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

作品名稱: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

創作年代:清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納蘭性德

別稱:納蘭成德,納蘭容若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是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納蘭性德的詩詞。

本首詞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只知是在康熙年間,詞人在殘雪之夜獨自徘徊,聯想到自己生活孤獨悽苦,飽嘗人間離愁別苦,為了表達內心的惆悵,故作下此詞。

最後一句「斷腸聲里憶平生」更是點睛之筆,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淚下。見慣了哀而不傷,隱而不發,反而更容易被這樣痛徹心扉的淒絕之美打動。閉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到詞人在那一片斷腸聲里,落淚傷神。這句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聯繫了上片下片,將夜半笛聲同憶平生結合起來;另一方面,用一個結尾來營造一個新的開始,也就是「憶平生」三個字,這三個字能引導人們聯想到詞人的生活,去思考更多的東西,可以說是個很好的留白。[1]

目錄

詩詞正文

譯文

殘雪凝聚的餘暉照射在繪有山水畫的屏風上,透着陣陣寒意。已到三更時分,遠處卻傳來《梅花落》的笛聲。夜深人靜突然憶起往事,月色於無人處也好像朦朧起來。[2]

我是人世間一個惆悵的過客,我知道你為何事而淚流滿面。怕是在斷腸的笛聲里,你回憶起了平生的點點滴滴。

賞析

這首詞採用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傳統手法,是一首以抒發人生惆悵為主題的詞。

詞的上片整體比較平實,主要下力在於營造氛圍上。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點明了環境,包括地點是在書房,時間則是在稍有月色的殘雪之夜。接着視覺轉換,由視覺轉移到聽覺上。這句通過 「殘雪」、「凝輝」、「落梅」、「三更」、「月朧明」等字句,營造出了一種既清且冷,既孤且單的意境,大有「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感,而這種感覺大抵只能給人帶來痛苦和茫然。

下片在上片的情感氛圍籠罩下,突然情感爆發出來。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的問句,可謂起的妙絕。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傷身世的哀嘆。這兩句中似乎有相對的主體,一個是「我是人間惆悵客」的「我」,另一個是「知君何事淚縱橫」的君。但從詞意看來,更應該是靈犀暗生的獨自感慨,而不是朋友間當面的對談傾訴。所以說,這個「君」指的是容若自己。當一個人倦了,累了,苦了,傷了的時候,便不禁會忍不住地自言自語,自怨自艾,自問自答,何況是納蘭這樣的至情至性之人。

最後一句「斷腸聲里憶平生」更是點睛之筆,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淚下。見慣了哀而不傷,隱而不發,反而更容易被這樣痛徹心扉的淒絕之美打動。閉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到詞人在那一片斷腸聲里,落淚傷神。這句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聯繫了上片下片,將夜半笛聲同憶平生結合起來;另一方面,用一個結尾來營造一個新的開始,也就是「憶平生」三個字,這三個字能引導人們聯想到詞人的生活,去思考更多的東西,可以說是個很好的留白。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3]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4]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視頻

清詞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