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歷代名人與香山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歷代名人與香山寺
圖片來自搜狐網

歷代名人與香山寺,宋以降汝州香山寺成為中國佛教聖地之一,為天下佛徒所瞻拜。直到今天,這通《香山大悲菩薩傳》碑仍保存在香山寺正中的八角九級大悲觀音大土塔內。我們從道宣所創《香山大悲菩薩傳》可以看到佛教漢化的足跡。由道宣首創,經過蔣之奇潤色的《香山大悲菩薩傳》成為漢化佛教觀音菩薩身世的最權威文本,它世世代代淨化着僧俗人眾的靈魂。

原文

一、大唐高僧與香山寺

  在漢化佛教偶像中,千手千眼觀土音也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士音是最受世人尊奉的菩薩。因其常居於浙江舟山普陀山,故亦稱南海觀士音。吳承恩《西遊記》為讀者刻畫了一位慈眉善目,寬厚仁愛,扶危濟困,法力無邊,文靜飄逸,雍容大度的南海觀士音形象,唐僧、孫悟空師徒多虧觀音菩薩的關照,才得以渡過八十一難,成功地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其實浙江舟山普陀只不過是觀土音顯靈說法的道場,而她最初出家得道正果之地卻在中原平頂山香山寺,即位於今天平頂山市西郊的香山寺。這一因緣是初唐高僧道宣大師於高宗乾封二年 ( 公元 667 年 ) 在長安終南山靈感寺破解並公諸於世的。

  道宣是漢化佛教律宗的創始人,佛教史學家,俗姓錢,祖籍丹徒 ( 今屬江蘇 ) ,出身名門, 15 歲人長安日嚴寺從智君頁受業, 16 歲落髮, 20 歲在大禪定寺從智首受具足戒。心存律部,靜坐山林,三衣一食,修行定慧。他三入終南山,潛心從事律學著述,成書 35 部 188 卷,盛名遠播西域。他與大醫學家孫思邈私交甚深,每一來往,必議論終日。他曾為長安西明寺上座,參加玄奘譯場,負責漢譯經文的潤色工作。乾封二年 ( 公元 667 年 ) 春,道宣在終南山靈感寺戒壇,為諸州大德二十多人授具足戒,感天人來談律相,破解觀士音大土肉身降跡之處,香山在嵩岳之南 200 余里,三山並列,中者即是菩薩出家成道之地。並口授弟子義常觀音菩薩香山出家得道正果的來龍去脈。道宣圓寂後,義常於武則天聖歷二年 ( 公元 699 年 ) 將師父生前口授內容追記成文,取名《香山大悲菩薩傳》。

  宋哲宗紹聖年間 ( 公元 1094 1097 年 ) ,高僧懷晝住持汝州香山寺,欲求《香山大悲菩薩傳》而不得。元符二年 ( 公元 1099 年 ) 十一月一天傍晚,忽有一個遊方僧人來到香山寺.三衣襤樓,風貌甚古,自稱居於長安終南山,聞香山有大悲菩薩,故來瞻禮。他圍着寺中大悲觀音大土塔轉到天明,才對懷晝說:僧昔在終南山靈感寺古屋經堆中尋得一卷書,題曰《香山大悲菩薩傳》,乃唐南山道宣律師問天神所傳靈應神妙語,敘菩薩應化之跡。藏之積年,晚聞京西汝州香山即菩薩成道之地,故跋涉而來,冀獲瞻禮,果有靈蹤在焉。遂將《香山大悲菩薩傳》交給懷晝。懷晝如獲至寶,即邀新任汝州知州、翰林學士蔣之奇至寺對《香山大悲菩薩傳》進行潤色加工,又請大書法家、翰林學士蔡京正楷書丹,刻石成碑,立於大悲觀音大土塔下券洞內。

  宋以降汝州香山寺成為中國佛教聖地之一,為天下佛徒所瞻拜。直到今天,這通《香山大悲菩薩傳》碑仍保存在香山寺正中的八角九級大悲觀音大土塔內。我們從道宣所創《香山大悲菩薩傳》可以看到佛教漢化的足跡。由道宣首創,經過蔣之奇潤色的《香山大悲菩薩傳》成為漢化佛教觀音菩薩身世的最權威文本,它世世代代淨化着僧俗人眾的靈魂。

