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2
次編輯
變更
琉裝
,無編輯摘要
'''琉裝'''是[[琉球民族]]的傳統[[民族服饰|民族服裝]],16世紀時,[[琉球國]]時代確立了階級制度,服裝亦根據身份、階級分類。不同身份、階級的人所穿的服裝以色彩、模樣以及布料區別。由於琉球同時受到[[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影響,琉裝吸收了[[明制汉服]]以及[[江戶時代]][[和服]]的特點,加上當地特有的民族色彩而形成。現在所見的琉裝成形於琉球國時代,特徵是交領、右衽、衣袖較寬大、衣帶結於前方,庶民女性服飾偶有左衽。琉球國時代的琉裝,貴族、士族服裝、禮服以[[紅型]](一種彩色的染色技法,也指這種技法所染的服裝)為主,色彩鮮豔,常服及庶民服裝多以[[芭蕉布]]製成,款式樸素。由於氣候溫暖,即使冬天也甚少穿棉襖等厚衣服,琉裝可分為[[常服]]、[[禮服]]和表演服裝。常服和常禮服多以苧布、芭蕉布、棉布、桐板為質料,各地所用的布料又有不同的特色,
=== 13世紀前 ===
自[[三山時代]]起,琉球開始與中國有較為頻繁的來往,一些中國史籍如《潛確居類書》、《武備志》就記載了當時琉球人的衣著<ref>《潛確居類書·區字·東南夷》:「皆紵繩纏髮,從頂後盤繞至額。男以鳥羽為冠,裝以珠玉、赤毛。婦以羅文白布為帽;織鬥縷皮並雜毛為衣,以螺為飾而下垂小貝,其聲如佩。」</ref>,但這些典籍對琉球人派官生到明之前的服飾記載與《隋書》相近,恐非實事。雖然如此,《潛確居類書》「區字」「東南夷」)、《武備志》等典籍均指琉球人在派遣官生到[[國子監]]讀書後開始仿效漢人衣冠<ref>《武備志·度載·琉球》:「既遣人學於國學,夷習稍變;奉正朔、設官職,被服冠裳、陳奏章表、著作篇什,有華風焉。」</ref>,這應是後世琉裝的雛形。至[[元代]][[汪大淵]]著《[[島夷志略]]》,才有較為可靠的記載,書中描述琉球男女皆拳髮,以花布為衫<ref>《島夷志略》:「男子婦人拳髮,以花布為衫。 」</ref>。後來[[明代]]人[[費信]]於[[永乐 (明朝)|永樂]]年間(琉球[[三山時代]]末期)到過琉球,回國後著《[[星槎勝覽]]》,書中記載琉球人穿印花布大袖衫配褲<ref>《星槎勝覽》:「男女以花印布大袖衫連褲穿之。」</ref>。
[[尚巴志]]建立統一的[[琉球國]],史稱[[第一尚氏]],仍然向明朝朝貢。據《明史·外國列傳·琉球國》載,宣德元年,尚巴志王遣使向明朝求賜冠服,獲賜皮弁服《明史·外國列傳·琉球國》:「宣德元年,其王以冠服未給,遣使來請;命製皮弁服賜之。」
這時代琉球人的衣著亦有較多典籍記載,從中亦可見琉球國已有一套較完善的衣冠制度,[[王室]]、[[貴族]]、[[官員]]、[[士族]]、[[庶人]]之服飾均有差別。
據《朝鮮王朝實錄·成宗實錄》載,[[八重山群島]]、[[宮古群島]]一帶的庶民女子服飾有異於以上所述,[[與那國島]]民女留長髮、不束髻,橫插木[[梳]]於鬢,有些髮長至地,最短也過膝<ref name="男女">[http://sillok.history.go.kr/inspection/insp_king.jsp?id=wia_11006010_001&tabid=w 《朝鮮王朝實錄·成宗實錄》:「男女, 皆徒跣無鞋。 一, 男子絞髮, 屈而疊之, 束以苧繩, 作䯻於項邊, 不着網巾。 鬚長過臍, 或絞而繞䯻數匝。 婦人髮亦長, 立則及跟。 短者及膝, 不作䯻, 環統頭上, 橫揷木梳於鬢。」] 《朝鮮王朝實錄·成宗實錄》:「無麻、木綿, 亦不養蠶, 唯織苧爲布, 作衣如直領, 而無領及襞積, 袖短而闊, 染用藍靑。 中裙用白布三幅, 統繫於臀, 婦人之服, 亦同。 但內着裳, 而無中裙, 裳亦染靑。」] 。[[西表島]](《成宗實錄》作「所乃島」)、[[伊良部島]](《成宗實錄》作「伊羅夫島」或「伊羅夫是磨」)、[[多良間島]]女子服飾和[[與那國島]]相近。西表島女子有[[穿鼻]]之俗,她們鼻翼兩側穿孔貫小黑木,又在足脛繞繫小靑珠,寬至數寸
===== 婚服 =====
===== 娼妓服飾 =====
琉球的娼妓稱為[[侏𠌯]](ジュリ),又有[[侏麗]]、[[尾類]]、[[傾城]]等別稱。。當時規定侏𠌯不得簪銀,只能插玳瑁或竹、木簪,然而她們若獲得中國人贈送銀簪或由中國人入主其家,則不需遵守此項規定汪楫《中山竹枝詞》:「道是佳人亦復佳,一生赤腳守荊釵;宵來忽作商人婦,竟戴銀簪不脫鞋。(土妓,不得簪銀。道遇官長,必脫草靸,跣足據地,候馬過乃起。若中國人主其家,则超然禁令之外矣)。李鼎元《使琉球記》:「初見紅衣人,頭面較良家修飾,衣亦鮮潔。蓋國俗不穿耳、不施脂粉,無珠翠首飾;此輩誨淫,或私為冶容、偷施脂粉耳。」。由現存圖像所見,到第二尚氏王朝後期,侏𠌯的衣著有更多不同樣式,她們會穿上花俏的紅型衣裝,髮型也較一般婦女多變化。 [[兒童]]服飾款式與[[成人]]相若,但有些士族兒童會有特別的服裝,這種服裝的兩脇下三四寸並不縫合,而是類似日本[[江戶時代]]服飾,而是把頭髮梳成髻,再插髮簪。[[首里]]的兒童衣服皆以大紅為[[裡子]],外面為五色紬[[錦]],可雙面穿著。
==== 喪服 ====
=== 被日本併吞後至今 ===
琉球國於1871年被日本所滅,翌年設[[琉球藩]],琉球末代國王[[尚泰王]]被封為琉球藩王,保留王族服飾。至1879年([[明治]]十二年)廢藩置縣,琉球王族和貴族不再擁有尊貴身份,紅型衣裝也走入尋常百姓家,此後多作為[[琉球藝能]]參與者的服裝以及重大傳統節日或儀式(如[[婚禮]]、[[成年禮]]、[[還甲]])的服裝。士庶常服則繼續於琉球人日常生活中穿著,紅型染色技法也同時用於常禮服。
== 參考文獻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