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泥金彩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泥金彩漆是浙江省寧波市的一項傳統手工藝,其主要特色為泥金工藝和彩漆工藝的有機結合,亦與朱金木雕金銀彩繡並稱寧波傳統工藝「三金」。其作品大到床笫櫥櫃,小到提桶果盒,應用於居民生活的各個方面。2011年6月,寧波泥金彩漆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

藝術概況

泥金彩漆在明清時遺留下來的描金漆器,仍金光燦燦,可見泥金質量之好。寧波生產的一批「鼓凳」、「紅樓十二金釵」等仿古工藝品,製作精巧,人物造型逼夏,爍爍閃光,又富有立體感,很受外商歡迎。是寧波市主要出口工藝品之一。

主要原料

寧波泥金彩漆以中國生漆和金箔為主要原料。漆器以木胎為主,也有片、竹編為胎。

製作分類

泥金彩漆以被漆物的花紋凹凸之別,製作分為浮花、平花、沉花三大類。

工藝特色

泥金彩漆有一套獨特複雜的工藝流程。泥金彩漆全靠師徒口傳手授,純手工技藝製作,工藝考究、精緻,共有箍桶、批灰、上底漆、描圖、搗漆泥、堆塑、貼金、罩漆、上彩、鋪雲母螺鈿、分天地色、修邊、挖朱等20多道工藝流程,約3個月器物才能成品。其中,堆塑(堆泥)是泥金彩漆最具特色的手工藝,也是與其他漆器最大區別所在,為寧波所獨有。具體地說,所謂堆塑,就是藝人把生漆、瓦片灰或蠣灰按一定比例搗製成漆泥,反覆搡打、揉捏,然後在竹木等胎胚上堆塑山水、花鳥、人物、樓閣等圖飾,最後給圖飾貼金、上彩,使器物外表富麗堂皇、異常美觀。

歷史發展

寧波的漆器工藝歷史悠久。距今已有7000年歷史的河姆渡遺址中出土的一隻塗有朱紅漆的木碗,便是佐證。

寧波古時的鄉里人家往往儲備有大量的木頭,準備在嫁女或娶媳婦時,派上用場。男方家父母在娶媳婦前要做一張大木眠床給兒子;女方家則要置辦紅妝家具。兩家做的都是竹木器活,完工之後,就要進行外表裝飾。為使器具外表絢麗多彩,往往會選擇工藝方式——泥金彩漆,即在木胎漆胚上堆塑、瀝粉、泥金彩繪。

唐代高僧鑒真出使到日本,也從寧波帶去佛像、生活用具及其它漆飾等泥金彩漆作品,對日本的民間漆藝發展有重大的影響。《浙江通志》云:「大明宣德年間,寧波泥金彩漆、描金漆器聞名中外」。明宣德年間距今已有550多年了,從中可以知道,泥金彩漆在明宣德年間已形成了製作的強盛時期。另外,從保存在日本大都奈良正倉院的隋唐以來的寧波漆器來看,泥金彩漆可能遠在明以前便遠涉重洋,為中國漆藝遠播扶桑作出過貢獻。清朝時,泥金彩漆仍延續其輝煌的發展歷史。歷史上,寧海的漆器久負盛名。從寧海十里紅妝博物館收藏的寧海民間泥金彩漆家具——清中期的龍鳳紅板箱及大木眠床,可以看出當年泥金彩漆帶給人們生活的光彩。

民國至新中國成立初的寧波鄉間,泥金彩漆也曾輝煌一時,作品常出現在國內外的展覽會上,備受讚譽。新中國成立後,一個新的社會體制的展現,在新思想、新風尚、移風易俗的主旋律中,從前結婚的千工床、萬工轎,顯赫的十里紅妝及幾千年的婚俗習慣被徹底地改變,所以,泥金彩漆器具的需求,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十年浩劫中,泥金彩漆的工藝被劃入了封、資、修和香花毒草的行列,迫使從藝人員棄藝從耕,直到現在此門工藝技法面臨着瀕危的狀況。

隨着現代人們生活觀念和習慣的轉變,泥金彩漆工藝失去了它生存的市場,一般農家已見不到泥金彩漆的蹤影,其展示面已越來越狹窄了。雖然泥金彩漆工藝在移風易俗中被漸漸隱沒,但在我縣還有幾位藝人在堅持保留這一民間絕技。我縣的民間藝人黃才良於1973年師從張學筆學藝,在農村婚俗嫁妝中從事泥金彩漆工藝製作。1975年就職於寧海工藝美術廠,在各門派師傅指導下,吸取傳統工藝精髓,反覆鑽研,進一步掌握泥金彩漆工藝配方和製作工藝流程。1979年後,泥金彩漆工藝在現代工業浪潮衝擊下終止,但他仍潛心研究泥金彩漆,帶徒一人。與黃才良同時的泥金彩漆藝人還有陳孝吉、李光昭、童中回等人,一直痴迷於該門工藝[2]

視頻

泥金彩漆 相關視頻

慈城匠人——泥金彩漆
泥金彩漆理實一體教學視頻

參考文獻

  1. 寧波寧海泥金彩漆是「國遺」 ,人民網,2016-12-25
  2. 富有寧波特色的泥金彩漆文化 ,第一星座網 ,201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