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天山茶藨子
天山茶藨子原圖鏈接

中文名:天山茶藨子

別 名:五裂茶藨子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 目:虎耳草亞目

科:虎耳草科

亞 科:茶藨子亞科

屬:茶藨子屬

亞 屬:茶藨子亞屬

組:茶藨子組

種:天山茶藨子

命名者及年代:Maxim.,1874

中文學名:Ribes meyeri Maxim.

天山茶藨子原圖鏈接
天山茶藨子原圖鏈接
天山茶藨子原圖鏈接

天山茶藨子(學名:Ribes meyeri Maxim. )是虎耳草科茶藨子屬植物,落葉灌木,高1-2米;小枝灰棕色或淺褐色,皮長條狀剝離,嫩 枝帶黃色或淺紅色,無毛或稍具短柔毛;芽小,卵圓形或長圓形。葉近圓形,長3-7厘米,寬幾與長相似,基部淺心臟形,稀截形。花兩 性,開花時直徑3.5-5(6)毫米;總狀花序長3-5(6)厘米。果實圓形,直徑7-8毫米,紫黑色,具光澤,無毛,多汁而味酸。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於中國、西伯利亞和中亞;在中國分布於四川、甘肅、青海和新疆(北部、西部至西南部)。生長於海拔1400-3900米的山坡疏林內 、溝邊雲杉林下或陰坡路邊灌叢中。

天山茶藨子屬漿果資源,被稱為第三代新型果樹,具有較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1]

目錄

形態特徵

天山茶藨子 落葉灌木,高1-2米;小枝灰棕色或淺褐色,皮長條狀剝離,嫩枝帶黃色或淺紅色,無毛或稍具短柔毛,稀混生少數短 腺毛,無刺;芽小,卵圓形或長圓形,長2.5-4.5毫米,寬1-2.5毫米,先端急尖,具數枚褐色鱗片,外面無毛或微具短柔毛。葉近圓形,長3-7厘米,寬幾與長相似,基部淺心臟形,稀截形,兩面無毛,稀於下面脈腋間稍有短柔毛,掌狀5,稀3淺裂,裂片三角形或卵狀三角 形,先端急尖或稍鈍,頂生裂片比側生裂片稍長或近等長,邊緣具粗鋸齒;葉柄長2.5-4厘米,無毛,近基部具疏腺毛。

花兩性,開花時直徑3.5-5(6)毫米;總狀花序長3-5(6)厘米,下垂,具花7-17朵,花朵排列緊密;花序軸和花梗具短柔毛或幾無毛;花梗長1-2.5毫米;苞片卵圓形,長1-2毫米,寬幾與長相等,先端急尖或微鈍,微具短柔毛;花萼紫紅色或淺褐色而具紫紅色斑點和條紋,外面無毛;萼筒鍾狀短圓筒形,長2-3毫米,寬2.5-3.5毫米;萼片匙形或倒卵圓形,長2.5-3.5毫米,寬2-3毫米,先端圓鈍,邊緣具睫毛,花後直立;花瓣狹楔形或近線形,長約1-1.5毫米,先端圓鈍,微有睫毛或無毛,下面無突出體;雄蕊稍長於花瓣,着生在低於花瓣 處,花絲絲狀,花葯卵圓形,白色;子房無毛;花柱長於雄蕊,先端2裂。果實圓形,直徑7-8毫米,紫黑色,具光澤,無毛,多汁而味酸。花期5-6月,果期7-8月。

主要變種

北疆茶藨子(Ribes meyeri Maxim. var.pubescens L. T. Lu):與原變種區別在於,小枝、葉柄和葉下面均被較密短柔毛;果實較大,直徑8-10毫米。分布於中國新疆(鞏留、特克斯、霍城、和靜、新源、布爾津、福海、青河、博格達山)。生長於海拔1200-2000米的山 坡雲杉林下、河谷林緣、山谷灌叢、山溝岩縫或溪流邊。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西伯利亞和中亞;在中國分布於四川、甘肅、青海(樂都、互助、大通、祁連、門源、興海)和新疆(北部、西部至西南部)。生長於海拔1400-3900米的山坡疏林內、溝邊雲杉林下或陰坡路邊灌叢中。

繁殖方法

圃地選擇:苗圃地選擇在海拔高度為2200-2800米,交通方便、勞力充足、土壤肥沃、有水源且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塊。也可選擇山 坡的中下部,坡度較緩、土層深厚、避風、向陽的山地做圃地,土壤耕作層要在30厘米以上,有機質含量較高,土質以微酸、中性或微鹼均宜。育苗地每3-5年與其他農作物或樹種輪作倒茬1次。

