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信近於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信近於義》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二。

原文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程明道曰:「因恭信而不失其所以親,近於禮義,故亦可宗。」伊川曰:「因不失於相近,亦可尚也。」又曰:「因其近禮義而不失其親,亦可宗也。況於盡禮義者乎?」范純父曰:「君子所因者本,而立愛必自親始,親親必及人。故曰因不失其親。」呂與叔分為三事。謝顯道曰:「君師友三者,雖非天屬,亦可以親,舍此三者之外,吾恐不免於諂賤。惟親不失其所親,然後可為宗也。」楊中立曰:「信不失義,恭不悖禮,又因不失其親焉,是亦可宗也。」尹彥明曰:「因其近,雖未足以盡禮義之本,亦不失其所宗尚也。」予竊以謂義與禮之極,多至於不親,能至於不失其親,斯為可宗也。然未敢以為是。「可為宗」,館本作「為可宗」。

譯文

誠信不等於義,如能不違背義,說的話就可以去實踐。謙泰不等於禮,如能不違背禮,恥導就能夠遠離。與人親愛而又不失掉可以親愛的人,也是可以尊崇的。」程明道說:「依憑恭信,不失掉可親愛的人,又不違背禮義,所以也可以尊崇。」程伊川(頤)說:「依憑恭信,如能不違背禮義,也是可以尊崇的。」又說:「因為恭信能近乎禮義,就不會失掉可親近的人,也是可以尊崇的,何況完全合乎禮義呢!」范純父說:「君子所依憑的是本性,而建立愛心必從親人開始,愛自已的親人,也一定要愛別人的親人,所以說親愛不失掉可親愛的人。」呂與叔把信、泰、親分成三件事。謝顯道說:「君、師、友這三類,雖然不是天賦本性,也可以親愛。除這三類以外,就不免陷於餡媚和卑賤。只有親愛不失掉可親愛的人,然後才可以崇尚。」楊中立說:「誠信如不失掉義,謙恭如不違背禮,又親愛不失掉可親愛的人。這也是可以崇尚的。」尹彥明說:「因為恭信近於禮義.雖然還不完全合乎禮義的本源,也是可以崇尚的。」我以為禮和義的極限,多至於不能親近,如能夠達到不失掉可親近的人,這是可崇尚的。但不敢以為是確解。「可為宗」,館本作「為可宗」。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3]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隨筆》[4]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信近於義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