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化學化工學會天然產物化學分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雲南省化學化工學會天然產物化學分會2018年4月25日,在孫漢董院士倡議下,召開雲南省化學化工學會天然產物化學分會成立大會。天然產物化學分會由雲南大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牽頭成立,並制訂了《雲南省化學化工學會天然產物化學分會章程》。張洪彬教授擔任首任理事長,來自雲南省內的12家理事單位參與會議,包括雲南大學、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醫科大學、雲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院所及製藥企業。分會的成立標誌着雲南天然產物化學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相關資訊
【科普系列】大自然的恩賜——天然產物
2015年,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由於在抗瘧藥物青蒿素研究中的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研究工作而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青蒿素[1]作為天然藥物的明星分子之一,代表了天然產物對人類健康和疾病治療的重要貢獻。天然產物的來源了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和礦物,作為生物體組成部分和代謝產物的天然產物,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對於人類來說,天然產物是一個巨大寶庫,在醫藥、農業、工業等領域都有着重要的應用價值。
抗瘧明星——青蒿素
20世紀70年代,屠呦呦團隊從我國中醫藥典籍中獲得啟發,在我國多家單位的通力協作下,克服艱苦的研究條件,從中藥黃花蒿中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的新方法,全球數億人因此受益。青蒿素(Artemisinin)是一種倍半萜內酯化合物,目前其抗瘧機制尚不明確,可能主要通過干擾瘧原蟲的表膜-線粒體功能而阻斷瘧原蟲的營養攝取,通常認為其結構中的過氧橋基團是青蒿素的抗瘧活性基團。為了提高青蒿素的藥效和改善其溶解性,研究人員在原結構上進行了半合成改造,發展出了蒿甲醚、青蒿琥酯等抗瘧新藥。目前,以青蒿素類藥物為基礎的聯合療法,仍然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瘧疾最佳療法。
帶傷兵回家——青黴素
青黴素(Penicillin)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抗生素[2]。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從培養皿中意外發現了一種青綠色黴菌,能夠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受制於提取難度,青黴素並沒有馬上得到臨床應用。直到1941年,青黴素才由英國牛津大學的弗洛里、錢恩和希特林團隊成功分離,並經過多個研究團隊的工藝改良,得以商業化生產。青黴素與原子彈、雷達並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三大發明,成功挽救了成千上萬傷兵的生命。弗萊明、錢恩和弗洛里共享了194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黴素是β-內酰胺類抗生素,能夠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具有廣譜、高效的抗菌能力。
農作物衛士——魚藤酮
魚藤酮(Rotenone)是一種植物來源的天然殺蟲劑,存在於豆科魚藤屬植物的根部,是世界上最早商品化的農藥之一。生物源天然農藥主要是指以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開發的農藥,這些物質本來就是生物產生的具有防禦功能的化合物,能夠抵抗其它競爭者和捕食者。大多數天然農藥對哺乳動物的毒性的較低,且具有選擇性,環境安全性高,是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幫手。南美洲的土著居民最早把含有魚藤酮的豆屬植物作為毒魚劑,使魚變得麻木而易於捕捉。19世紀中葉開始魚藤被用於殺蟲劑,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魚藤酮主要通過影響昆蟲的呼吸作用而起到殺蟲作用,抑制昆蟲細胞線粒體的呼吸傳遞鏈,造成細胞缺氧性呼吸衰竭。魚藤酮是廣譜的殺蟲劑,能夠防止蚜蟲、菜粉蝶幼蟲、小菜蛾等,至今仍在廣泛應用。
尊貴的紫袍——骨螺紫
在古代歐洲,紫色的衣服被視為珍品。古羅馬皇帝奧古斯都明確規定,只有皇帝、元老、法官和將軍能夠穿着紫色的衣服。這種紫色的染料來自古代推羅(今黎巴嫩地區),是染料骨螺的鰓下腺分泌的黃色粘液,在光照下成為紫色,因此被稱為骨螺紫。要獲得紫色的布料,通常需要殺死骨螺,剖出其鰓下腺在光照下進行染色,或是刺激其腺體擠出染色物質。由於來源稀少,提取困難,這種夢幻的顏色在古代歐洲十分昂貴,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1908年,奧地利化學家保羅·佛里德倫德爾從12000隻染料骨螺中提取出了1.4克骨螺紫,其化學名稱是6,6』-二溴靛藍。現代化學工業已經可以採用廉價的苯胺紫、茜素紫等廉價的染料來獲得紫色織物,紫色衣服也不再是貴族的專屬。不過,天然染料仍然在現代紡織工業中占據一席之地。相對於合成染料,天然染料的顏色自然柔和,通常安全度較高,不易造成皮膚敏感。常見的天然染料有從廖科草本植物中提取的靛藍,從黃梔子中提取的梔子黃,從茜草中提取的紅色染料茜草素等。
參考文獻
- ↑ 青蒿素是什麼 青蒿素的功效與作用分享 ,搜狐,2022-09-01
- ↑ 各類抗生素的特點及作用,搜狐,2019-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