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莽原

增加 7,548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莽原</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莽原</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莽原''']]》杂志于1926年1月10日在北京创刊,鲁迅主编,是鲁迅编辑过的刊物中最早的一种。该刊1925年4月在北京初刊时,为周刊,附于《[[京报]]》发行,共出32期,1926年1月改为半月刊,单独出版,共出48期,1927年12月《[[莽原]]》半月刊出至第2卷第24期停刊。<ref>[ ], , --</ref>

==来由==

莽原社于1925年4月24日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鲁迅、高长虹、黄鹏基、尚钺、向培良、韦素园、韦丛芜等。因出版《[[莽原]]》周刊而得名。《[[莽原]]》周刊开始由鲁迅主编,提倡“撕毁旧社会的假面”,注重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办此刊物的宗旨是“率性而言,凭心立论,忠于现世,望彼将来”。后因内部发生矛盾,遂陷分裂。1926年以后改为半月刊,1927年12月《[[莽原]]》半月刊出至第2卷第24期停刊,莽原社也即停止活动。

==出版社==

1941年至1942年在四川成都祠堂街创办的抗日救亡出版社,经理姚雪岩,主编黄碧野,编辑周鼎文等。莽原出版社出版莽原丛书和顾牧丁编的《[[诗星]]》和《[[雨丝]]》。“莽原出版社”的营业部曾与“生活书店”、“三联书店”互相交换销售进步书籍,并秘密运往成都以外的外州县。后因人员暴露被迫转移,1942年下半年关闭。

==办刊历史==

现为河南省文联直属文学原创性专业期刊的《[[莽原]]》双月刊,属财政全供事业单位,现有人员编制(包括南腔北调杂志)25人。创刊于1981年5月,初期是以省文联、省作协合办的名义创办,主发中长篇小说的大型文学季刊,借用鲁迅、高长虹等人1925年创办、主发社会批评的半月刊(先是《[[京报]]》副刊的报纸型周刊))之名,该大型刊物取名为《[[莽原]]》。1985年1月起,改为双月刊。1990年1月,《[[莽原]]》、《[[奔流]]》两份期刊奉命合并,以大阵地、大容量计,决定留《[[莽原]]》而撤《[[奔流]]》(《[[奔流]]》简介附后),由河南省文联主办。《[[莽原]]》杂志历届主要负责人有:何南丁、庞嘉季、段荃法、何秋声、王绶青、张宇、陈枫。

==现状==

自昔至今,《[[奔流]]》和《[[莽原]]》无论是两刊并立还是合并之后,发表了许多有广泛社会影响或荣获全国优秀作品奖的中短篇小说作品。如乔典运的《[[满票]]》、《[[乡魂]]》,张一弓的《[[流星在寻找失去的轨迹]]》、《[[远去的驿站]]》二卷,李佩甫的《[[红蚂蚱,绿蚂蚱]]》、张宇的《[[活鬼]]》,二月河的《[[乾隆皇帝]]》获得国家级创作奖项和省级奖项;改编为电影的有6部,电视剧的有5部,广播剧的有2部,每年被国家级和省级权威报刊和国家数据库收录或转载率达30%,许多省内外作家都在此找到了展示个人创作才华的平台,许多省内外文学新人都以此为成长的园圃。一批批的作者从这里走向成熟,一代代的作家多得本刊之惠。

在为新老作家作品提供刊发平台的同时,《[[莽原]]》也十分重视自身的建设,在编辑队伍的新老搭配、编校人员的素质建设等方面,都有新的进步,新的提高。正缘于此,连续获得社会好评,并荣获1984年全国期刊封面设计三等奖,1990年全国期刊展览整体设计奖,1993年全国报刊全国报刊博览会封面设计奖及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质量奖项。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第一届、第二届、第四届、第五届优秀期刊奖,2000年1月被评入河南省首届社会科学二十佳期刊;同年入选中国新闻出版署优秀期刊方阵,被评为国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期刊”,连续五次在河南省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检测中被评为一级期刊;2003年《[[莽原]]》被授予“河南巾帼文明示范岗”的荣誉称号。

在“三个代表”思想的照耀下,新时期的《[[莽原]]》本心依旧,办刊思路更加清晰明确。为大力培养文学新人,自2002年起特辟出《[[新作家]]》栏目,所发作品均有热情点评,缩短了编创双方的感情距离,激励和增强了青年作者创作的勇气和信心。至今已有十数名文学青年在本刊获奖。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本刊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和审读专家的称赞。

==展望==

对于《[[莽原]]》这样一个以严肃文学为标准的专业性文学期刊而言,正属于发展文化事业之范畴,肩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作家,成熟作家队伍,展示河南文学创作的平台。同时,用文学的方式将河南的经济、生活推至读者面前,由此窗口去了解河南,传达厚重河南的文学理念和文学成果。作为地方性专业文学刊物,加快形成具有感召力的旗帜性的作家影响,以《[[莽原]]》这块阵地丰富传达河南现代化文化大省的新面貌,集中突现文学人才,以及文坛豫军的成长轨迹,以文学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服务,《[[莽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市场经济在为严肃文学刊物给出挑战的同时,也给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要看刊物有没有新的思路,能否给出准确的市场定位,能否找到适合所处条件的发展模式,能否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办刊实践证明,《[[莽原]]》只能走立足于河南、在现实中求发展的办刊之路,以做好本土工作为基础,以国内文学主流派别为坐标,形成两相辉映,既体现本土特色又展示国内水平的办刊路线,而《[[新作家]]》栏目就是这一思路的尝试,实践证明是设计到位、切中需求、得到省内外文学青年欢迎的,也使本刊的基本订户得以相对稳定。树立属于自己的名牌栏目,以质量为本,以优势取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自2000年以来,本刊设立的几个栏目,以介绍成名作家成长轨迹的《[[远与近]]》,与著名作家畅谈的《[[对话]]》,都已在国内文坛享有声誉,成为本刊名牌栏目,文章和栏目多次被专家学者评入年度排行榜(《[[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文学]]》、《[[新民晚报]]》等),为创名刊打下良好基础。

现存的《[[莽原]]》与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先生在京创办的《[[莽原]]》周刊和半月刊虽无直接的承递关系,但作为一个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历久弥香的知名品牌,就是一种难得的宝贵资产和资源。历史上的《[[莽原]]》本身就有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青年的优秀传统,在新的时期,它本应该得到新的延续和发展。有鉴于文学青年是本刊的主要读者,同时又是本刊的主体订户,也即本刊的经济支柱,承历史上的《[[莽原]]》之余绪,时时关注青年这一社会群体,以青年文学爱好者为培养和扶植对象,以青年作家作品为主体稿群,以赢得青年读者的支持为自立发展依托,是莽原的主要发展前景。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