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5
次編輯
變更
北宋定窑孩儿枕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一种瓷器样式,以" '''<big>北宋 定窑 、景德镇烧制为最美。枕作 孩儿 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做 枕 面,故名</big>'''|-|<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726f1bea2ae51441.jpg width=" 孩儿枕300"></center><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850962&sid=899789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性质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 '''北宋定窑孩儿枕'''是一种瓷器样式,以"定窑、景德镇烧制为最美。枕作[[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做枕面,故名"孩儿枕"。<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HAG6PS4P0552OC33.html 香港故宫开馆,北宋定窑孩儿枕,为何成为镇国之宝,原因在这!] , 网易 ,2022年6月22日 </ref>
着装:身着长衫,外套坎肩,衫上印有团花纹。衣纹雕刻自然,胖孩双目 [[ 炯炯有神 ]] ,头两侧各有一绺孩儿发,显示出天真可爱的神情。其下身着长裤,足蹬软靴。榻的周边印有螭龙、垂云、卷枝等纹饰。
质地:此枕是以婴孩的脊背作枕面,颇具匠心。
工艺:其雕塑手法细腻入微,生动地 [[ 表现 ]] 出孩童的体态神情,凝聚了匠师倾注的真、善、美。
"孩儿枕"是瓷枕的一种样式,以定窑、景德镇窑烧制的最为精美。匠师把瓷枕处理成一个铺伏在榻上的男孩,男孩的头斜枕于交叉的手臂上,脸向右侧,表情稚朴天真,大眼睛、宽脑门,肥大的双耳、饱满的耳垂和小巧挺直的鼻子构成了中国理想的"富贵"形象。男孩的右手持一绣球,身穿绣花绫罗 [[ 长衫 ]] ,外罩坎肩,下穿长裤,足登软底布鞋,向人们展示了宋代服饰的特点。卧榻四周雕饰螭龙、如意纹饰,精致华美。由于人物雕塑栩栩如生,神情状貌表现得恰到好处,加上瓷胎细腻,釉色白中发暖,如象牙般均匀滋润,整体给人以柔和温馨的美感。
定窑的碗、盘类产品口沿大多无釉,称为"芒口"。"芒口"的形成是因为定窑采用覆烧 [[ 工艺 ]] ,将碗、盘一件一件叠压,口沿多不施釉,这样做可以大幅提高产量,是陶瓷史上划时代的技术创新。但烧成后器口有毛涩感,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往往在口沿上镶以金、银、铜圈作为装饰,俗称"金装定器",显得尊贵豪华。此外,定瓷的釉面多有薄层垂釉,形如"泪痕",亦是它的主要特征。
瓷枕的发展
虽然瓷枕是消暑的良好卧具,但在现在人的生活中,瓷枕早已不见了踪影。瓷枕最早创烧于 [[ 隋代 ]] ,唐代以后开始大量生产,并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床上枕具。到了两宋及金、元时期,瓷枕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产地遍及南北,造型非常丰富。当时较为流行的有几何形枕、兽形枕、建筑形枕、 [[ 人物 ]] 形枕等等,造型精巧,制作细腻。同时在装饰技法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被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这一时期的瓷枕逐渐从实用品转向了雅俗共赏的工艺品。明清以后,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 [[ 材料 ]] 的出现,瓷枕开始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2000年以后,随着人们对瓷枕艺术价值的认同,瓷枕的整体价位再一次上涨,尤其是宋元时期的瓷枕精品,是部分收藏家们追逐的重点,市场价位也在万元以上。如一件宋代素三彩虎纹枕市场参考价在2万-3万元,宋代磁洲窑的刻花诗文枕市场参考价在1万-2万元。宋代绿釉花鸟枕市场参考价在1.5万元 [[ 左右 ]] 。此外,一些名窑的瓷枕精品已经达到百万元以上。如在2001年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宋代汝窑的瓷枕就以150万美元成交。
但绝大多数藏家因瓷枕的美感相对于其他种类的瓷器差,而且仿造相对容易,加上精品越来越少,因此在拍卖市场上并没有形成瓷枕专门的交易市场,交易也不活跃。