二、蔡京與香山寺

  蔡京是北宋末年的大奸臣。《水滸傳》將其奸臣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蔡京又是北宋時代一位大書法家,其書法成就堪與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相提並論。這點除熟知書法史的圈內人土外,恐怕知之者不多。至於平頂山香山寺內保存有蔡京的正楷書法作品,就更鮮為人知了。

  蔡京,興化仙遊(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三年 ( 公元 1070 年 ) 進士,哲宗元枯元年(公元 1086 年)知開封府。這時主持國政的是司馬光。司馬光限 5 天之內廢除王安石所行雇役法,恢復原來的差役法。改革派和中間派對此舉皆持異議,許多地方官員也取觀望態度。唯獨蔡京在開封府轄區內奉行最速,並如期向司馬光報告完成情況。司馬光欣喜地讚賞蔡京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 8 年以後的紹聖元年(公元 1094 年),蔡京升任戶部尚書。這時章悼秉權,欲重新推行雇役法,又遲遲下不了決心,想先造造輿論再說。蔡京向章悖進言:取熙寧成法施行之爾,何用製造輿論 ? 章悖遂下推行役法的決心。差役、雇役兩法,司馬光、章悼所持截然不同,而 8 年間蔡京判若兩人。司馬光主政,他支持司馬光行差役,不遺餘力;章悖秉權,他支持章悼行雇役,毫不懈怠。在當時,明眼人就已看透蔡京視國家,社稷為兒戲,以一己私利為指歸的奸詐之心。此後,宋徽宗在位的 25 年間,蔡京四主國政,結黨營私,陷害忠良,寡廉鮮恥,蒙蔽皇上,賣官鬻爵,敗壞紀綱,惹是生非,激化矛盾,把一個好端端的北宋王朝折騰得國貧民窮,人心思散,奄奄待斃,不堪一擊。所以有史學家論定,北宋的滅亡,非滅於金軍,實亡於蔡京也。

  蔡京在政治上是奸臣,但在藝術上是天才。蔡京作書,得之於心,應之於手。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正書如冠劍大臣議於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變,光彩射人。風流倜儻。自成一家。論書者於北宋代多稱蘇、黃、米、蔡為四絕。蘇指蘇武,黃指黃庭堅,米指米芾。蔡,今人謂蔡襄,其實當指蔡京。《書學史宋朝之書學》引《張丑管見》稱:宋人書,例稱蘇、黃、米、蔡。蔡者,謂京也。後世惡其為人,乃斥去之,而以蔡襄充之。蔡襄是蔡京的族兄,書法也不錯,正楷端莊沉鬱,行書溫潤婉媚,但與蔡京的藝術成就比就差遠了。且蔡襄成名早於蘇軾、黃庭堅,而蔡京成名正在米芾之後,所以排在米芾之後的蔡應是蔡京。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中國傳統文化在衡量人才時是把德放在第一位的,有才而無德將被世人所不齒。

  元符二年 ( 公元 1099 年 ) 十一月,汝州香山寺住持懷晝禪師請新任知州、龍圖閣直學士、翰林學士兼侍讀蔣之奇至寺攙寫《香山大悲菩薩傳》後,次年九月又邀翰林學士承旨侍讀修國史,蔡京至寺將《香山大悲菩薩傳》用楷書寫出,刊刻成碑,置於大悲觀音大土塔券洞內,流傳至今。《香山大悲菩薩傳》碑是今天世間保存不多的蔡京楷書精品,彌足珍貴,受到書法界的高度重視, 1976 年英國牛津大學曾專邀此碑拓片在歐洲展出,享譽海內外。

三、蔣之奇與香山寺

  漢化佛教中的大悲觀士音菩薩得道正果之地在汝州香山寺。北宋元符年間,汝州知州蔣之奇為汝州香山寺撰寫《香山大悲菩薩傳》,詳細描摹觀音菩薩得道之經過,生動逼真,使香山寺名揚四海。

  汝州香山寺即今平頂山西郊香山寺。此地宋代屬汝州管轄,故稱。據碑刻記載,此香山寺建於東漢後期,歷經魏晉南北朝,至唐宋時代成為宛洛間第一名剎。宋神宗熙寧元年(公元 1048 年)敕建大悲觀音大土塔。塔居寺院正中,八角九級,質樸大方,巍峨雄渾。宋哲宗元符二年 ( 公元 1099 年 ) 十一月,香山寺住持懷晝禪師從終南山靈感寺遊方僧手中得到一卷《香山大悲菩薩傳》,遂邀新任知州蔣之奇至寺為之潤色。蔣之奇經過精研細讀,遂為倫次,刊滅俚辭,采菩薩實語著於篇。

