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林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林煥,原名吳基榮。生於湖北黃安龔家邊(今屬大悟)。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

生平

童年

吳林煥出生在一個世代貧苦的農民家庭。父親吳紹富以農為生,母親勤勞善良,聞名鄉里。吳林煥弟兄五個,他排行老三。12歲時,家裡無法維持生計,父母要將他送給別人。年少氣盛的吳林煥,竟背着父母跑到漢口一家糕點鋪幫工。但他不滿老闆的欺凌折磨,只幹了一年,就憤然回家。是時,其父病逝,家境更加貧困。吳林煥和兩個弟弟只好給人家幫工、放牛。 四姑墩屬「黃麻起義」的地區之一,南接木蘭山,北鄰柴山堡,是紅軍活動的區域。工農武裝革命的影響,深入人心。他大哥吳基祥、二哥吳基凱相繼參加了紅軍。吳林煥也加入兒童團,當上兒童團大隊長,參加當地打土豪、斗劣紳的革命活動,在革命隊伍里茁壯成長。

參軍

1931年3月,吳林煥參加了雙橋鎮戰鬥。11月,又投入攻打黃安縣城的戰鬥。翌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根據地。留下部分紅軍由吳煥光王平章等領導重新組成紅二十五軍。吳林煥任該軍手槍團三分隊副隊長。

抗日

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奉黨中央指示,北上抗日。12月部隊進入陝南,發動群眾創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2]。吳林煥隨陳先瑞所率225團3營7連(只68人)留在鎮安一帶。當時陝南山陽一帶,階級矛盾突出,貧富懸殊。窮人常年缺油少鹽,食不果腹,十七八歲的大姑娘窮得沒有褲子穿。這68名久經考驗的紅軍戰士,猶如68團火苗,投到這塊布滿乾柴的地方,游擊鬥爭的烈火迅速蔓延,游擊隊很快在各地發展起來。其間,吳林煥任過游擊大隊長,參與改造阮開科的紅槍會為九路游擊師的工作,一度擔任游擊師師長。

1938年2月,吳林煥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年底同程坦一起被分配到鄂東地區,任抗日游擊第5大隊副大隊長兼參謀長。次年5月,奉命帶一個營配合6大隊殲滅偽軍李漢鵬部兩個旅,打開陂安南的抗日局面。9月,桂系部隊勾結程汝懷地方武裝圍攻5大隊,製造了「夏家山事件」。5大隊一面組織突圍,一面頑強抵抗。吳林煥奉命率五個連兵力由黃岡突圍,到豫西羅山與6大隊會合,組成臨時支隊。下旬,支隊出擊大悟山頑軍第19縱隊蔣少瑗部未果,乃過平漢路西與李先念部會合。

1943年初,日軍急謀結束在中國的戰爭,對襄南、鄂西發動了大規模進攻。2月,襄南淪陷。為集中兵力,便於機動作戰,鄂豫邊黨委和5師決定成立新的15旅。吳林煥調任15旅旅長。5月上旬,日軍進犯湘北、鄂西。5師電令15旅全部渡過襄河,向東挺進,創建以洪湖為中心的根據地。6月,15旅在潛江西南重鎮熊口,全殲偽10師第2旅朱秉坤部,俘繳人槍各千餘。附近敵偽據點盡被拔除,為發展襄南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爾後,15旅一部向東運動,經監利,入洪湖,恢復了襄西根據地。9月,15旅與三軍分區合併,吳林煥任三軍分區副司令員。部隊在繼續發展襄南的基礎上,挺進洞庭湖畔,開闢了桃花山區。次年11月,吳任五軍分區司令員

八年抗戰,吳林煥馳聘中原,南征北戰,為新四軍第5師的成長壯大,為鄂豫邊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建國後

解放邑江山島後,吳林煥舊病復發。中央軍委先後將他送往北京青島廣州等地治病。他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搏鬥,一次又一次地戰勝病魔,贏得工作機會。1959年,他病體剛愈,就出任湖北省軍區司令員。

從1959— 1979年,整整20年的時間,吳林煥在湖北一如既往,像過去戰爭年代那樣對黨忠心耿耿,服從黨的分配,不計較職位高低。20年來,醫院兩次下過他的病危通知書。省軍區黨委和同志們多次勸他住院、養病。可他總以「不工作,心裡就不好受」,謝絕了黨組織和同志們的關心。他視工作為第一生命,負責主持了《新四軍第五師抗日戰爭史》(初稿)的編寫工作。省軍區分工他負責地方武裝工作,他在湖北大部分縣辦過民兵工作試點。他黨性強,立場堅定。

視頻

吳林煥 相關視頻

鄂豫陝根據地 大家一家 軍民一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