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失去的戀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布朗寧夫人是一個很有天賦的女性。能閱讀希臘文原版的荷馬史詩和希伯萊語的《聖經》。早在13歲時,其父便私下出版了她稱之為「偉大史詩」的作品以及《馬拉松戰役》。20歲時又出版她的第二部詩集。1833年她翻譯的希臘悲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問世。同年隨家遷居倫敦,結識了華茲華斯等詩人。1838她以詩集《天使及其他詩歌》成名。她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問題予以極大的關注,1844年發表了短詩《孩子們的哭聲》,憤怒抗議資本家對兒童的摧殘和剝削。

作者簡介

羅伯特·勃朗寧(Robert Browning)(18121889),維多利亞時期代表詩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戲劇抒情詩》、《劇中人物》、《指環與書》等。與丁尼生齊名,是維多利亞時代兩大詩人之一。他以精細入微的心理探索而獨步詩壇,對英美20世紀詩歌產生了重要影響。 勃朗寧出生於倫敦郊外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頗有藝術修養的銀行職員,母親是德國血統的蘇格蘭人。勃朗寧青少年時代沒有受過多少正規教育,而是依靠父親的藏書自學成才。他興趣廣泛,博覽群書,培養了詩歌、繪畫和音樂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1833年他匿名發表自傳性質的長詩《波琳》,被批評為有強烈的病態的自我意識。此後他在詩歌創作中便力求以客觀描寫取代直抒胸臆。18351845年間勃朗寧連續發表八部詩劇和詩集《戲劇抒情詩》(1842)、《戲劇浪漫詩及抒情詩》(1845)。在後兩部詩集中,詩人創造了別具一格的、以心理分析為主旨的戲劇獨白詩。1845年,勃朗寧和著名詩人伊麗莎白巴萊特相識,構成了英國文學史上最饒趣味的戀愛佳話。第二年他們秘密結婚,遷居意大利,直到1860年伊麗莎白去世,勃朗寧才返回英國。這期間他的作品多以意大利以背景,收入兩卷本詩集 …

內容預覽

布朗寧夫人(1806~18·61)英國詩人。出身於富裕的家庭,在鄉村度過幸福的童年生活。15歲時從馬上摔跌下來,傷了脊椎骨,長期臥病在床,博覽群書,醉心於詩歌創作。 布朗寧夫人是一個很有天賦的女性。能閱讀希臘文原版的荷馬史詩和希伯萊語的《聖經》。早在13歲時,其父便私下出版了她稱之為「偉大史詩」的作品以及《馬拉松戰役》。20歲時又出版她的第二部詩集。1833年她翻譯的希臘悲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問世。同年隨家遷居倫敦,結識了華茲華斯等詩人。1838她以詩集《天使及其他詩歌》成名。她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問題予以極大的關注,1844年發表了短詩《孩子們的哭聲》,憤怒抗議資本家對兒童的摧殘和剝削。這首詩對敦促國會討論反奴役兒童議案起過一定作用,極大地提高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