  蔣之奇,字穎叔,常州宜興人,進土出身,歷仕英宗、神宗、哲宗、徽宗 4 朝, 40 年間從監察御史到知樞密院事,以辦事幹練著稱。熙寧年間王安石變法,蔣之奇出任福建轉運判官。他積極糾正新法推行中所出的偏頗,均衡各地免役負擔,保證了新法的貫徹落實。升遷淮東轉運副使後,他又以工代賑,興修水利。天長三十六陂和臨渙橫斜三溝等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收到了灌田 9000 頃,救活貧民 84000 人的成效。因為他善於理財,歷任江西、河北、陝西、淮南轉運副使,江淮荊浙發運副使,所官之處,無不庫存豐盈,公私用足。蔣之奇在處理邊疆事務上也很有辦法。元枯年間 ( 公元 1086 1093 年 ) 出知廣州,他既能果斷地鎮壓叛亂,毫不手軟,又能以表彰前世 10 位廉潔牧守的事跡來教育官吏勤政愛民。後調任地處西北邊防的熙州知州,面對和戰無常的西夏,提高警惕,常備不懈,嚴加巡邏,使敵人無隙可乘。

  元符二年 ( 公元 1099 年 ) 蔣之奇出知汝州前,官已做到龍圖閣直學土、翰林學士兼侍讀、知開封府,地位顯赫,名貫朝野。香山寺住持懷晝禪師正是慕蔣之奇之名而邀其撰述《香山大悲菩薩傳》的。蔣之奇在《香山大悲菩薩傳》的跋語中稱:元符二年仲冬晦日,余出守汝州,而香山實在境內。住持沙門懷晝遣侍僧命予至山,安於正寢,備蔬膳,禮貌嚴謹,乘間從容而言。予以菩薩之顯化香山,若此而未有碑記。此者偶獲本傳,豈非菩薩咐囑,欲予撰著乎 ? 蔣之奇以懷晝所示終南山靈感寺僧贈予之本傳為底本潤色加工出來的《香山大悲菩薩傳》共 3000 余言,敘述大悲觀士音菩薩得道正果本末甚詳,卓然奇特,文詞典雅,塑造了一個形神俱美生動感人的大慈大悲觀音菩薩形象,成為佛教經典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結合的典型,極富有人格感昭力。隨着蔣之奇《香山大悲菩薩傳》的流布,汝州香山寺就自然而然被佛教信徒公認為大悲觀士音菩薩得道聖地。

四、大金公主朝拜香山寺

  在香山寺觀音大土塔右後方,大雄寶殿左前側有一通背東面西的巨碑,是金朝唐國公主偕其夫朝拜香山寺觀音菩薩所立《重建汝州香山觀音禪院記》碑,簡稱唐國公主碑,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可惜十年文革中被砸去了半截。

  唐國公主是金世宗完顏雍的二女兒。生得聰慧美麗。落落大方,善解人意,孝順恭謹,很得父親寵愛。到了出閨年齡,經過慎重選擇,完顏雍將之嫁給女真貴族徒單思忠。徒單思忠出身於世戚之家,父祖均娶皇女為妻。徒單思忠機敏有才,頗通經史,識量恢弘。正隆六年 ( 公元 1161 年 ) 任職東京留守的完顏雍乘金主完顏亮南下攻宋,朝綱紊亂之機,自立為帝,進軍中都 ( 今北京 ) ,改元大定,建立新政權,徒單思忠出力不小,被任命為殿前左衛將軍,次年加附馬都尉,但不久病逝。唐國公主年齡尚輕,驟失丈夫,六神無主。金世宗完顏雍只得將她改嫁給中都兵馬都指揮使烏林答暉的三兒子烏林答天錫。

