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0
次編輯
變更
特拉维夫白城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特拉维夫白城.jpg|thumb|right| [http://youimg1.c-ctrip.com/target/100o080000002x9j1269D.jpg 原图链接] [http://you.ctrip.com/ 图片来自携程旅…”
[[File:特拉维夫白城.jpg|thumb|right| [http://youimg1.c-ctrip.com/target/100o080000002x9j1269D.jpg 原图链接] [http://you.ctrip.com/ 图片来自携程旅行网] ]]
[[特拉维夫白城]]建于1909年,并逐渐发展成为驻巴勒斯坦英军控制下的一个大都市。在19世纪30年代到50年间,白城在帕特莱克爵士的城市规划基础上建成,体现了现代城市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城中的建筑物由在欧洲培训和实习的建筑设计师设计而成,以全新的文化理念创造了一个杰出的“现代运动”的建筑整体。
中文名称 特拉维夫白城
外文名称WhiteCityofTel-Aviv--theModernMovement
人 口 36万
建城时间 1909年
遗产编号 1096
最佳游玩季节 4月5月,阳光明媚,适度较低。
建议游玩时长 2小时
==历史回顾==
特拉维夫是世界上国际风格建筑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这种建筑风格最初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欧洲建筑学校毕业的学生们带到特拉维夫的,他们深受上世纪20年代欧洲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该运动的主旨是以不对称的布局和有规律的反复来取代古典建筑的对称,同时避免使用任何没有实际用途的装饰。这种现代主义风格、多功能、简洁而不经装饰的建筑被认为适合一座年轻而发展迅速的城市,特拉维夫就成了他们实践现代主义的试验场<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00090462&ver=2584&signature=yzxAgKsky10G67JsPf2hPlAbXYWgoOGOWvrbF 特拉维夫白城——只有100多岁的世界遗产] </ref> 。由于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古城雅法也随之兴旺起来,成为地中海东岸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从1887年到1896年,犹太人在雅法兴建了一个早期定居点,1909年新城特拉维夫开始建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原属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巴勒斯坦地区划归英国托管,此时由于欧洲反犹主义滋长,许多犹太人开始迁往巴勒斯坦,而纳粹在上世纪30年代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更导致了大量犹太人移民至此。1925年,特拉维夫的人口已达到3.4万人,当时城内是一片风格杂乱的建筑。就在同一年,由苏格兰建筑师帕特里克·盖德斯提出的特拉维夫城市总体规划得到批准,大批新式建筑遂于30年代早期开始拔地而起。这些建筑的设计者大多是欧洲备受争议的国际风格建筑师,他们的到来为特拉维夫创造了一种综合了现代主义运动主旨和文化,并结合气候及当时科技水平和生产方式等因素的新的建筑风格。这一风格的建筑,大多占地面积不大,楼高2至4层并涂有浅色的灰泥,多数是住宅,但也有一些公共建筑。在1931年至1937年间,约有2700幢此类风格的建筑相继建成。目前,特拉维夫市约有4000幢这样的建筑。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拦维夫白城,指的就是市内几条主要大街上约1000幢被列入保护计划的此类建筑。小楼的外墙大多为[[白色]]或浅白色,在阳光的映照下分外夺目,[[以色列]]人称其为“白城”。将特拉维夫带向高楼建筑风潮的始祖,为以色列梅尔建筑事务所第一代创始人,以萨·裴尔斯坦(Yitzhak Pearlstein) 所设计的Shalom Mayer Tower。于1965年落成时,楼高34层的夏隆塔是当时全中东最高的建筑,且与欧洲最高的建筑并驾齐驱。
==建筑特征==
特拉维夫白城海港特拉维夫的建筑设计师虽然也有师从[[柯布西耶]]和[[孟德尔松]]的,但大多数则受到德国鲍豪斯学院的影响,因此他们的这些建筑也被称为“包豪斯建筑”。二战后,特别是以色列建国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移民以色列,住房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00090462&ver=2584&signature=WwRwiA9srmM77 特拉维夫白城:世界上包豪斯风格建筑最多的城市] </ref> 。当时以色列人对他们的新住房有着美好的设想,不仅要“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还要有清洁的饮用水和完备的下水道,门前要有花园,这也与当时流行于欧洲的现代运动“鲍豪斯”建筑理念相契合。