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季儒,男,天津著名中醫,以善治溫病聞名於世,世稱「石膏王」。1910年出生於中醫世家,其曾祖、祖父、父親均

王季儒
出生 1910
中國 天津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醫
知名作品 溫病芻言》、《時後積余集》等

為名老中醫,醫德高尚、醫術精良。

王季儒17歲開始隨父親開始正式學醫,對《內經》、《難經》、《傷寒》、《金匱》、《本草經》、《本草從新》、

《溫病條辨》、《溫熱經緯》、《瘟疫論》、《寒溫條辯》等多部中醫論著均能熟讀背誦,中醫基礎紮實雄厚,1936年通過天

津市中醫考試,後拜當時四大名醫之一的名中醫孔伯華為師。1957年3月調任天津市第六醫院,後更名為長征醫院從事中醫臨

床工作,先後著《溫病芻言》、《時後積余集》等中醫專著,發表「腦意外治療經驗」、「無黃疸型慢性肝炎的脈因證

治」、「急、慢性腎炎的辨證論治」等多篇中醫學術論文。1980年6月6日加入中國共產黨,後連續三年獲得優秀共產黨員稱

號,1981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市級勞動模範,後任天津市第五屆政協委員,天津市第九屆、第十屆人大代表,天津市中醫學會理

事、顧問,天津市和平區政協副主席等職。

王季儒4


目錄

王季儒咳嗽治驗

作者: 李 霞    王老認為,咳嗽雖有外因、內因之別,然皆與肺有關。故治療既要解表以散寒,又要清里以肅肺,表解則嗽自止。宜疏表止嗽

湯。疏表止嗽湯:桑葉10g,菊花10g,杏仁9g,炙白前9g,炙前胡9g,廣皮6g,荊芥5g,竹茹12g,生枇杷葉12g。連翹12g,

甘草3g。   凡感冒後咳嗽者,必須以解表為先,本方桑葉、菊花、荊芥解表以散邪,杏仁、枇杷葉、炙前胡、炙白前、廣皮降逆化痰

以止嗽,竹茹清胃化痰,連翹清熱消炎。如表寒鬱閉較重者加蘇葉5g:如咳痰稀白加清半夏9g,雲茯苓12g;如痰不易出,是

為肺燥,加款冬花12g,或加梨膏30g,化入湯藥中,肺得潤則痰易出。痰出則咳自止。若咳嗽日久,甚至遷延數月不愈者,系

風邪入於肺絡,或感冒咳嗽初起而用川貝母、麥冬、五味子等補肺之品,將風邪閉於肺絡,可用麻杏甘石湯加細辛少許引邪外

出,即「火郁發之」之意。但麻黃、細辛不可多用,每味僅用1g即可。    若表邪已解,而咳嗽不止,或咳久肺虛氣短乏力,因肺為嬌髒,喜溫而惡寒,初由風寒侵肺而致咳嗽,繼則因咳而傷肺,肺失

清肅之令。治宜溫潤肺臟,益肺化痰湯主之。    益肺化痰湯:款冬花10g,紫菀10g,炙前胡9g,炙白前10g,炙枇杷葉12g,百部9g,南沙參12g,川貝母9g,甘草3g。    本方皆溫潤益肺之品,治表解而咳不止者,或少加桑葉以搜余邪。如久咳不止,可加五味子5g或罌粟殼等以斂肺氣。但古人用

五味子止咳必加細辛或乾薑少許,俾一散一收,庶無留邪之弊。    外感咳嗽多因表寒內熱,不可過早使用寒涼,如石膏、三黃等。更不可使用滋膩固肺,如生地、麥冬、元參、川貝母等。如過

