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3,910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前身——西北轻工业学院轻工自动化系,始创于1975年,首设“轻工自动化”专业,1977…”
'''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前身——西北轻工业学院轻工自动化系,始创于1975年,首设“轻工自动化”专业,1977年开始招生。1985年更名为自动控制工程系,后于2002年7月更名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06年6月合并原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年3月,学校为强化办学优势,凸显办学特色,推动学科专业调整,将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中的三个本科专业及三电中心整合成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教学结构==
学院现设有控制科学系、电气工程系、智能制造系、基础教学部、综合实验室等5个教学单位,开设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并拥有1个轻化工过程系统工程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2个硕士一级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能源动力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以及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培育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新工科专业。在读本科生120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合计260余人。
==办学实力==
学院办学实力雄厚。现拥有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00kW校园屋顶光伏示范电站实训基地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当前,学院共有教职员工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副教授以上职称33人(含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0余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82%以上。
==人才培养==
学院秉承“理实兼修、徳学至上”的院训和“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人才培养理念,一贯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科研道路,朝着省“四个一流”、国家“双一流”的方向迈进。40多年来,学院及其前身先后承担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计划等150多项纵向科研项目以及5000多项社会服务横向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1200多件,发表学术论文3800多篇,教材著作120余部,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学院铸就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的毕业生专业基础厚实、工程训练扎实,思想作风朴实。建院(系)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14000多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近年来获得各类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24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移动终端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励近百项,尤其是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2019年取得西北赛区翘楚、全国第六的好成绩。
==学院特色==
“智能改变生活”。学院紧跟时代发展脉搏,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立足陕西、覆盖西部、辐射全国,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人文社会素养,具有团队精神、管理协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朝着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建设目标奋勇前进。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教学结构==
学院现设有控制科学系、电气工程系、智能制造系、基础教学部、综合实验室等5个教学单位,开设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并拥有1个轻化工过程系统工程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2个硕士一级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能源动力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以及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培育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新工科专业。在读本科生120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合计260余人。
==办学实力==
学院办学实力雄厚。现拥有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00kW校园屋顶光伏示范电站实训基地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当前,学院共有教职员工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副教授以上职称33人(含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0余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82%以上。
==人才培养==
学院秉承“理实兼修、徳学至上”的院训和“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人才培养理念,一贯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科研道路,朝着省“四个一流”、国家“双一流”的方向迈进。40多年来,学院及其前身先后承担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计划等150多项纵向科研项目以及5000多项社会服务横向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1200多件,发表学术论文3800多篇,教材著作120余部,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学院铸就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的毕业生专业基础厚实、工程训练扎实,思想作风朴实。建院(系)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14000多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近年来获得各类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24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移动终端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励近百项,尤其是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2019年取得西北赛区翘楚、全国第六的好成绩。
==学院特色==
“智能改变生活”。学院紧跟时代发展脉搏,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立足陕西、覆盖西部、辐射全国,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人文社会素养,具有团队精神、管理协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朝着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建设目标奋勇前进。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