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秦淮河是長江下游右岸的一條支流,位於江蘇省西南部,全長110公里,流域面積2630平方公里。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是南京最大的地區性河流,被視為南京的「母親河」,其中流經南京城內的一段被稱為「十里秦淮」,流域面積2631平方公里[1]。
目錄
追溯歷史
秦淮河,古名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相傳秦始皇東巡會稽過秣陵,以此地有「王氣」,下令在今南京市區東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帶,鑿晰連崗,導龍藏浦北入長江以破之,到唐代,根據這一傳說,改稱秦淮。後人指出:實是。唐杜牧《泊秦淮》詩行世後,秦淮河之名始盛於天下。李白《留別金陵諸公》詩中,也有「六代更霸王,遺蹟見都城。至今秦淮間,禮樂秀群英」的詩句,出現了「秦淮」河名。對此河之來歷,《六朝事跡編類》載:「淮水……分派屈曲,不類人工,疑非始皇所開」,經地質、考古學者證實,秦淮河屬自然河道,非人工所烎。但其中某些地段為人工所開鑿,仍不能排斥[2]。
幹流概況
秦淮河,源於上游句容、溧水二河,在江寧區西北村匯合,自西向東,流經南京城區,匯合於長江。
句容河
跨句容、江寧二市、區。古名破崗瀆、上容瀆,句容河由原三岔河、黃埝河、東橋河三河連成,河源原在丹陽市境,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後句容城通丹陽段湮塞。現代河道源出句容市寶華山,上游有二支:以句容水庫為始的一支河、以北山水庫為始的二支河。兩支河在句容市華陽鎮房家壩匯合,過黃泥壩進入江寧區境,由南向轉西向接納赤山湖來的句容河北、中、南河,在周子圩接納湯水河,經夏三岔,在同進橋接納東索墅河,在湖熟鎮接納團結河、經龍都鎮納勝利河,最後達西北村匯合溧水河入秦淮河,素稱秦淮北源。長64.8公里,寬25~100米,流域面積1262平方公里。下游可通航,素稱秦淮北源。
溧水河
溧水河,秦淮河水系是秦淮河上游的南源,從中山水庫到秦淮河全長 65 公 里,流域面積 464.82 平方公里,來自溧水區東南10公里的東廬山,起於一、三干河(其中一干河在溧水區西北接納天生橋河(胭脂河)),兩河在江寧區祿口鎮匯合,自南向北,接納橫溪河,在朱公村接納二干河,在龐家接納南河,止於江寧區西北村的河段,經溧水區城和江寧的銅山、祿口、秣陵、龍都等地,與句容河在西北村匯合。今名為溧水河,是秦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一支過九龍橋直向西,由東水關進入南京城,向西流至淮清橋與青溪會合,再向西南在利涉橋匯小運河,再經文德橋、武定橋、鎮淮橋轉折向西北,過新橋至上浮橋、陡門橋,與運瀆水會合,再過下浮橋,向西經過夫子廟,從西水關出城;內秦淮為正流。習慣上把這支稱為內秦淮河(即十里秦淮),內秦淮河流經白下、雨花台、秦淮、建鄴、玄武、棲霞、鼓樓、下關8個區。
一支由通濟門經中華門繞行城外,為外秦淮河或秦淮南支(賽虹橋後也稱為老秦淮河)。外秦淮在南京城南外繞行,是五代十國時開鑿的護城河,過九龍橋向南轉折向西,經長干橋後匯合落馬澗,向西至賽虹橋、覓渡橋在西水關外與內秦淮複合,合流後向北經草場門、定淮門、石頭城,經三汊河匯入長江。
另外,原外秦淮河在賽虹橋後另有南、北兩河。南河原在大勝關入長江,北河原在北河口及小三汊河入江。因開挖秦淮新河,南河被切斷。北河在20世紀50年代被封堵。現為斷尾的河汊。
全長110公里,流域面積2630平方公里。幹流長約34千米,南京城區內長約17公里。流域面積2631平方千米,其中南京市境內1838平方千米,南京城區內集水面積24.2平方公里,約占城區面積的31%。
十里秦淮
內秦淮河全長9.6華里,稱為「十里秦淮」,六朝時為都城內繁華的居民區和商業區,隋滅陳後凋敝。明清時復興,內秦淮兩岸人煙稠密,金粉樓台,十分繁華。明清時代此地設有江南貢院,還有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官營藝妓院「富樂院」,也稱「舊院」,與江南貢院隔河相望。明崇禎末年散文家張岱在《秦淮河房》一文中描寫秦淮河的盛況:「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際、便淫冶,房值甚貴,而寓之者無虛日。畫船蕭鼓,去去來來,周折其間。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欄綺疏,竹簾紗幔。夏月浴罷,露台雜坐。兩岸水樓中,茉莉風起動兒女香甚。女各團扇輕絝,緩鬢傾髻,軟媚着人。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競看燈船。」清康熙年間余懷在《板橋雜記·秦淮燈船》也描述秦淮燈船之盛況:「秦淮燈船之盛,天下所無。兩岸河房,雕欄畫檻,綺窗絲障,十里珠簾。」
現在的「十里秦淮」風光帶是以夫子廟為中心、廟市街景合一的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景區[3]。
歷史文化
長干里
長干里在外秦淮河以南、雨花台以北,在古代人口稠密、交通便利,自秦漢至六朝一直是南京最繁華的所在。李白《長干行》詩云:「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這就是典故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的來歷[4]。
桃葉渡
桃葉渡是「十里秦淮」上的古渡口,位於內秦淮河與古青溪交匯處附近,在今原利涉橋處。相傳東晉書法家王獻之經常在這個渡口迎接愛妾桃葉渡河,當時水闊流急,擺渡不慎動輒翻船。桃葉每次擺渡心裡害怕,王獻之為她作了一首《桃葉歌》,歌曰:「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桃葉在船上應和道:「桃葉映紅花,無風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獨采我。」此後,為紀念王獻之,遂把他當年迎接桃葉的渡口命名為桃葉渡。
清順治三年(1646年),孝陵衛的金雲甫見渡河者常因渡船翻覆而溺亡,便捐資在這裡建了一座木橋,太守李正茂取其便利交通之義,親自將這座橋題名為「利涉橋」。現今該橋已經損毀,但街名仍沿用至今。
烏衣巷
烏衣巷在十里秦淮南岸,三國時為東吳禁軍烏衣營的駐地,因此得名。東晉時是高門士族的聚居區,王導和謝安等都曾住在這裡。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寫道:「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污染整治
秦淮河跟南京市內的其他河流一樣,污染較為嚴重,但通過近幾年的治理,情況有所好轉。秦淮河的成功治理使南京市於2008年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署頒發的「最佳人居獎」[5]。
視頻
秦淮河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南京美景之秦淮河,南京學習在線,2016-12-12 16:00
- ↑ 南京秦淮河 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2019-07-12 17:03:00,第一星座網
- ↑ 十里秦淮譜新篇 ——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四十年變遷 ,南京市秦淮區人民政府
- ↑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考古學者告訴你長干里在哪裡!,搜狐,2019-07-03 21:30
- ↑ 南京因整治秦淮河獲頒聯合國人居獎特別榮譽獎,2008年11月04日 04:24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