这批建筑虽形态各异,但理念相同,楼层不高、阳台长而宽大、窗户窄小,不仅美观实用且遮阳保暖,十分适合特拉维夫的地中海气候。现代化的特拉维夫在中东算是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市,摩天大厦的光芒早已盖过了当年的小楼,“白城”仅是市中心的一些普通民宅。但在几十年后,正是这些不算堂皇的低矮建筑,为特拉维夫市赢得了一项世界文化遗产的殊荣。以色列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麦克尔·特纳说,“白城”的确只有70多年的历史,它在全球668个世界文化遗产中算是最年轻的遗产之一,目前也只有15个这样的现代文化遗产被列入名录。但其代表的是一种文化,文化遗产重要的不是年代,而是其代表的那个年代所特有的文化内涵。正如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白城”的评语所言:“其完美结合体现了城市对当地独特文化、传统和地理要素的需求,是20世纪前期现代建筑运动不同流派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新兴城市建筑规划的杰出范本。”麦克尔·特纳教授说,现在世界遗产委员会也开始重视对各国近现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大对这些文化建筑列入名录的工作力度。悉尼歌剧院参加了申报,这已是一种趋势。因为今天的杰作,就是明天的遗产,而保护工作应从其落成之日就要开始。
==文化意义==
特拉维夫白城美景特拉维夫市政府很早就认识到“白城”的历史文化意义,在保护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上世纪80年代,该市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白城”具有历史风貌街区和建筑的相关政策,规定市民对这些建筑只拥有居住和使用权,不拥有所有权;不得改变这些建筑的外观和结构;不能安装[[空调]]及影响建筑外观的其他设施;在邻近“鲍豪斯”房屋的地点盖新房,楼层不能高于这些原有建筑,且还必须缴纳与盖新房同等数量的资金,作为保护这些历史建筑的基金。1994年,特拉维夫市还组织召开了关于“鲍豪斯建筑”的国际会议,召集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共同认识评价“白城”建筑的文化艺术成就,为如何在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献计献策。不过,以色列国内有官员和学者认为,就得到世界文化遗产的荣誉而言,“白城”目前得到的保护还很不够。为此,政府将向议会提出建议,通过立法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用法律来规范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维修,对违反保护措施的居民和机构实施处罚,同时设立维护基金,筹集保护和维修所需的经费。此外,政府还十分注重对民众的宣传教育,从学校到社会,希望这种遗产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能够深深植根于每一位市民心中,不断提高民众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每年6月,特拉维夫市都要通过集会或举办活动来宣传“白城”,使得“鲍豪斯建筑”的文化意义和知名度逐年提升。“白城”在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吸引了人们更多的注意力,民众在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同时也正在给予其更多的呵护。
==开放==
特拉维夫的“白城”有4000座国际风格的建筑,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地。现在鲍豪斯博物馆开放,将首先展示鲍豪斯风格[[家具]]和相关物品。第一次展览将在4月25日开始,包括密斯·凡·德罗、Marcel Breuer、Christian Bell、Wilhelm Wagenfeld等设计的家具、图案、灯、玻璃和陶瓷器皿等。面积1300平方英尺的博物馆位于Bialik街21号,这座国际风格建筑是由慈善家和收藏家Ron Lauder所有的。Bialik街地处特拉维夫核心区域,两边都是国际风格和折衷风格的建筑,曾居住着作家、艺术家和学者。白城的大部分是在1930年代特拉维夫住房建设兴盛时建造的。当时从纳粹欧洲逃离的受到鲍豪斯影响的犹太建筑师将现代主义设计的理念移植到这里。过去20年,人们对特拉维夫鲍豪斯遗存的兴趣与日俱增。[[博物馆]]创始人和策展人Daniella Luxembourg表示,鲍豪斯学派的世界性影响不应夸大。鲍豪斯对以色列的影响是通过1906年成立的艺术学校Bezalel传播的。1929年关闭后,该校在1935年又重新开张,很多来自德国的教师强调对图案、印刷样式和应用艺术的研究。但是由于逃离纳粹欧洲时所带甚少,鲍豪斯风格的实物在以色列很少。而且鲍豪斯风格的家具由于管形金属框架被认为太前卫。博物馆的首展是从以色列之外的私人收藏家租借的。博物馆所在建筑原先是1920年代的单层住宅楼,10年后建筑师Shlomo Gepstein对其进行扩建。到1990年代,该建筑年久失修,除了底层用作牙科诊所外都废弃了。1996年,艺术交易商Luxembourg劝特拉维夫市出售了部分地产,承诺保留外观,并将底层作为艺术用途。1996年,Luxembourg的前夫室内设计师Boubi Luxembourg对其进行整修,随后建筑师Tal Eyal也对其进行了改造。
