但此後還一直有小的戰鬥發生。 1970年9月~1971年7月,約旦軍隊與駐在約旦的巴勒斯坦游擊隊發生武裝衝突。1971年7月約旦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逐出其國境。 1973年爆發第四次中東戰爭,約旦派出軍隊赴敘利亞參戰。
1977年4月7日與中國建交。 1988年7月,侯賽因國王宣布中斷同約旦河西岸地區的「法律和行政聯繫」。約旦沒有參加1991年的海灣戰爭。 1994年10月,約旦同以色列簽署了和平條約。 1995年2月9日,約旦收回被以色列占領的約340平方公里失地。
2010年以來約旦政府致力於民族經濟的發展,取得重要成就。文化教育事業有很大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2011年西亞北非局勢動盪以來,約推出全國對話、更換內閣、懲治腐敗、修改部分法律、提前舉行議會選舉等一系列舉措。 2013年3月,約旦首次以國王同議會協商方式推選首相。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約旦位於亞洲西部,阿拉伯半島的西北部,西與巴勒斯坦、以色列為鄰,北與敘利亞接壤,東北與伊拉克交界,東南和南部與沙特阿拉伯相連。約旦基本上是個內陸國家,亞喀巴灣是唯一出海口。約旦國土面積8934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88802平方公里,海洋面積54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多山地,東部和東南部為沙漠。沙漠占全國面積80%以上。約旦河流經西部注入死海。死海是鹹水湖,湖面低于海平面392米,為世界陸地最低點。
氣候特徵
約旦西部高地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氣候溫和,平均氣溫1月為7~14℃,7月為26~33℃,東部和東南部為沙漠。 約旦全國缺水。據有關國際組織的統計,約旦為世界上十大嚴重缺水的國家之一。約旦西部山區和約旦河谷地區年降水量在380~630毫米之間,而東部沙漠地區氣候惡劣,日夜溫差大,乾燥,風沙大,年降水量少於50毫米。
自然資源
截止至2014年,主要有磷酸鹽、鉀鹽、銅、錳和油頁岩和少量天然氣。磷酸鹽儲量約20億噸。死海海水可提煉鉀鹽,儲量達40億噸。油頁岩儲量400億噸,但商業開採價值低。
行政區劃
下轄區域
約旦分一十二個省。每一個省長是由國王任命的。每一個省是分成52個街道("nahia";阿拉伯語:ناحية)的。
省 | 人口(2008統計)(人) | 省會 |
---|---|---|
阿傑隆省 | 118,496 | 阿傑隆 |
安曼省 | 1,939,405 | 安曼 |
亞喀巴省 | 107,115 | 亞喀巴 |
拜勒卡省 | 349,580 | 薩勒特 |
伊爾比德省 | 950,700 | 伊爾比德 |
傑拉什省 | 156,680 | 傑拉什 |
卡拉克省 | 214,225 | 卡拉克 |
馬安省 | 103,920 | 馬安 |
馬代巴省 | 135,890 | 馬代巴 |
馬夫拉克省 | 245,670 | 馬夫拉克 |
塔菲拉省 | 81,000 | 塔菲拉 |
扎爾卡省 | 838,250 | 扎爾卡 |
安曼(Amman)
約旦首都,面積1700平方公里,人口400萬 ,全國最大的城市。位於阿傑隆山地東側、安曼涸河流過的地區。人口250萬。歷史悠久,已發現公元前三、四千年的遺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為外約旦的首都,1946年成為約旦王國首都。商業與金融中心,許多西方公司在中東的總部設此。還集中了全國大部分工業,有食品、紡織、紙製品、塑料製品、鋁製器皿、水泥、制瓦等工廠。重要交通中心,縱貫全國南北的鐵路經過,有公路西通耶路撒冷。城南的阿利亞機場為國際航空站和約旦空軍基地。
亞喀巴
港口城市亞喀巴位於約旦國土最南端,是約旦唯一出海口,距首都安曼300公里,自古以來就是中東地區的重要商賈之地。西北部與以色列的埃拉特市相連,東南部與沙特阿拉伯接壤,西南部與埃及的西奈半島隔海相望,位置十分獨特。 國家象徵編輯
國旗
約旦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靠旗杆一側為紅色等腰三角形,內有一顆白色七角星;右側自上而下為黑、白、綠三色的平行寬條。以上四種顏色為泛阿拉伯色,白色七角星象徵古蘭經。約旦國旗和巴勒斯坦國旗很相似,唯一不同是約旦國旗在紅色三角形上多一個白色七角星。
國徽
約旦國徽正中,是一隻展翅的阿拉伯雄鷹,威武剽悍,站在藍色的地球上,象徵伊斯蘭教的影響遍及全球。神鷹兩側各插一面國旗。金柄寶刀和金色弓箭記錄了約旦的光榮歷史和王族的尚武精神;麥穗和棕櫚葉分別代表和平與食糧同樣重要。國徽底部懸掛着一枚穆斯林徽記,黃色飾帶上寫着國王阿卜杜拉的名字和祈禱詞「真主將賜予他幸福和幫助」。國徽的背景是一頂敞開的鑲金邊的紅色華蓋,華蓋上鑲嵌着象徵國王權力無邊的王冠。
國花
人口民族
663萬(2014年7月),60%以上是巴勒斯坦人,98%的人口為阿拉伯人,還有少量切爾克斯人、土庫曼人和亞美尼亞人。截至2018年8月數據,約旦全國人口約1001萬(含巴勒斯坦、敘利亞、伊拉克難民)。 國教為伊斯蘭教,92%的居民屬伊斯蘭教遜尼派,另有少數屬什葉派和德魯茲派。信奉基督教的居民約占6%,主要屬希臘東正教派。
外交
外交政策
奉行中立、不結盟和對外開放政策,推行全方位外交。2006年,約繼續推行親美、睦鄰、抓熱點、重大國的外交政策,強化與美特殊盟友關係,發展與各大國的關係,繼續改善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在地區事務中發揮着獨特作用。截至到2006年,約旦已同123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2006年6月,約當選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亞洲區副主席國,任期3年。 [3]
約中關係
中約兩國於1977年4月7日建交。建交以來,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的關係穩步發展,友好往來不斷增加。 1979年5月,中約兩國簽訂貿易協定。2010年以來雙邊貿易合作快速增長,中國已成為約旦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二大商品進口來源國。2011年雙邊貿易額達27.7億美元,同比增長34.9%,其中我對約出口25.1億美元,同比增長33.3%,進口2.6億美元,同比增長55.9%。2012年1-9月,中約貿易額24.38億美元,同比增長21.2%。 中方對約主要出口機械設備、電器及電子產品、紡織服裝。從約旦主要進口鉀肥。[4]
相關視頻
1、走進以約-約旦篇-第一集
2、約旦:中國援助敘利亞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