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6
次編輯
變更
司馬相如
,無編輯摘要
==生平==
司马相如少年时喜爱读书与[[剑术]],因崇敬[[战国]][[蔺相如]],遂改名相如。[[汉景帝]]时,任[[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梁孝王[[劉武 (梁王)|劉武]]来朝,司马相如才得以结交[[邹阳]]、[[枚乘]]、[[莊忌]]等辞赋家。后来他因病退职,前往梁地与这些作家相交数年,期间作《 [[ 子虚赋 ]] 》。梁孝王卒,他回到故里,投靠[[臨邛郡|臨邛]]令。這段期間發生了「 [[ 琴挑文君 ]] 」的故事。在司马相如到了当地后,县太守每日必访,而司马相如起初还和县太守相见,但几日之后不管县太守怎样提议相见,他却始终不许。这样的‘奇闻’在小小的县城迅速地传开了,县城内有兩位靠炼铁致富的富豪,其中有全国首富[[卓王孙]]。两富豪在家里大摆宴席聘请司马相如,但是司马相如拒绝。两位富豪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这时,县太守主动提出去邀请司马相如,而司马相如則很勉强的来了。司马相如到了宴席上,風采自然奪目。司马相如本人有[[口吃]],但琴弹得非常好,县太守主动给司马相如递上一把[[古琴|琴]]要其弹奏一曲,这曲《[[凤求凰]]》更曾令宾客大为赞叹,卓王孙之女[[卓文君]]也躲在後面偷聽。卓文君早就对司马相如有所耳闻,而这次宾宴更是使其对司马相如心动。另一方面,司马相如在宴席结束后,他马上花重金收买了卓文君的贴身[[丫鬟]],让她转达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爱慕。卓文君马上奔赴到司马相如所住的[[驿站]],司马相如见卓文君到来也立即带着她连夜回到百里之外的老家成都。卓王孙大怒,不分一钱,相如夫妇家徒四壁,以卖酒为生。后卓王孙转变,司马相如才得以和卓文君返回成都,成为富人。
后《子虚赋》被[[汉武帝]]读到,非常惊叹,犬監官[[楊得意]]剛好是相如的[[同鄉]],於是報出了相如的名號,[[皇上]]召相如问之,相如作《上林赋》。《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汉赋的顶峰作品,其铺陈的描写达到了极致,显示出高度的修辞技巧,但是这也正是缺点所在,使得文章呆板凝重。另外在该赋的用意上尽管有些人认为作者是为了劝谏汉武帝,这两篇赋的结尾也有讽喻之辞,但是赋中的描写渲染了奢侈的帝王生活,极大满足了汉武帝的虚荣心。<ref>《汉书·司马相如列传》载:“相如见上好仙,因日: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为,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腥,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奏《大人赋》。”</ref>
几年后,[[唐蒙 (汉朝)|唐蒙]]通[[夜郎]],因滥用民力,引起蜀地民众惊恐。汉武帝令司马相如责之,并安抚民众。于是司马相如作《喻巴蜀檄》。随后汉武帝又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ref>《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又云:“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 [[ 中郎将 ]] ,建节往使。副使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驰四乘之传,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西夷。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厓、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沬、若水,南至牂柯为徼,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还报天子,天子大说。”</ref>其後相如被任命为中郎将,令持节出使,拢络西南夷,但不久被人告發涉嫌受贿,遂遭免官。岁余,被重新启用,仍为郎官。死后遗下《封禅书》勸汉武帝进行[[封禅]]。
司馬相如患有[[糖尿病| [[ 消渴症]]]],也就是今日所謂的[[糖尿病]]。<ref>《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司马)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说文解字病疏下》解释:“其人一日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李商隐《汉宫词》:“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ref>
《[[汉书]]·艺文志》载司马相如有赋29篇,今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论。[[鲁迅]]称其“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宏丽,卓绝汉代”。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近人[[谭兴国]]《巴蜀文学史稿》有详细评价。他认为相如的赋集中反映了中华历史上第一个盛世的辉煌。它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体现了民族统一富强的追求。对他晚年遗著《封禅书》也应作如是观。 [[ 汉武帝 ]] 晚年的封禅活动,主要是显示中央集权国家的力量,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不能一概否定{{Citation nee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