==视频==
世界遗产看世界:特拉维夫白城
{{#iDisplay:w0871ju7she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特拉维夫白城]]建于1909年,并逐渐发展成为驻巴勒斯坦英军控制下的一个大都市。在19世纪30年代到50年间,白城在帕特莱克爵士的城市规划基础上建成,体现了现代城市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城中的建筑物由在欧洲培训和实习的建筑设计师设计而成,以全新的文化理念创造了一个杰出的“现代运动”的建筑整体。
中文名称 特拉维夫白城
外文名称WhiteCityofTel-Aviv--theModernMovement
人 口 36万
建城时间 1909年
遗产编号 1096
最佳游玩季节 4月5月,阳光明媚,适度较低。
建议游玩时长 2小时
==历史回顾==
特拉维夫是世界上国际风格建筑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这种建筑风格最初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欧洲建筑学校毕业的学生们带到特拉维夫的,他们深受上世纪20年代欧洲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该运动的主旨是以不对称的布局和有规律的反复来取代古典建筑的对称,同时避免使用任何没有实际用途的装饰。这种现代主义风格、多功能、简洁而不经装饰的建筑被认为适合一座年轻而发展迅速的城市,特拉维夫就成了他们实践现代主义的试验场<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00090462&ver=2584&signature=yzxAgKsky10G67JsPf2hPlAbXYWgoOGOWvrbF 特拉维夫白城——只有100多岁的世界遗产] </ref> 。由于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古城雅法也随之兴旺起来,成为地中海东岸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从1887年到1896年,犹太人在雅法兴建了一个早期定居点,1909年新城特拉维夫开始建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原属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巴勒斯坦地区划归英国托管,此时由于欧洲反犹主义滋长,许多犹太人开始迁往巴勒斯坦,而纳粹在上世纪30年代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更导致了大量犹太人移民至此。1925年,特拉维夫的人口已达到3.4万人,当时城内是一片风格杂乱的建筑。就在同一年,由苏格兰建筑师帕特里克·盖德斯提出的特拉维夫城市总体规划得到批准,大批新式建筑遂于30年代早期开始拔地而起。这些建筑的设计者大多是欧洲备受争议的国际风格建筑师,他们的到来为特拉维夫创造了一种综合了现代主义运动主旨和文化,并结合气候及当时科技水平和生产方式等因素的新的建筑风格。这一风格的建筑,大多占地面积不大,楼高2至4层并涂有浅色的灰泥,多数是住宅,但也有一些公共建筑。在1931年至1937年间,约有2700幢此类风格的建筑相继建成。目前,特拉维夫市约有4000幢这样的建筑。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拦维夫白城,指的就是市内几条主要大街上约1000幢被列入保护计划的此类建筑。小楼的外墙大多为[[白色]]或浅白色,在阳光的映照下分外夺目,[[以色列]]人称其为“白城”。将特拉维夫带向高楼建筑风潮的始祖,为以色列梅尔建筑事务所第一代创始人,以萨·裴尔斯坦(Yitzhak Pearlstein) 所设计的Shalom Mayer Tower。于1965年落成时,楼高34层的夏隆塔是当时全中东最高的建筑,且与欧洲最高的建筑并驾齐驱。
==建筑特征==
特拉维夫白城海港特拉维夫的建筑设计师虽然也有师从[[柯布西耶]]和[[孟德尔松]]的,但大多数则受到德国鲍豪斯学院的影响,因此他们的这些建筑也被称为“包豪斯建筑”。二战后,特别是以色列建国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移民以色列,住房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00090462&ver=2584&signature=WwRwiA9srmM77 特拉维夫白城:世界上包豪斯风格建筑最多的城市] </ref> 。当时以色列人对他们的新住房有着美好的设想,不仅要“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还要有清洁的饮用水和完备的下水道,门前要有花园,这也与当时流行于欧洲的现代运动“鲍豪斯”建筑理念相契合。这批建筑虽形态各异,但理念相同,楼层不高、阳台长而宽大、窗户窄小,不仅美观实用且遮阳保暖,十分适合特拉维夫的地中海气候。现代化的特拉维夫在中东算是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市,摩天大厦的光芒早已盖过了当年的小楼,“白城”仅是市中心的一些普通民宅。