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寫我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我手寫我口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我所寫的都是我想說的話。即用自己的語言寫出自己眼中所見、心中所思與真情實感。它是黃遵憲(1848—1905)詩歌革新理念在其詩作中的形象化表達,具體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言文合一,口中想說的即是筆下所寫的,不受古文限制,表達上更為自然、自由;二是言為心聲,心、口、手一致,不受古道及傳統思想道德束縛,一切新事物、新思想皆可入詩。這種創作理念對於後來的白話文運動有着顯著影響。
引例1
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 (蘇軾《答謝民師書》) ([ 文章 ] 大致都像飄動着的雲和流動着的水一樣,本來沒有固定的形態,經常行進在應當行進的地方,經常停止於不得不停止的地方,文章條理自然,姿態多變而不受拘束。)
引例2
衝口出常言,法度法前軌。人言非妙處,妙處在於是。 (蘇軾《與明上人二頌》) (平常的詞語衝口說出,而又無不符合前人法度。有人說這樣的表達不夠精妙,而我認為這正是詩的精妙之處。)
引例3
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即今流俗語,我若登簡編,五千年後人,驚為古斕斑。 黃遵憲《雜感》(其二) (我寫出的都是我想說的話,怎能受古人的文字拘束牽制!即如當下流行的俗語,只要我寫入詩中,五千年之後的人看到,可能會驚奇視為古人的輝煌之作。)
參考文獻
- ↑ 漢字——中華文化的獨特符號,搜狐,2017-12-14
- ↑ 漢字——中華文明的基因,搜狐,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