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進名校.文藝潤天信(雷位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名家進名校.文藝潤天信》是中國當代作家雷位衛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名家進名校.文藝潤天信
四月,柳絲輕舞,花影婆娑,春到天府之國,美極了!天府新區信息職業學院沉浸在一派生機盎然的春色之中。四川省省直(紅星)作家協會主辦的「名家進名校,文藝促職教」作家藝術家採風團,在省直(紅星)作家協會副主席兼校園文學專委會主任楊明強的帶領下,如約走進優美校園,與師生們共襄文藝盛舉,助推高職教育的創新發展。讓人精神一振的,還有眾多樂山市武術協會的武術傳承人,也來到了這裡,可謂文武雙全,相得益彰。 採風團一行漫步在如詩如畫的校園之中。大家走過綠樹成蔭的小徑,踏過芳草青青的草坪,欣賞着那些被春風喚醒的草木,聆聽着學子們朗朗的讀書聲,看着那些青春的身影活躍在球場上。在參觀過程中,聽着學校領導的介紹,深入了解學院的辦學特色與育人成果,感受着這裡濃厚的學術氛圍與人文情懷。
學院黨委書記景志明在歡迎辭中說,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此次作家、藝術家們的到來,不僅為學院師生帶來了寶貴的精神食糧,也為學院的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學院理事長藍文才博士提出的「以書院理念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用工匠精神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的辦學方略讓人印象深刻。不禁想到我國古代的眾多著名書院,首先是要立下為國為民的大志,如「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注重學術志趣的培養與道德學問的應該並行不悖,尤其是要有家國情懷。就像天府新區信息職業學院所推崇的東坡文化,蘇東坡在他的文學作品尤其是詩詞中充滿了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人民的關心,在並不平坦的宦途中,他開蘇堤,整治西湖,修繕六井,創辦學堂……這樣的家國情懷與教育理念對於現代職業教育而言,要求學子們不只是埋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是要「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也標誌着在傳授專業技能的同時,更應強調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的提升。只有培養出具備高尚品德和紮實技能的職業人才,在未來才能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其次,古代書院提倡的開放自由的教學風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在嶽麓書院朱熹和張栻的朱張會講,「三日夜而不能合」,開創了書院文化的新時代。在現代職業教育中,面對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同樣需要這種真理愈辯愈明的精神。通過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參與研討,可以充分激發其創新意識,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增強應變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匠心精神要求對待工作應精益求精。中國古代那些著名工匠,都是以「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理念,時刻提醒自己。匠心精神正是要引導學生追求極致、注重細節,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體現出精湛的專業水平。匠心精神還體現在對技藝的尊重與持續學習和傳承的態度。這有助於學生們不斷深化對職業的認知,保持終生學習的態度,在做好基礎工作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
文學是書院文化與匠心精神完美統一的橋樑和羽翼。通過閱讀與寫作,能夠搭建與古人和世界相通共融的渠道,在無數經典的作品中陶冶自己。提升師生的個人素養和人文情懷。通過閱讀文學作品,能夠開闊視野,增強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觀念和價值理念,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使其更加注重道德修養和人文關懷。文學有助於培養創新和審美能力。學生們通過閱讀和寫作,可以激發自己的創新思維,想象能力,從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開展發明創造的能力。文學還體現在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推動上。具有文學素養的學生往往更具備跨學科學習和應用的能力,能夠在多元化的職業領域中脫穎而出。 此次「名家進名校,文藝促職教」作家藝術家公益採風活動,還進行了圖書捐贈、現場創作書畫作品等活動,受到師生們的歡迎,我們相信,通過這樣的交流,不僅能為天府新區信息職業學院帶來一場文藝盛宴,也為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1]
作者簡介
雷位衛,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成都市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成都微型小說學會副會長,成都時代職工文學創作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