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灣高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台湾高速铁路)
前往: 導覽搜尋

台灣高鐵,全名台灣高速鐵路,是台灣的高速鐵路系統,全線縱貫台灣人口密集的西部地區,線路全長349.5公里,最高運營時速300公里,連結台灣南北成為一日生活圈,往返台北高雄間最快只需105分鐘,並連結桃園、台中台南等都會區。於2007年1月5日通車[1],成為台灣西部重要的長途運輸工具之一,亦為台灣軌道工業指標。在2019年,南北雙向每日共有130至162班次,平均日載客量達184,000人次,周末與連續假期則有每天300,000人次的水準。目前單日運量最高紀錄為318,000人,落在2019年9月15日。

簡介

台灣高鐵是台灣第一個採用民間興建運營後轉移模式(BOT模式)的公共工程,建設成本約4,500億新台幣(約145億美元)。興建與運營的工作由台灣高鐵公司負責,特許期限自1998年至2067年,為期70年,期限過後無償交還政府經營,中華民國交通部則需於2065年,將接續運營的機構通知台灣高鐵公司。管理高鐵事務的政府機關為交通部鐵道局(原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也是早期進行初步規劃的機構,目前則負責高鐵的興建、運營監督及高鐵站區聯外捷運的興建項目工作。

台灣興建高速鐵路的構想始於1974年之「發展建築超級鐵路專題研究」,但因當時中山高速公路甫竣工通車,因此政府方面未積極續予推動興建高速鐵路。之後有鑑於台灣西部日益增加的城際運輸需求,中華民國交通部於1987年辦理「台灣西部走廊高速鐵路可行性研究」,1990年經行政院核定「台灣南北高速鐵路建設項目」,台灣高速鐵路的籌建進入執行階段。當時規劃於6年內完成,但是由於經費來源及採用的系統規格等前置作業的時間過長,使得興建工程遲至1999年才正式啟動,而辦理方式也由原本的政府逐年編列預算改為民間投資參與。

1999年動工後原本預定於2005年10月31日完工通車,但由於機電、信號工程與試車進度大幅落後,通車時程因此延後一年。2006年10月時又因獨立驗證報告未能及時完成而再次延後,直到交通部於12月24日核准其通車。2007年1月5日通車並進行試運營,2月1日開始正式運營,運營區間為板橋站-左營站;台北站-板橋站路段因工程延誤,於2007年3月2日才正式納入運營區間。2016年7月1日南港站-台北站路段正式納入運營區間,象徵高鐵全線開業。

高鐵的競爭也造成台灣西部其他運具的班次減少,其中以航空受影響最大,台北至高雄間曾有一定規模的定期航班,目前台灣本島西部的航空國內線已經全數停飛。而在高鐵新增雲林站後,2018年亦傳出專營雲林縣往來其他縣市的日統客運有意歇業。

2010年8站台灣高速鐵路累積載客量突破1億人次[2]。2012年12月17日載客量正式突破2億人次。2015年1月載客量正式突破3億人次。2015年2月22日旅運239,000餘人次,亦創高鐵運營以來單日新高。至2015年止載客量約為3億4,766萬人次。

視頻

台灣高鐵 相關視頻

實拍台灣高鐵出站,引用的是日本技術,你覺得好看嗎? 
上海老先生當着台灣人直言:台灣的高鐵,在大陸面前就是笑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