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縣
和縣位於安徽省[1]東部,長江西岸,東北與江蘇省毗鄰。總面積1319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4.53萬人(2013年末)。全縣轄9個鎮:歷陽鎮、白橋鎮、姥橋鎮、功橋鎮、西埠鎮、香泉鎮、烏江鎮、善厚鎮、石楊鎮。縣政府駐歷陽鎮。【其中,姥橋鎮、白橋鎮由鄭蒲港新區管理】
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為江淮丘陵尾部,海拔200~300米,東南大部為沿江平原,海拔50米以下。裕溪河、牛屯河、得勝河並行注入長江。滁河為本縣與全椒縣界河。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礦藏有煤、鐵、白雲石、黃砂等。淮南鐵路、合蕪高速公路經過縣境南部,105、206省道貫穿全境。名勝古蹟有龍潭洞「和縣猿人」遺址,雞籠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霸王祠(西楚霸王項羽自刎地)、陋室、鎮淮樓等。
目錄
歷史沿革
秦置歷陽縣。北齊天保六年(555年)置和州。據《輿地紀勝》:「北齊圖霸功,擁正陽侯淵明以歸,王僧辯來迎,會於茲地,二國協和,故更名為和州」。1911年改稱和縣。
1996年,和縣面積412平方千米,人口約62.2萬人,轄8個鎮、13個鄉:歷陽鎮、沈巷鎮、白橋鎮、姥橋鎮、烏江鎮、西埠鎮、石楊鎮、西梁山鎮、雍鎮鄉、螺百鄉、功橋鄉、南義鄉、聯合鄉、城南鄉、腰埠鄉、香泉鄉、善厚鄉、濮集鄉、綽廟鄉、五顯鄉、張家集鄉。縣政府駐歷陽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和縣常住總人口591560人,其中:歷陽鎮76759人,沈巷鎮36486人,西梁山鎮20340人,白橋鎮29159人,姥橋鎮28660人,西埠鎮31903人,烏江鎮37088人,石楊鎮22200人,雍鎮鄉26938人,螺百鄉16907人,五顯鄉19164人,聯合鄉31036人,功橋鄉22718人,南義鄉16467人,城南鄉35515人,腰埠鄉27027人,香泉鄉29609人,張家集鄉15658人,濮集鄉23641人,善厚鄉28918人,綽廟鄉15367人。
2001年8月,和縣轄14個鎮、7個鄉:歷陽鎮、雍集鎮、沈巷鎮、螺百鎮、西梁山鎮、白橋鎮、姥橋鎮、功橋鎮、西埠鎮、香泉鎮、烏江鎮、善後鎮、石楊鎮、五顯集鎮;張家集鄉、聯合鄉、南義鄉、城南鄉、腰埠鄉、卜集鄉、綽廟鄉,共有375個村委會、19個居委會,總面積1540平方千米。
2011年7月14日,《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國函[2011]84號):將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和縣的沈巷鎮劃歸蕪湖市鳩江區管轄。區劃調整後,和縣總面積1319平方千米,總人口54萬人,轄9個鎮:歷陽鎮、白橋鎮、姥橋鎮、功橋鎮、西埠鎮、香泉鎮、烏江鎮、善厚鎮、石楊鎮。縣政府駐歷陽鎮。
2011年11月,馬鞍山市政府在和縣境內的江北產業集中區規劃範圍內規劃建設鄭蒲港新區,託管姥橋鎮、白橋鎮全境(總面積225平方千米,人口11.8萬人;2012年1月4日,鄭蒲港新區建設指揮部揭牌成立;2012年11月12日,省政府批覆設立馬鞍山鄭蒲港新區現代產業園區)。
視頻
和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安徽省行政區劃簡冊》公布 你對家鄉了解多少?,搜狐,2019-03-11
- ↑ 2001年3月28日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搜狐,200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