  大定後期金世宗命烏林答天錫以奉國上將軍、駙馬都尉上護軍身份,出任河南路統軍使駐節洛陽,唐國公主隨行。唐國公主在洛陽從民間得到一卷《汝州香山寺大悲菩薩傳》,心有靈犀,一讀成誦,深感大悲觀士音菩薩的言行與自己的天性相類,遂報告父皇,請求在中都附近也建一座香山寺,供奉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士音菩薩,保佑金朝興旺發達,普渡金國土庶眾生。勵精圖治的金世宗完顏雍為了金政權的長治久安,也為了更好地統治中原漢民,正把吸納漢族文化,提高女真貴族的統治水平做為一項基本國策。中原的漢化佛教是漢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唐國公主的想法與金世宗的治國方略不謀而合。金世宗對女兒的請求欣然同意,決定仿照觀音菩薩得道正果的汝州香山寺在中都也建一座香山寺,立即命人到京郊西山勘察地形,選中蟾蜍峰北一方寶地。這裡重巒 迭嶂,清泉潺潺,花木滿山,景色清幽,是建寺立剎的絕好地方。經定向破土,緊張施工,於大定二十六年 ( 公元 1186 年 ) 春落成。金世宗與女兒唐國公主商定,中都香山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開光之日,唐國公主夫婦要親臨汝州香山寺拜謁大悲觀音菩薩,求其道身北行。

  大定二十六年春三月十五日,金世宗完顏雍駕臨京西香山寺,參加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開光儀式,並慷慨劃給寺院田地 2000 畝,栗樹 7000 株,錢 20000 貫作寺產。同一天,在中原,唐國公主偕駙馬都尉烏林答天錫從洛陽風塵僕僕來到汝州香山寺。這一天陽光特別明媚,天空出現五彩雲,香山寺觀音大士寶塔熠熠發光。公主夫婦欣喜異常,頂禮膜拜,祈禱觀音菩薩道身陟降中都香山寺。為此公主發願重建汝州香山觀音禪院。

  不久,汝州香山觀音禪院竣工,烏林答天錫請洛陽師儉撰書 { 重建汝州香山寺禪院記》,刊刻成碑。碑文正書,殊有奇致。金石學家評價說:金刻佳本,無逾此者。

五、羅汝才隱兵香山寺

  羅汝才,別號曹操,陝北延安府人,明末農民起義軍 36 營首領之一。曾從張獻忠轉戰四川、湖廣、安徽等省。崇禎十四年 ( 公元 1641 年 ) 七月,率眾與李白成部義軍聯合作戰,稱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史載自成之兵長於攻,汝才之兵強於戰,兩人相須如左右手。李、羅聯軍在河南接連取得項城戰役、襄城戰役、三攻開封的勝利,崇禎皇帝見河南大勢將去,急忙任命孫傳庭為陝西三邊總督,督師東出中原,妄圖挽回敗局。

  崇楨十五年 ( 公元 1642 年 ) 九月,李自成、羅汝才得悉明朝官軍大舉入豫,迅速把部隊從豫東平原收縮到豫西山地。李自成紮營於郟縣城東講武場誘敵;羅汝才率部隱蔽於香山寺及東西大小龍山叢林之中,成犄角之勢。詭計多端的孫傳庭聲言官軍要出潼關,東進開封,暗地裡卻遣將調兵越秦嶺,出武關,由南陽北走三鴉道,直趨寶豐。自率主力,以總兵高傑、左襄力為中軍,從關中東渡黃河,繞道晉東南,翻過太行山,從汜水渡黃河南下,經嵩岳山地至禹州,十月一日順三峰山而下,直撲郟縣講武場李白成大營。李自成指揮部隊與敵稍一接戰,即佯敗退卻。渡過汝河往西南而去,丟棄輜重、騾馬、金錢、財物於途。孫傳庭官軍見義軍敗退,紛紛爭搶義軍所棄財物、寶貨;得手者或置懷中,或系馬鞍上,於是乎亂做一團。羅汝才在香山寺偵知陣容大亂,立即揮師出擊。千軍萬馬從香山寺左右叢林中飛馳而下,象神兵白天而降,直衝官軍,殺聲震天。得意洋洋的官軍突遭衝擊,無不驚慌失措,暈頭轉向。搶得財物背纏腰裹者運動不靈,難以應戰;繫於馬鞍者,馬重載不能馳騁。李自成乘機回師夾擊官軍。明總兵左襄力部首先潰敗,高傑部繼之。孫傳庭無力阻止,諸軍皆奔,遂大潰。

  此戰羅汝才利用香山寺有利地形,與李白成配合默契,大獲全勝。共斬獲明官軍將校 78 人,步騎數千,輜重無數,成為農民起義軍中原五大勝仗之一。[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