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潼关吏

增加 90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潼关吏》 是唐代伟大诗人 | 圖像 = [[ File:垂老别15.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www.51wendang.com/pic/52c7b43df37ae5574066433c/13-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wangluoliuxing.com/xi_4105462.html 图片来源]]]| 圖像說明 = [[ 杜甫 ]] 创作的 一首五古,为 新题乐府组诗 “三吏三别”之一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潼关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古,为“三吏三别”之一。<ref>[https://wenda.so.com/q/1455473345725267 杜甫三史是?三别是?] 360问答</ref>
 
三吏”指的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而“三别”指的则是《[[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此诗借潼关吏之口描述潼关天险,表达了诗人对当初桃林一战溃败的遗憾,希望守关将士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好好利用潼关天险保卫长安的安全。以缓急有致、神情毕现、形象鲜明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神态,是此诗主要特色。
基本信息 此诗 品名称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诗题下有小注:"安禄山兵北,哥舒翰请守 潼关 吏》,明皇听杨国忠言,力趣出兵,翰抚膺恸哭,而出兵至灵宝潼关遂失守。"
作品出处《全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 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军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大败,安史叛军乘势进逼洛阳。如果洛阳再次失陷,叛军必将西攻长安,那么 为长安和关中地区屏障的潼关势必有一场恶战。 杜甫  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经过这里时,刚好看到了紧张的备战气氛,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 创作 年代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ref>[https://www.360kuai.com/pc/9fe5340b405379d18?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盛唐 目录1作品 潼关吏 原文2注释 及翻 3创作背景4作品鉴赏5作者简介] 快资讯,发布时间;2019-11-24 14:46</ref>折叠编辑本段 == 作品原文== 《潼关吏》<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a73262b238cc.aspx 《 潼关吏》]古诗文网</ref>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1]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折叠 == 词句注释==
⑴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
⑾哥舒:即哥舒翰。
[[File:新婚别134.jpg3.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s://img.y5000.com/uploads/allimg/191024/6562ad7787d975017fb50dd3f434a53e.jpg 原图链接][https://www.y5000.com/whjc/50712.html 图片来源]]]折叠 == 白话译文==
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
"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
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2]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诗题下有小注:"安禄山兵北,哥舒翰请守潼关,明皇听杨国忠言,力趣出兵,翰抚膺恸哭,而出兵至灵宝潼关遂失守。"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大败,安史叛军乘势进逼洛阳。如果洛阳再次失陷,叛军必将西攻长安,那么 == 为长安和关中地区屏障的潼关势必有一场恶战。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经过这里时,刚好看到了紧张的备战气氛,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品鉴赏==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折叠整体赏析
此诗开头四句可以说是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关防的总写。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草草",劳苦的样子。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诗人无限赞叹的心情。放眼四望,沿着起伏的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显示出一种威武的雄姿。这里大城小城应作互文来理解。一开篇杜甫就用简括的诗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所给予他的总印象。
33,573
次編輯