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輻射
基本簡介
又稱地面輻射。是由地球表面放射的輻射。由於地表的土壤、岩石及動植物等含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質如鈾、釷、鉀40等,會產生一些放射性物質。
地表輻射的強度和波譜決定於地表的絕對溫度,一般取為288K,其輻射波譜主要集中在4~80微米,最強輻射波段的波長位於10微米附近。地表輻射的大部分能量被大氣所吸收,成為大氣中能量的重要來源。輻射會隨着人類交通或建築等建設而改變。[2]
區別
近區場:以場源為中心,在三個波長範圍內的區域。
遠區場:在以場源為中心半徑為三個波長之外的空間範圍 。
近區場通常具有如下特點
近區場內,電場強度與磁場強度的大小沒有確定的比例關係。即:E 377H。一般情況下,對於電壓高電流小的場源(如發射天線、饋線等),電場要比磁場強得多,對於電壓低電流大的場源(如某些感應加熱設備的模具),磁場要比電場大得多。
近區場的電磁場強度比遠區場大得多。從這個角度上說,電磁防護的重點應該在近區場。 近區場的電磁場強度隨距離的變化比較快,在此空間內的不均勻度較大。
遠區場的主要特點如下: 在遠區場中,所有的電磁能量基本上均以電磁波形式輻射傳播,這種場輻射強度的衰減要比感應場慢得多。
在遠區場,電場強度與磁場強度有如下關係:在國際單位制中,E=377H,電場與磁場的運行方向互相垂直,並都垂直於電磁波的傳播方向。
遠區場為弱場,其電磁場強度均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