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弗雷德里赫·麥克斯·繆勒

弗雷德里赫·麥克斯·繆勒
圖片來自讀書筆記摘抄網

弗雷德里赫·麥克斯·繆勒:宗教學導論(1870年)弗雷德里赫·麥克斯·繆勒(Friedrich Max Muller,1823—1900)是英國語言學家,西方宗教學的創始人。[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弗雷德里赫·麥克斯·繆勒

出生日期: 1823年

逝世日期: 1900年

主要成就: 西方宗教學的創始人

出生地: 德國德紹

代表作品: 《吠陀與波斯古經》(1853)《比較神話學》(1856 )《中國的宗教》(1900)

一生概述

他1823年生於德國德紹(Dessau),成年後在萊比錫大學學習古典文學、哲學和比較語言學。1843年,麥克斯·纓勒在獲得博士學位後,來到柏林大學,在謝林的手下工作。這期間,他對印度宗教和語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845年他又去法國學習。1846年,他從巴黎來到英國倫敦後,承擔了剛去世的著名梵文學者弗雷德里克·羅森的未竟事業,組織翻譯梵文本印度宗教經典《梨俱吠陀》。《梨俱吠陀》後由薩雅拉註解,分為四大卷在英國陸續出版。此書不僅為西方人了解古代印度宗教文化打開了一扇重要的窗口,而且也使麥克斯·繆勒從此走進了東西方語言、神話和宗教比較研究領域。1848年,麥克斯·繆勒定居英國牛津,1850年在牛津大學擔任語言學教授。1858年擔任法國科學院通信院士。1869年成為正式院士。

主要作品

麥克斯·繆勒將比較語言的方法運用到宗教研究中,創立了比較宗教學。他一生著述甚豐,主要有《吠陀與波斯古經》(1853)、《比較神話學》(1856 )、《中國的宗教》(1900)等等。另外,麥克斯·繆勒從1876年起開始主持編譯《東方聖書集》;完成了五十一卷。該書比較系統地收集和翻譯了東方古代宗教經典,極具學術價值。在麥克斯·繆勒的眾多著作中,最具有影響力的無疑是《宗教學導論》。麥克斯·繆勒於1870年2月至3月在倫敦英國科學研究所作了四次關於宗教學的講座。這四次講座的講演詞發表在同年的《弗雷瑟雜誌》2月3月4月和5月號上,但有刪節。1873年,麥克斯·繆勒將其結集出版,補上了刪節的內容,並增加了《註解和例證》,冠名為《宗教學導論)。《宗教學導論》第一次提出了「宗教學」這一概念,因而被國際學術界公認為是西方宗教學的奠基性著作。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