但在几十年后,正是这些不算堂皇的低矮建筑,为特拉维夫市赢得了一项世界文化遗产的殊荣。以色列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麦克尔·特纳说,“白城”的确只有70多年的历史,它在全球668个世界文化遗产中算是最年轻的遗产之一,目前也只有15个这样的现代文化遗产被列入名录。但其代表的是一种文化,文化遗产重要的不是年代,而是其代表的那个年代所特有的文化内涵。正如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白城”的评语所言:“其完美结合体现了城市对当地独特文化、传统和地理要素的需求,是20世纪前期现代建筑运动不同流派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新兴城市建筑规划的杰出范本。”麦克尔·特纳教授说,现在世界遗产委员会也开始重视对各国近现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大对这些文化建筑列入名录的工作力度。悉尼歌剧院参加了申报,这已是一种趋势。因为今天的杰作,就是明天的遗产,而保护工作应从其落成之日就要开始。
==文化意义==
特拉维夫白城美景特拉维夫市政府很早就认识到“白城”的历史文化意义,在保护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上世纪80年代,该市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白城”具有历史风貌街区和建筑的相关政策,规定市民对这些建筑只拥有居住和使用权,不拥有所有权;不得改变这些建筑的外观和结构;不能安装[[空调]]及影响建筑外观的其他设施;在邻近“鲍豪斯”房屋的地点盖新房,楼层不能高于这些原有建筑,且还必须缴纳与盖新房同等数量的资金,作为保护这些历史建筑的基金。1994年,特拉维夫市还组织召开了关于“鲍豪斯建筑”的国际会议,召集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共同认识评价“白城”建筑的文化艺术成就,为如何在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献计献策。不过,以色列国内有官员和学者认为,就得到世界文化遗产的荣誉而言,“白城”目前得到的保护还很不够。为此,政府将向议会提出建议,通过立法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用法律来规范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维修,对违反保护措施的居民和机构实施处罚,同时设立维护基金,筹集保护和维修所需的经费。此外,政府还十分注重对民众的宣传教育,从学校到社会,希望这种遗产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能够深深植根于每一位市民心中,不断提高民众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每年6月,特拉维夫市都要通过集会或举办活动来宣传“白城”,使得“鲍豪斯建筑”的文化意义和知名度逐年提升。“白城”在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吸引了人们更多的注意力,民众在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同时也正在给予其更多的呵护。
==开放==
特拉维夫的“白城”有4000座国际风格的建筑,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地。现在鲍豪斯博物馆开放,将首先展示鲍豪斯风格[[家具]]和相关物品。第一次展览将在4月25日开始,包括密斯·凡·德罗、Marcel Breuer、Christian Bell、Wilhelm Wagenfeld等设计的家具、图案、灯、玻璃和陶瓷器皿等。面积1300平方英尺的博物馆位于Bialik街21号,这座国际风格建筑是由慈善家和收藏家Ron Lauder所有的。Bialik街地处特拉维夫核心区域,两边都是国际风格和折衷风格的建筑,曾居住着作家、艺术家和学者。白城的大部分是在1930年代特拉维夫住房建设兴盛时建造的。当时从纳粹欧洲逃离的受到鲍豪斯影响的犹太建筑师将现代主义设计的理念移植到这里。过去20年,人们对特拉维夫鲍豪斯遗存的兴趣与日俱增。[[博物馆]]创始人和策展人Daniella Luxembourg表示,鲍豪斯学派的世界性影响不应夸大。鲍豪斯对以色列的影响是通过1906年成立的艺术学校Bezalel传播的。1929年关闭后,该校在1935年又重新开张,很多来自德国的教师强调对图案、印刷样式和应用艺术的研究。但是由于逃离纳粹欧洲时所带甚少,鲍豪斯风格的实物在以色列很少。而且鲍豪斯风格的家具由于管形金属框架被认为太前卫。博物馆的首展是从以色列之外的私人收藏家租借的。博物馆所在建筑原先是1920年代的单层住宅楼,10年后建筑师Shlomo Gepstein对其进行扩建。到1990年代,该建筑年久失修,除了底层用作牙科诊所外都废弃了。1996年,艺术交易商Luxembourg劝特拉维夫市出售了部分地产,承诺保留外观,并将底层作为艺术用途。1996年,Luxembourg的前夫室内设计师Boubi Luxembourg对其进行整修,随后建筑师Tal Eyal也对其进行了改造。
==视频==
世界遗产看世界:特拉维夫白城
{{#iDisplay:w0871ju7she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