早使用寒涼,外寒被遏,內熱更盛,延緩愈期,其害尚小:如初起使用滋膩,則將邪固閉於肺,拂郁日久,引邪入於血分而致

下午發熱轉成虛勞,為害實大。此病固不可早用寒涼與滋膩,而辛溫燥熱之品亦當禁用,因其能助內熱,灼傷肺絡,即有失血

之虞。此治外感咳嗽之大略也。    支氣管炎之內傷咳嗽,多見濕痰犯肺,或肝火犯肺。茲分述如下。    濕痰犯肺者,為脾虛不能化濕,聚為痰濁,則上犯於肺。其咳嗽多痰,胸悶倦怠,舌苔白膩,脈多濡滑。宜健脾化濕以杜生痰

之源,化痰瀉肺以肅貯痰之器。擬二陳湯加減。    清半夏10g,橘紅8g,雲茯苓12g,生桑皮9g,白朮10g,海浮石lOg,款冬花12g,百部9g。二陳湯為理脾胃化痰濕之專藥,加

白朮健脾以祛濕;桑白皮泄肺以行水;海浮石、款冬花、百部化痰止嗽,用以治濕痰犯肺之咳嗽。    肝火犯肺者,氣逆咳嗽,咳則脅下作痛,面紅,咽干。症見脈多弦數,宜疏肝清熱,止咳化痰,方擬降氣化痰湯。    降氣化痰湯:杏仁10g,蘇子9g,瓜蔞30g,川楝子6g,元胡9g,龍膽草6g,石斛12g,旋覆花9g,赭石9g,甘草3g,枳殼5g。    肝火犯肺之咳嗽必須降氣平肝以止咳。杏仁、蘇子降氣止咳,瓜蔞、枳殼寬胸化痰,旋覆花、赭石、川楝子、元胡平肝止痛,

龍膽草清肝熱,石斛養肝陰,甘草緩肝急。合之共奏止咳降逆之效。    例l:患者,女,52歲。初診:半年來屢感風邪,每犯則頭痛憎寒咳嗽。風邪侵襲皮表,內舍於肺,近lO余日咳喘痰多。且肺

與大腸相表里,肺受邪則便不固,故大便溏泄,每日3~4次,脈滑數,宜宣肺定喘,兼以和中。麻黃炭1g,杏仁9g,葶藶9g,

茯苓12g,大腹皮5g。范志曲6g,滑石12g,細辛1g,海浮石12g,黃連6g。    複診:前方連服2劑,喘減。便泄已止,惟咳嗽痰多,依然未減。原方去范志曲、滑石、黃連,加全紫蘇9g,生枇杷葉12g,炙

前胡6g,炙白前9g。    例2:患者,男,32歲。曾因肺部腫瘤將右肺切去一半,肺氣已傷,清肅失下行之令,則上逆咳嗽。痰不易咳出者,是津傷肺

燥。脈弦滑而數者,是痰熱內郁,熱邪上犯,故時有暈倒之勢。病已月余,擬清熱潤肺,俾痰易出則咳自止。生石膏18g,炙

麻黃lg,杏仁9g,炙前胡9g,炙白前9g,黛蛤粉30g,炙枇杷葉12g,旋覆花9g,赭石9g,竹茹12g,海浮石9g,瓜萎仁12g,鮮

菖蒲12g,紫雪散1g(沖)。    複診:前方連服3劑,咳嗽見輕。效不更方,原方繼服。    例3:患者,男,36歲。素有咳嗽宿疾,近又心悸氣短,面色萎黃,脈象參差不齊。蓋嗽久傷肺,肺損及心。故又心悸氣短,

脈有間歇。面色萎黃者,是氣血虧而不榮於面也。生龍骨12g,生牡蠣12g,炙甘草6g,人參5g,阿膠9g(烊化),麥冬12g,桂

圓肉5g,柏子霜9g,茯神12g,磁朱丸2g(布包同煎)。    複診:脈象轉佳,咳嗽未止,並以強心止咳。黨參12g,麥冬12g,五味子5g,百合12g,冬蟲草5g,阿膠9g,炙前胡9g,炙紫

菀9g,款冬花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