睡梦中,她仿佛看见了一个小娃娃在草地上欢笑着奔跑,口中还不停的叫着娘。跑累了,小娃娃头倚靠在胳膊上,笑盈盈地躺在了地上。一觉醒来,她的心情好了许多,睡梦中孩子的笑脸也一直留在了她的心里。思来想去,她画了一个样子,挑了一块上好的坯土,描摹出了一个小孩样的瓷 [[ 枕头 ]] 。丈夫见妻子如此这般,就将妻子所描绘的枕头精心烧制。这只孩儿枕,精巧秀丽、栩栩如生,特别惹人喜爱,妻子枕着它睡觉,仿佛便能在睡梦中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娃娃。没想到过了半年,竟然怀孕了。夫妻二人喜出望外,认为孩儿枕起到了天后宫泥娃娃的作用。依照民间习俗,请回泥娃娃的妇女成功怀孕后,每餐要给泥娃娃安排碗筷,逢年过节还要摆上水果糕点,换上"百家衣"。于是,家里的孩儿枕便也有了同样的待遇。后来,他们的孩子顺利出生,孩儿枕就成了 [[ 孩子 ]] 的大哥,还要按照民间的习俗,叫这瓷枕为"娃娃大哥"。
北宋定窑烧造的孩儿枕,高18.3厘米,长30厘米,宽11.8厘米。质地洁白,通体施釉,釉层均匀,仅在衣褶等凹处有积釉现象,但绝无挂釉的缺陷,釉色白润如玉,光亮可鉴,釉层较厚处,色泽白中透青。
瓷枕造型为一儿童俯卧于枕座之上,只见他抱拢双臂,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将头枕于手臂上,并转向左侧,目光正视前方,右手中还执着一条丝绦状织物,其上缀有一个绣球,绣球上的花纹清晰可见,丝绦在绣球的两边各打了一个蝴蝶结,十分可爱。
儿童的两只小腿向后举起,并交叠在一起,顽皮逗人。再看他的面部表情:脑门宽阔,两耳肥大,眉毛高高挑起,眉下是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眼神中透出灵气,带着幼稚。胖胖的两个腮帮之下是肥肥的下巴,在两颊与下巴之间两边各有一道凹沟,愈发衬托出脸颊与下巴的丰腴。 [[ 鼻子 ]] 小巧挺直,嘴唇略厚。头顶梳理的是"鹁角儿"发式,即在头顶两侧各扎一髻,这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儿童发型,样式与成年人的发型迥然不同,风格十分活泼。
如果完整地来欣赏一下这个儿童的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人们将会留下一个神态稚朴、天真有趣的印象。特别是他收拢的手臂和弯曲的双腿,似乎表明这个瓷枕的枕座太短了;而他头枕双臂,侧面前望的姿态,又仿佛在提醒人们注意,尽管这是一个瓷枕,但他自己却只能头枕双臂,真是意趣无穷,匠心独运。
另一方面,通过儿童 [[ 形象 ]] ,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质朴的审美情趣和向上的生活信念。儿童的面部天庭饱满,地角方圆,双耳肥大,是属于传统观念上的"富贵"之象。但他的表情天真无邪,反映了工匠们健康的精神状态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儿童的服饰比较简单,上衣有两层,内衣为长衫,从臀部的纹饰,可以看出它是有纹绣的,外衣是无袖的坎肩,后裾较长,下身穿的是长裤,比较肥大,脚上的鞋子不太清楚,估计是软底布鞋。这套服饰形象是研究宋代服饰特别是儿童服饰不可多得的 [[ 资料 ]] ,它比平面绘画的形象,更具有立体直观的长处。这件孩儿枕的枕座是一个平面呈椭圆形的扁圆体,约占整个器高的三分之一。四周有一圈浮雕图案。在扰座的两头和前后中部,共有四个用椭圆形或菱花曲线圈起来的图案,如同陶瓷装饰艺术中的"锦地开光",只不过前者是立体雕塑的,后者是平面绘画的。圈中的图案为卷草纹,圈外间隔有云头纹,两者都是雕刻而成的,但圈内的纹饰要比圈外的纹饰低一个层次。这些图案简洁拙朴,富有装饰意味。
总之,这件定窑孩儿瓷枕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欣赏 [[ 价值 ]] ,而且保存了民俗史、服饰史等方面的珍贵材料。此外,它也反映了定窑的工匠们对生活情景的真实捕捉和高超的艺术再现技能,特别是刻画衣纹皱褶,使用不同的刀法,表现出软硬不同的质感,一丝一布,使人一目了然,令人叹为观止。
李清照《醉花阴》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还有赞颂瓷枕的词句: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 [[ 重阳 ]]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乾隆帝的诗
据说,乾隆皇帝就非常钟爱 [[ 孩儿枕 ]] ,有一次得到了一件孩儿枕后,诗兴大发,提了一首诗:
"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
== 阅读全文 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v00200lyzsy|480|270|qq}}<center>160515-一槌定音-宋代定窑孩儿枕与清代釉里红龙纹瓶哪个价值高?</center></center>== 词条标签参考资料 ==[[Category:650 文物 瓷器中國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