整地:春季土壤解凍30厘米以上時進行整地,播種前15天進行深翻,深度20-25厘米,拍碎土塊,除去雜物、殘根,進行平整。為了防止 病蟲害發生,育苗前結合整地對土壤使用殺菌、殺蟲劑進行滅菌、殺蟲處理。結合整地施肥,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有機肥必須提前經過腐熟處理後施肥,結合整地深翻入土,有機肥主要以施磷酸二銨為主。

作床:根據地下水位採取不同的作床方式,苗床走向以南北向為宜。

高床:地下水位較高,土壤潮濕的圃地採用高床。苗床要高於步道8-10厘米,床面寬0.8-1米,步道寬30厘米,長度依地形而定。

低床:地下水位較低,排水良好的圃地採用低床。苗床要低於步道8-10厘米,床面寬0.8-1米,步道寬30厘米,長度依地形而定。

每年9月份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結實量大、果實飽滿的母樹進行人工採種。採集後對漿果進行搓揉,使果皮肉和種子分離,晾乾用 細篩過篩進行淨種,要求純淨度達到95%以上。將純淨的種子裝入纖維袋或麻袋中,置於低溫、乾燥、通風的庫內貯藏。 春季土壤解凍後,平均氣溫達到15℃並穩定在3d以上時即可播種。播種量75-105千克/公頃(5-7千克/平方米)。將處理好的種子和細沙 以1:2的比例混拌後均勻的撒在床面上,覆蓋0.5厘米細沙,用滾木碾壓。播種後及時覆蓋遮陽網,進行一次噴灌,播種應選擇在無風天氣進行。

栽培技術

覆蓋和遮陽:當種子出土達60%以上時,將遮陽網支起,搭建遮陽棚,距地面1-1.2米,為防止陽光直射床面,棚兩邊寬出床面30-40厘米 ,如遇連陰雨天,及時揭棚,遮陽網透光度40-50%。在苗木速生期(6月底至7月初)逐步將遮陽網拆除。

水分管理:出苗期採用噴灌,每15天噴灌1次,苗木出齊後根據土壤溫度可採用側方滲灌的方式適量灌溉,連續陰雨天時,做好排水工作 。10月底,苗木完全封頂後要灌透1次封凍水。

鬆土除草:幼苗出齊後,及時人工除草,6-10月每月除草1-2次。

間苗:當苗木出齊後,拔除生長稠密、發育不全和受傷、有病蟲害的幼苗,間苗的同時,稀疏地段進行補苗。

追肥:苗木速生期7-8月中旬,結合灌溉施1次磷酸二銨複合肥,同時噴施0.2%尿素溶液1次,在苗木木質化期(9月份),不宜灌溉,施鉀肥促進木質化。

出圃時間:2年生苗,出圃時間為春季土壤完全解凍,樹液尚未萌動前。

檢疫:出圃前對種苗進行病蟲害檢疫。

苗木調查:按照DB63/T299-1998執行。

起苗:採用人工起苗,嚴禁拔苗,確保苗木根系完整。

苗木分級:

2年生Ⅰ級苗:地徑>0.3厘米、苗高>45厘米、根系長度>15厘米,>5厘米Ⅰ級側根數8個以上,色澤正常、充分木質化。

2年生Ⅱ級苗:地徑0.15-0.3厘米、根系長度10-15厘米、>5厘米Ⅱ級側根數5-7個,色澤正常、充分木質化。苗高30-45厘米。

病蟲防治

幼苗出齊後要防止發生立枯病,噴灑1-3%的硫酸亞鐵或0.3-0.5%高錳酸鉀進行消毒處理,噴灑藥劑20分鐘後及時灑水清洗苗木,以防止發生藥害。第二年起幼苗生長加快,要適當進行追肥,以氮磷肥為主,也可追施葉面肥。苗期要做好病蟲害的預測預報,發現病蟲侵染,要及時採取防治措施,以防蔓延成災。

主要價值

天山茶藨子屬漿果資源,被稱為第三代新型果樹,具有較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

天山茶藨子果味酸,可食用。 果實富含維生素A、B、C、D,可用來製造飲料及釀酒。

天山茶藨子果實也可入藥,具有解表之功能,水煎服,主治感冒,除此之外,它還有治療月經不調,補血補腦,活血,降血脂等作用,並且對治療赤白痢疾、關節炎、腎炎、維生素缺乏症效果較好。天山茶藨子的芽、花和嫩葉用沸水沖飲,可代茶用,具有清熱、明目、潤肝、利尿、強心、抗菌之功能。天山茶藨子的根、葉、果實中含有的黃酮類活性成分具有軟化血管、降血脂、調血壓的功能。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